生態保護給了青海湖不老容顏

生態保護給了青海湖不老容顏

提起青海湖,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青海省的王牌景區之一,是暢遊青海必去的地方。青海湖的美“醉”了無數遊客的心,青海湖的淨讓無數人驚歎,而這種美與淨,正是生態保護的結果。近日,《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首次發佈,向社會公眾呈現了青海湖生態保護的歷程。

青海湖是屬於世界的“美”

青海湖是鑲嵌在青海大地上的一顆明珠,是世界高原內陸湖泊溼地類型的典型代表,其流域系統完整地保有全球特有的高原內陸湖泊溼地生態系統。

生態保護給了青海湖不老容顏

據介紹,青海湖是世界第二大咸水湖、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我國高寒溼地的典型代表,這裡有水鳥、青海湖裸鯉、普氏原羚等生物和諧共生,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1992年,我國加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拉姆薩爾公約)),青海湖鳥島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履行國際水禽資源棲息地和溼地保護的義務和責任。

同時,青海湖是中亞—印度、東亞—澳大利亞國際水鳥遷徙的重要節點和青藏高原水鳥重要的越冬地,水鳥種類95種,佔青藏高原水鳥種類的70%,約佔全國水鳥種類的33%。

生態保護給了青海湖不老容顏

此外,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植物區系與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緊密聯繫,植物種類構成複雜多樣,目前已查明的種子植物共計445種。

據悉,青海湖環湖地區主要分佈三大植被類型,其中溫性草原,代表群落為西北針茅草原、芨芨草草原,在青海湖地區分佈最廣,鳥島地區為典型分佈區;溫性荒漠,以短花針茅草原為主要群落,分佈於環湖東北地區;高寒草甸,以高山蒿草為主要群落,分佈於青海湖周邊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地。

青海湖野生動物資源也很豐富,動物區系組成以典型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成份為主體,目前已查明鳥類225種、獸類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2種、二級保護動物36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有38種。青海湖區的獸類動物種類佔全省的四分之一,這裡不僅僅是全球水鳥的重要棲息地,也是青藏高原物種的基因庫。

青海湖的生態保護之路

記者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獲悉,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省開始持續實施生態保護與生態治理。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是1975年我省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40多年來,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階段性的調整,使青海湖保護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促進了青海湖生態環境的發展。

1975年至1999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了鳥島管護站、鳥類救護中心、保護區管理局辦公用房、蛋島觀鳥室等項目。

2006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了管護站、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科研監測站、鳥類環志站、生態和水文監測站等設施。

2008年,我省啟動實施為期10年的《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範圍涉及青海湖流域天峻縣、剛察縣、海晏縣、共和縣和4個省、州屬國有農牧場,該項目主要實施了人工增雨、溼地保護、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態林建設、河道整治、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青海湖裸鯉保護與恢復、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等工程。

2010年,實施了青海湖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保護設施項目,建設了鳥島科普教育展示中心、哈爾蓋和湖東2個保護站、鳥島鳥類監測設施等。通過不懈努力,青海湖生態保護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2019年8月,我省啟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制定印發示範省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在全力推進三江源和祁連山兩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礎上,編制青海湖等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將青海湖全面納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為此,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加大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強化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真正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全力保障青海湖生態環境絕對安全。

生態保護為青海湖“梳妝打扮”

多年來,在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的“精心照料”下,青海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青海湖區域鳥類持續增多、水位得以回升、溼地面積不斷增加、植被覆蓋率也得到提升。

生態保護給了青海湖不老容顏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始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統籌兼顧湖裡湖外、岸上岸下,通過實施溼地保護與恢復、棲息地生境改善、退化溼地綜合整治、生態效益補償、水體治理等一系列生態綜合治理項目,青海湖溼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明顯。

首先,從生態系統健康的角度進行診斷並提出治理方案,按照標本兼治的原則,在初步分析發生綠藻水華原因的基礎上,通過阻源控源、內源清理、綠藻水華打撈等手段,對鳥島等地區綠藻水華進行針對性治理,有效保障了青海湖的水生態安全。

其次,在常規觀測、專項監測、持續監測、綜合監測、遙感監測的基礎上,結合物聯網、自動化觀測、數據庫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初步形成了“水、土、氣、生”“天、空、地”一體化溼地生態系統綜合監測體系。同時,逐步形成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與防控的“青海湖經驗”,為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與防控工作起到示範引領作用,成為我國第一批確定的118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的實施單位之一。

此外,通過研究生態工程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為永久性鹹水湖生態系統演替及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溼地保護、區域生態安全、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青海湖不能變小變醜

2019年8月,省委書記王建軍在環湖地區督導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時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化“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有價值”的觀念,切實保護好青海湖生態環境,讓世居在這裡的群眾生活更美好,讓美麗的青海湖成為我們永久享受的財富。王建軍指出,青海湖很大,不能變小了,青海湖水位連續14年上升,保持住這個良好態勢;青海湖很美,不能變醜了,青海湖位居中國最美五大湖之首,要加大保護力度讓它更靚麗。

2018年底,省政府副省長田錦塵指出,探索建立青海湖年度保護綠皮書制度,全面展示青海湖生態保護成果。為深入貫徹落實領導的指示精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抽調工作人員、組建工作專班,草擬《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並於今年正式發佈。

“《青海湖環境保護狀況》的發佈必然會使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青海湖、我是志願者的行動中來,共同把青海湖建設得更美好,讓青海湖永遠碧波盪漾,讓大、美、淨、好成為青海湖永久的靚麗名片。”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