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殺官渡之戰取勝的關鍵人物許攸?

藍彌貓深巷


許攸和曹操,是《三國》裡面的同學CP之一。三國裡面有好幾對同學CP,比如,周瑜和蔣幹,劉備和公孫瓚,但是,同學貌似就是用來坑的,蔣幹想坑周瑜,結果被周瑜給坑了;公孫瓚沒有坑劉備,但劉備最後坑了公孫瓚。 曹操與許攸也是一對老同學,他們一起上過太學,當時東漢的最高學府。

而歷史上,許攸曾經想坑曹操,但被曹操識破。後來許攸幫了曹操大忙,甚至算是救了他的命,結果,曹操卻狠狠坑了許攸一把。


01 曹操與許攸其實很鐵

其實,曹操與許攸關係不錯,《三國志》記載,許攸“少與袁紹及太祖(曹操)善。”也就是說,許攸跟曹操、袁紹,都是發小,打小就在一起玩。但許攸與曹操的關係,可能更加親密一點,有事實為證。

漢靈帝在位時,為人非常昏庸,使東漢王朝的危機更加深重。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等人一合計,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趁漢靈帝到冀州視察工作的時機,把漢靈帝給廢掉,立合肥侯為帝。幹這種大事,當然需要人才。

許攸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袁紹,而是老同學曹操。王芬一聽許攸介紹,覺得曹操是個了不起的人才,於是便與許攸修書一封,請曹操過來入夥。 曹操可不傻,況且當時他還是心存漢室的,對這種高風險操作,曹操婉言謝絕,還勸告自己的老同學,不要自取滅亡啊。

許攸不聽,繼續與王芬密謀。結果,因為事情敗露,王芬銷燬證據、畏罪自盡,而誰知此時竟然死無對證,許攸卻因禍得福,朝廷再未深究。此後,許攸跑到了袁紹處效力。他給袁紹獻計,讓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袁紹不聽。等到袁紹坐擁幾十萬大軍之後,才後悔不聽許攸之言。於是,為了和老同學爭奪天下,官渡之戰爆發。

02 許攸為何會叛逃?

官渡之戰爆發後,曹操袁紹雙方在官渡相持了一百多天。一天,許攸截獲了曹軍信使,發現了曹操已經糧草用盡的消息。

於是,他建議袁紹,立即出奇兵襲擊曹操的大後方,必滅之。可袁紹此時不信任許攸了,原因是,許攸縱容自己的親屬在鄴城胡作非為,他自己還收受賄賂,被袁紹另一位謀士審配抓住了把柄,彙報給了袁紹。

因此,袁紹有一次大罵許攸為“濫行匹夫”,說等滅了曹操再收拾他。 因此,並不被袁紹信任的許攸,此時更呆不下去了,於是,他帶著奇襲烏巢的計劃,叛逃到了曹操帳下。

03 許攸救了曹操,為何反而被殺?

說許攸救了曹操的命,一點也不為過。如果等到曹操糧盡,被迫撤兵,袁紹幾十萬大軍南下,後果將不堪設想。在後來攻打冀州時,許攸又獻了水攻之際,用漳河水灌城,使曹操順利入城。然而,入城之後,許攸的死期也到了。


《魏略》記載,許攸經常在眾人面前炫耀,還張口就提曹操的小名:“阿瞞,若沒我,你進不了冀州。”然後狂笑,可是殊不知,眾人已經恨不得立即砍了他。

許攸自鳴得意,繼續顯擺,結果讓曹操忍無可忍,許攸人頭落地。

究其原因:

一是許攸為人狂傲自大,目中無人,他的張揚個性,其實與曹操不搭。在三國中,像孔融、禰衡等狂士,也都被曹操給殺了。

二是許攸已經沒有利用價值。對於曹操來說,既然袁紹已經被滅,那麼熟悉袁紹家底的許攸,也沒有什麼太大用處了。有人說,許攸連續獻了兩條妙計,難道不好使嗎?我想,曹操大概是知道這位老同學的水平的,如果他真有荀彧、郭嘉之才,曹操不會殺他。


三是殺了許攸,對曹操一統北方更有利。曹操擊敗袁紹後,需要趁熱打鐵,一統北方,他需要樹立標杆,籠絡人心。所以,像陳琳這種忠臣,更容易受到重用,而像許攸這種深受北方四州痛恨的叛徒,殺了反而更好,更利於曹操籠絡人心。

還有,許攸給曹操出了水淹冀州城的餿主意,雖然拿下了冀州,但百姓生靈塗炭吶,如果不殺許攸,實在難解冀州人心頭之恨。所以,將許攸一殺了之,反而能讓冀州人感念曹操恩德,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