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冷了發硬怎麼回事?

美華196665553


我是愛家美食記梅姐,蒸包子為什麼冷了發硬?這個以前我也遇到過的,經過幾次邊做邊琢磨,總結了四點,如果這四點做到了,蒸出來的包子特別宣軟好吃,冷了也不會發硬。



1.和麵

面不能和的太硬,一般面與水的比例為

100:55,冬天水稍微多點,酵母粉也要多用點,要用溫水。先把酵母粉放到溫水裡,加入適量白糖有利於發酵,攪拌化開,水分次加入麵粉裡,邊加入邊攪拌,這樣好掌握水的量。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冬天要放在溫水醒發至兩倍大。



2.排氣

把醒發好的麵糰放到案板上,撒上乾麵粉,多次揉搓排氣,把裡面的氣排完,這樣做出來的包子吃起來比較勁道。

3.二次醒發

將排好氣的麵糰切成大小一致的面劑子,擀成圓形包子皮,要擀成中間稍微厚點,四周薄點,將餡料包入麵皮裡,包子口一定要捏緊,把包好的包子放在蒸籠裡,蓋上蓋子,可以把蒸籠下面的水燒至40℃左右,進行二次醒發,大概20分鐘左右。開大火開始蒸,水開後蒸20分鐘左右。



4.蒸好後注意事項

蒸好後千萬不要急著打開鍋蓋,要等5分鐘後才開蓋,不然包子剛剛還處在高溫環境,一下子接觸到涼空氣,容易塌陷。



注意這四點,蒸出來的包子個個飽滿宣軟,吃起來不僅柔軟還非常勁道,顏值也是特別高哦!


愛家美食記


剛出鍋的包子很鬆軟,一涼就變硬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概括的講是技術問題,具體來講,一是麵糰配比水的量少造成的,二是沒揉到位造成的,三是二發沒到位造成的,四是存放不當造成的。

1、說麵糰的配比水量少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面團的水量是麵粉的一半,做包子的麵糰相對而言要一半強些,又四季節的變化,從夏到冬逐步增加用水量,有時達到麵粉的六成,一些水煎包的面有時甚至達到七成。說明水多少對包子鬆軟起相當的作用。

2、說揉麵沒到位。如沒到位其實是水和麵各自分離當然會發硬,這一點是肉眼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應該揉到麵粉與水充分融合才能保障蒸熟的包子不硬,外觀看是外表光滑內部細膩,具體作法是揉一次醒一會如此反覆三四次方可達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的程度。

3、說二發沒到位。包子面用酵母做引子必須有二發,否則蒸出來就發硬更別說放涼了,二發的標準是包子鬆軟稍變大手摸有點粘性,此時可開水蒸制,保障二發的條件是環境溫度35度左右溼度70左右,這樣有15分鐘就醒發好了。

4、說如何保存。任何包子不加防護的保存都會皮發硬,應該怎樣才不會發硬呢,做法是包子涼後放入食品級塑料袋中系口放冷藏室保存,食用是再加蒸鍋中熱四五分既可,口感如才蒸出來一樣。





wei鄉村生活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你蒸包子你的用好面蒸,蒸出來的包子特別白看的有食慾,口感又好,

第二你要發麵,頭天晚上發上面,早上放適量的小蘇打。

第三你抱好的包子二次醒發6分鐘在蒸,

第四,你和麵不要太軟,軟了不好包,你用300克面放200毫升水就行,發麵的時候可以放3克酵母,也可以不放,放酵母法的快一些你把以上幾點掌握了就能蒸好包子了,希望能幫助你,





張家口莜麵哥


有以下幾種原因可導致你所說的這種現象;

一,面還並沒有發好,就急於做了包子。 解決的方法是讓面發酵的時間更長一些,待在至比原麵糰的體積二倍以上,再進行後面的工序。

二,麵糰發酵過度,而加入的鹼又相對的欠缺。 解決的方法是最好不使其發酵過度,如萬一發過了頭,就多加鹼或者殖民地加點子面稍餳後再做。

三,鹼用的過少,就是俗話說的輕了鹼,掌握好鹼的用量,鹼用好後,在佬包子之前最好能試一下鹼,方法是先蒸一小團面試一下,看蒸出來的情況再作決定。

四,蒸時的火力過小,氣不足也能引起你所描述的情況,俗話說熟食一口氣,做包子尤其如此。

五,當然合面的水份也要注意,一般地情況做肉包子面與水的比例為1:0。5:5這宜,做饅頭以,1:0。4:8較好。


七柒夏溪


首先是你蒸包子時的面沒有發好,再就是你包好包子沒有在醒發10分鐘導致包子蒸出來涼了發硬,所以蒸包子讓其發軟最主要的是發麵,跟包好包子後醒面這樣包出來的包子才會更好吃跟鬆軟,包子放涼了以後也不至於硬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肥小兔大王


1、說麵糰的配比水量少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面團的水量是麵粉的一半,做包子的麵糰相對而言要一半強些,又四季節的變化,從夏到冬逐步增加用水量,有時達到麵粉的六成,一些水煎包的面有時甚至達到七成。說明水多少對包子鬆軟起相當的作用。

2、說揉麵沒到位。如沒到位其實是水和麵各自分離當然會發硬,這一點是肉眼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應該揉到麵粉與水充分融合才能保障蒸熟的包子不硬,外觀看是外表光滑內部細膩,具體作法是揉一次醒一會如此反覆三四次方可達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的程度。

3、說二發沒到位。包子面用酵母做引子必須有二發,否則蒸出來就發硬更別說放涼了,二發的標準是包子鬆軟稍變大手摸有點粘性,此時可開水蒸制,保障二發的條件是環境溫度35度左右溼度70左右,這樣有15分鐘就醒發好了。

4、說如何保存。任何包子不加防護的保存都會皮發硬,應該怎樣才不會發硬呢,做法是包子涼後放入食品級塑料袋中系口放冷藏室保存,食用是再加蒸鍋中熱四五分既可,口感如才蒸出來一樣。





美食搬搬搬


只要是自己家裡做的,正常情況下,涼了之後,因為表面表皮水分流失都會發硬,不管是包子還是麵包,饅頭之類的都是一樣的。外面賣的食物放好久還會很軟,基本上都加麵包改良劑,但是家裡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冷了之後,立即用密封的袋子包起來,放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可以存放一個星期,如果是放在冰箱冷藏室也要密封,只要是它減少水分,它就不會變得那麼硬了[呲牙][耶]。


H趙H


包子具體做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和麵階段,醒發階段,蒸制環節。具體你是在哪個階段失誤造成的包子冷了就會發硬,以下我寫了3個階段會導致包子發硬的原因。你可以參考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小失誤。

一、和麵的原因

1.和麵不充分,麵粉未充分攪拌,且還有可能攪拌不夠混勻。這種情況下,麵筋未能得到充分的擴展,延伸性較差。

2.攪拌過度,麵筋受到過度拉伸,導致麵筋受到破壞,這種情況經常會出現在用包子機時,麵筋被破壞有可能導致包子的回縮。

3.和麵機攪拌速度過快或是攪拌軸不夠光滑,也會在攪拌時破壞麵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攪拌時間過長,麵筋會被破壞。

二、醒發原因

1.醒發溫度過高,當醒發溫度超過50℃時,有可能使包子表層的酵母失活,且麵皮表面會呈燙麵狀態,在蒸制時,燙麵的表皮阻止了蒸汽從麵糰中的排出,從而導致回縮。

2.如果醒發時間過短,酵母產氣量較少,麵糰收縮力太強,持氣能力不夠,蒸制時麵糰的持氣能力下降導致麵糰回縮。

3.醒發過度,會破壞麵糰的持氣能力,膨脹超過了麵筋的抗拉伸極限,蒸製出的包子饅頭體積小,容易出現皺縮或塌陷等回縮現象,特別是麵糰過硬時尤為突出。

三、蒸制環節的問題

1.蒸箱或蒸爐內部溫度不均衡,局部過熱或局部熱量不足,一些包子饅頭蒸過頭,一些未熟透,蒸出的包子饅頭復蒸時易回縮。尤其是在室外蒸制包子時,這個情況尤為明顯。

2.蒸箱密封性過好,空氣無法排出,導致蒸箱內壓力過大,無法形成熱量的交換;或者蒸箱的排氣口過大,造成蒸汽直接排除,造成蒸汽不能很好地在蒸櫃或蒸爐內循環,使熱量不均衡。

好了,以上的整個過程希望可以幫到你改善並解決問題。


呂布教烘焙


包子冷了就變硬了,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麵糰配比水的量少造成的。

二、沒揉到位造成的。

三、是二發沒到位造成的,四是存放不當造成的。

1、說麵糰的配比水量少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面團的水量是麵粉的一半,做包子的麵糰相對而言要一半強些,又四季節的變化,從夏到冬逐步增加用水量,有時達到麵粉的六成,一些水煎包的面有時甚至達到七成。說明水多少對包子鬆軟起相當的作用2、說揉麵沒到位。如沒到位其實是水和麵各自分離當然會發硬,這一點是肉眼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應該揉到麵粉與水充分融合才能保障蒸熟的包子不硬,外觀看是外表光滑內部細膩,具體作法是揉一次醒一會如此反覆三四次方可達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的程度。

3、說二發沒到位。包子面用酵母做引子必須有二發,否則蒸出來就發硬更別說放涼了,二發的標準是包子鬆軟稍變大手摸有點粘性,此時可開水蒸制,保障二發的條件是環境溫度35度左右溼度70左右,這樣有15分鐘就醒發好了。





萱爸


包子冷了發硬有以下幾種原因:

1.和麵時的比例,

500克麵粉應加酵母5至7克,水300克(冬季),

2、揉麵要均勻,切開面團不能有乾麵碎現象,揉至光面不粘手,麵糰按著有回彈即為揉好。

3、溫度30至37度、溼度75至80度,時間20至30分鐘

3.蒸制時間應在25至30分鐘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