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補鈣有些誤區要避開,不然沒效果不說,還可能傷己傷胎

鈣在孕期有什麼作用

​鈣是寶寶構成骨骼和牙齒的基本元素,參與了機體的很多生理機能,如血管的收縮與舒張,肌肉的功能,神經遞質的傳導,激素的分泌等。

懷孕期間如攝入鈣不足,不僅會影響胎兒的發育,還可能會增加早產和媽媽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的幾率。如果孕期媽媽的飲食中鈣攝入不足,寶寶將會吸收媽媽骨骼中的鈣,這樣會影響到媽媽以後的身體健康狀況。


那你知道孕期、哺乳期鈣的每日需要量是多少嗎?

對於孕婦(19歲以上)的鈣每日推薦劑量:1000mg;最高耐受量為2500 mg。

對於哺乳期女性(19歲以上)的鈣每日推薦劑量:1000mg;最高耐受量為2500 mg。

其實在非孕期對於鈣的每日需要量跟孕期及哺乳期是完全一樣的哦。


孕期及哺乳期需要補鈣嗎?

主要根據媽媽的飲食來決定孕期及哺乳期是否需要吃鈣的補充劑。因為其實無論是否懷孕、哺乳,對於鈣的需求量都是一樣的。我們首要推薦是食補。

如果媽媽的飲食中含鈣的食物很豐富,每天能攝入3份奶製品(比如兩杯牛奶,一杯酸奶),那就不需要額外補鈣了。但如果媽媽的飲食中含鈣量不夠,就需要再補充鈣片來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

孕期補鈣有些誤區要避開,不然沒效果不說,還可能傷己傷胎

鈣的主要食物來源

孕期補鈣有些誤區要避開,不然沒效果不說,還可能傷己傷胎

芝麻及果仁;

奶製品,如牛奶、酸奶、奶酪;

蝦米、小魚乾和連骨頭吃的魚,如罐裝沙甸魚;

強化了鈣質的飲料、豆漿、用傳統方法做的豆腐等;

一些蔬菜,如捲心菜、西蘭花、芥蘭、菜心等,菠菜也含有較高鈣,但其生物利用率低。

孕期補鈣有些誤區要避開,不然沒效果不說,還可能傷己傷胎

常見食物含量:

低脂原味酸奶,8盎司:415 mg

馬蘇裡拉奶酪(Mozzarella),部分脫脂,1.5盎司:333 mg

沙丁魚(Sardines)罐頭,油浸,帶骨頭,3盎司:325 mg

低脂水果酸奶,8盎司:313-384 mg

切達奶酪(Cheddar),1.5盎司:307 mg

脫脂牛奶,8盎司:299 mg

高鈣豆漿,8盎司:299 mg

低脂乳酪,8盎司:284 mg

減脂牛奶(2%脂肪),8盎司:293 mg

全脂牛奶(3.25%脂肪),8盎司:276 mg

橙汁,強化鈣,6盎司:261 mg

用石膏做的老豆腐,半杯:253 mg

鮭魚(Salmon)罐頭,帶骨,3盎司:181 mg

用石膏做的嫩豆腐,半杯:138 mg

芥蘭,新鮮,煮熟,1杯:94 mg

香草味冰淇淋,半杯:84 mg

捲心菜,大白菜,切碎的1杯:74 mg

白麵包,1片:73 mg

巧克力布丁,4盎司:55 mg

玉米粒做的玉米餅,6英寸大:46 mg

玉米麵做的玉米餅,6英寸大:32 mg

全麥麵包,1片:30 mg

西蘭花,半杯:21 mg

(注:8盎司牛奶約等於220毫升, 一杯約240ml)


選擇鈣劑時需要注意什麼?

1、選擇鈣劑的種類

不同的鈣補充劑含有的元素鈣種類不一樣,比如:

  • 碳酸鈣 含有40%的元素鈣
  • 枸櫞酸鈣 含有21%的元素鈣
  • 葡萄糖鈣 含有9%的元素鈣
  • 乳酸鈣 含有13%的元素鈣


最常見的是碳酸鈣和枸櫞酸鈣。

碳酸鈣的可吸收率最高,但需要胃酸來幫助吸收,所以一般是進餐時一起服用。

枸櫞酸鈣也易於吸收,而且不需要胃酸幫助吸收,可以在兩餐之間服用。

不建議服用含有:骨粉、石灰岩、牡蠣、貝殼、珊瑚的鈣劑,因為裡面可能會含有少量鉛,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害。


2、選擇劑量

媽媽要根據自己每天飲食中的含鈣量(根據前表),以及孕期維生素中的含鈣量,計算出跟每日需要量1000mg的差量,就是每日需要補充的鈣含量。

如果鈣劑說明書標註的不是鈣元素,而是成分鈣的話孕媽媽就要學會換算。

比如:某鈣劑含有1000mg的碳酸鈣,換算成鈣元素其實只有400mg的鈣。另外,身體一次最多吸收500mg的鈣,所以鈣補充劑最好是少量多次吃。


3、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

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非孕期及孕期(19歲以上)對於維生素D的需求都是600IU。

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選擇鈣劑時要注意是否同時含有維生素D,從而好規劃飲食以及考慮是否需要再額外補充。

孕期補鈣有些誤區要避開,不然沒效果不說,還可能傷己傷胎

補充鈣片容易引起便秘怎麼辦?

因為補充鈣劑後在體內會形成鈣鹽,抑制腸道蠕動,再加上懷孕的特殊時期就更加容易造成便秘。

可以嘗試以下辦法預防和緩解:

1、更換鈣劑,與你的醫生討論是否可以換成含鈣量較低的鈣劑,或者其它類型的鈣劑。比如碳酸鈣含的元素鈣最多,而別的類型含的元素鈣較少。

2、從小劑量開始服用,比如第一週一粒,第二週再變成兩粒。

3、多進食粗纖維食物。

4、多飲水,每天6-8杯。


關於補鈣的常見謠言

×腿抽筋就是缺鈣?×

很多人都會認為只要腿抽筋就是缺鈣,需要大量補鈣,其實這是錯誤的。雖然孕期攝入足夠的鈣很重要,但達到每日需求量後,再額外攝入較多的鈣和服用安慰劑對於預防腿抽筋的效果是一樣的。

×鈣補多了會導致寶寶頭太硬,生不出來?×

也不知道媽媽們從哪裡聽來的這種說法,導致很多人在孕晚期都不敢補鈣,就擔心寶寶頭太硬,生不出來。


其實補鈣、頭硬、生不出來三者間是沒有什麼關聯的。

雖然缺鈣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但補多了並不會使寶寶的骨骼變硬,多餘的鈣孕媽媽自身會代謝掉。

另外,順產是否成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寶寶的頭顱骨的顱縫在產程中會受到擠壓變小,甚至顱骨重疊,所以雙頂徑>10cm的寶寶依然可以順產。可見能否順產真跟補鈣沒啥關係。

這個黑鍋“鈣”可不願意背。


×媽媽不吃鈣片會使乳汁中缺鈣?×

你知道嗎?鈣在母乳中的含量是衡定的!與媽媽的飲食和血液中的含量無關。所以母親查微量元素來判斷乳汁中是否缺鈣沒有意義。媽媽不吃鈣片也不會使乳汁中缺鈣。

雖然每天有200mg的鈣會分泌到乳汁中,但哺乳期及非哺乳期對於鈣的需求量都是1000mg/天(19歲以上),主要是因為哺乳期會動用媽媽體內骨骼中鈣的沉積,同時尿液中鈣的排出減少,來滿足乳汁中鈣的需求。

雖然骨骼中的鈣會減少,但補充鈣劑對於改善鈣的流失並沒有作用,當媽媽停止哺乳後,骨骼內的含鈣量就會回升。

有研究發現母乳餵養不僅不會增加媽媽將來患骨質疏鬆的機率,反而會降低這種機率。


▲END

圖片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