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東鳳冠古茶山:神仙姐姐居住的地方

景東鳳冠古茶山:神仙姐姐居住的地方

普洱市景東縣的地形是兩山夾一河,把邊江的上游川河由北向南縱貫縣境,其東邊是哀牢山,西邊是無量山,因此景東是中國著名的生態高地,坐擁無量山、哀牢山兩條著名山脈,大面積的國土被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稱動植物的基因庫、黑冠長臂猿棲息的樂土。其也是世界茶樹起源的中心地帶,留存有從茶樹二世遠祖——中華木蘭化石,到野生型、過渡型與栽培型茶樹的完整進化鏈條,並以“茶出銀生”的名義開創了雲南茶葉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唐宋以後,雲南茶葉文明從銀生府故地景東出發,經鎮沅、景谷、寧洱一路南傳,一直傳到車裡宣慰司的古六大茶山,經過數百年的醞釀終於在明代誕生了名聞天下的普洱茶。

我們追尋古老銀生茶的那一縷茶香,在川河壩的縣城附近喝過銀生三道茶(又名百抖茶、糊米茶、姜椒茶),在距離縣城九公里的御筆古茶山聆聽了非常難遇的黑冠長臂猿啼鳴,然後驅車向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深處,也就是海拔3376米的無量山主峰筆架山一帶顛簸而去。我們要去的目的地,其實就是景東縣的五座古茶山之一的金鼎古茶山。景東的古茶山除了以花山鄉為核心區的哀牢山西坡古茶山以外,其餘的四座古茶山都分佈在無量山,也就是安定、文龍兩鄉的老倉福德古茶山,漫灣鎮的漫灣古茶山,縣城附近的御筆古茶山,以及我們要重點考察的位於景福、林街兩個鄉鎮的金鼎古茶山。

“普洱市在2004—2006年編寫《走進茶樹王國》一書時,將普洱市的古茶山分為26座,其中景東有5座。由於是十年前的規劃,不一定適用於現在,我們重新規劃古茶山,把景東構建為七座古茶山。金鼎古茶山面積太大,我的設想是按照名山與河流的不同劃分為金鼎山與鳳冠山兩座古茶山,分別打造。金鼎古茶山是以當地的道教名山金鼎山和古裡河流經的地方為主,而鳳冠古茶山是以風景秀美的鳳冠山和岔河流域為主。”包忠華先生站在曾經的羊山瀑布,現在叫“無量劍湖瀑布”之下說。

無量劍湖,位於無量山旅遊區西邊,距縣城70多公里。處於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沿,距芹漫公路(芹菜塘到漫灣)5公里,有簡易公路通達。

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第一卷寫到,無量山中一個有名的劍派叫無量劍,住在無量山劍湖宮中。劍湖宮後山有一個巨大的瀑布,瀑布下面形成很大的湖。湖水邊有一塊巨大光滑的石頭叫玉壁,月出之時,幸運的人可以看到仙人在玉壁上練劍……段譽在無量山中迷路跌落至無量劍湖,遇到神仙姐姐。

而現在這一美輪美奐的仙境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劍湖四周林木蔥鬱,崖壁聳立,一條巨大的飛瀑,從幾十米高的懸崖飛瀉而下,噴珠吐玉,氣勢磅礴。懸崖就是無量玉壁,其下形成一個四十餘米寬闊的深潭,這就是劍湖了。潭邊有一塊巨石,可容幾十人立於石上傾聽飛瀑轟鳴,體會仙人練劍留下的“無量仙影”……

清代雲南著名詩人,曾任過山東、江西、浙江、廣東省巡撫的景東籍人士程月川題詩讚道:

紫石山頭萬仞峰,銀濤灑落幾千重。

凌虛化作輕煙起,疑是層霄舞玉龍。

山中有成群岩羊出沒,當地人稱其為“羊山瀑布”。因《天龍八部》的流傳,當地人便把“羊山瀑布”改稱作“劍湖”,並以此倍感榮耀。瀑布之水流淌20餘公里便匯入了波濤洶湧的瀾滄江。

為什麼金庸先生沒有到過無量山,而妙筆之境卻與實地如此的吻合。“我聽到一種說法,真實性有待考證。上個世紀50年代,金庸先生在香港報館工作的時候,有在雲南抗戰過的老兵向報社投稿,就提到了景東無量山一帶的風土人情,其中也包括了羊山瀑布。先生做編輯的時候可能看了這些相關的文章,就將這些素材用妙筆生花的手法寫進了《天龍八部》之中。”包忠華說。

據瞭解,以岔河村為主體的鳳冠古茶山,是景東縣著名的自然、人文與古茶樹資源薈萃之地,當地政府提煉出了無量劍湖、獨特的石板房民居文化、古茶山、萬畝核桃園、大寨子黑冠長臂猿觀測點等賣點,正進行深度的多元產業立體打造。包忠華認為,當地政府在亮點提煉與產業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還缺乏一個主線將分散的各個板塊串聯起來,進行整體有機的打造。其建議以茶歷史文化為主線,來帶動當地的文化與旅遊產業的發展,因此鳳冠古茶山的歷史文化挖掘與茶產業整體打造規劃就顯得尤為必要了。這就是春節還沒過完,茶馬史詩編輯部就馬不停蹄地前往景東,進行茶文化與茶產業考察之旅的原因。

景東鳳冠古茶山:神仙姐姐居住的地方

鳳冠山為茶中之冠,具備打造第二個景邁山的潛質。他在微信朋友圈裡興奮地寫道:“鳳冠山古茶,茶中之冠——鳳冠山古茶山位於普洱市景東縣景福鎮岔河、勐片等村,這裡的茶園最早由侎俐人(滇南彝族的一個支系)種植,當然神仙姐姐也種了。這裡是黑冠長臂猿最集中棲息的地方,鳳冠山屬無量山中段的一支山脈,因山形似鳳凰頭而得名,山上分佈著鳳冠山、大園子、小龍樹、大寨子、葉家壩、王家、對門村等自然小組,民族以彝族、漢族為主,海拔1600米至1900米,房屋建築為青瓦青石板砌牆的獨特結構,主要經濟作物茶葉、核桃。有千年以上種茶歷史,茶樹品種比較原始混雜,古茶麵積2000多畝,百年以上古茶樹一萬餘株,茶葉品質上乘,過去被劃歸金鼎古茶山而長期未被關注。這裡不得不用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等詞來形容。雲南的名茶山我基本走遍了,從自然風觀、民族文化、古茶資源、旅遊潛力等角度來看,在我眼中前三甲為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老班章(賀開古茶山)和鳳冠山古茶山。鳳冠山古茶茶中之冠,一個遺落人間的伊甸園,這裡完全具備打造出一個4A—5A級風景區的條件。”

這是實地考察後的即興感言,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產業整體打造定位。包忠華目前就任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國公司董事長,其站在國資委旗下的龍頭茶企的角度,將引導與深度介入鳳冠古茶山的開發。茶國公司將以茶文化的挖掘為先導,傾力打造神仙姐姐和侎俐人茶文化,通過豎立“侎俐公主”這張文化名片來帶動整個茶產業的發展。因此,元宵節還沒過,在包忠華的帶隊下茶馬史詩編輯部就開展了鳳冠山考察之旅,同行的有茶界獨立評論人、策劃人白馬非馬,茶國公司辦公室主任李雲、文化品牌總監邵鴻雁、茶藝師楊明堅。

在鳳冠山留有太多的關於茶葉的秘密,而最大的就是神秘消失的種茶人侎俐人的傳說。侎俐人為彝族的一個支系,在臨滄被稱為俐侎人。景東鳳冠山最早的茶樹就是侎俐人種的,後來不知所蹤。而臨滄永德一帶的俐侎人自稱三四百年前被仇人追殺,從景東、鎮沅逃到永德的烏木龍躲藏下來。在其口述的歷史中說,其故鄉在景東一個叫大園子的地方,而鳳冠古茶山的核心區正好就有一個叫大園子的村莊,據我們估計不是巧合,鳳冠山很可能就是臨滄俐侎人的故鄉。

當地還流傳著“侎俐公主”的故事。“侎俐公主”是鳳冠山一個侎俐頭人的女兒,其就住在羊山瀑布(無量劍湖)附近的對門村,當地老百姓說村子裡現存最大的那棵茶樹就是她親手栽的。臨滄永德的俐侎人以每年春天舉行的澡塘會聞名於世,其認為沐浴可以洗去晦氣,來年好運不斷。這反映了侎俐人是個非常重視與喜歡沐浴的民族,在數百年前,每到黃昏“侎俐公主”就經常到家旁邊的羊山瀑布下的大水潭沐浴,月明的時候就在石壁(無量玉璧)上留下了婀娜的身姿(無量仙影)。從當地流傳的故事來看,“侎俐公主”有可能就是金庸小說中神仙姐姐的原型……

今天,在“神仙姐姐”居住的地方,鳳冠古茶山將以“侎俐公主”這張名片揭開神秘的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