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以後,關羽一家慘遭滅門,但是為何張飛後代卻平安無事?

亞亞X


隨著鄧艾的大軍進入成都,蜀漢帝國正式投降,作為蜀漢帝國皇族的劉備家族,受到了優待。然而蜀漢帝國大將千古武聖人關羽的後代,卻遭到了滿門屠戮,這是為什麼呢?

關羽全家遭到大屠殺,是關羽在水淹七軍時種下的因,在成都淪陷時收的果。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關羽威震荊州,整個中原震動,曹操為了阻止關羽的攻勢,命令心腹愛將於禁和龐德二人帶領七支精兵,去迎戰關羽。

在當時關羽可謂是威名震中華,儼然已經成為了當時第一名將。可是龐德偏偏不信這個邪,他決定親自會一會關羽,為了展現自己視死如歸的精神,龐德竟然帶了一口棺材出戰,表示要麼自己躺在裡面,要麼就是關羽的屍體躺在裡面。

兩軍陣前,龐德和關羽大戰真可謂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兩人惡戰一番不分勝負。第二天兩人繼續大戰,這次龐德對於關羽的招數已經有所瞭解,對關羽的武藝進行了深入研究,在這次大戰中使用了拖刀計,在詐敗之中用暗箭傷人,射中了關羽的肩膀。

可是一個武將的勇武並不能換來一場戰役的勝利。由於作為主帥的于禁不聽龐德的勸告,導致被關羽以水為兵,來了一個水淹七軍,曹魏大軍全軍覆沒于禁和龐德二人雙雙被關羽活捉。

關羽敬重龐德是個鐵錚錚的漢子,苦口婆心的勸說龐德投降關羽,可是龐德已經投降過曹操一次,不願意再向劉備投降。於是乎口吐芬芳,惹得關羽大怒,將其斬首。

兩軍交戰,各為其主,這也無可厚非。但是沒想到的是,龐德的兒子龐會,始終不忘這殺父之仇。龐會早就做好了,打算準備在這次滅蜀大戰中,利用進入成都的機會公報私仇,將殺父仇人關羽的一家斬草除根,以此來祭奠父親的英魂。關羽一世英烈,沒想到後人卻有此遭遇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張飛和關羽齊名,為什麼張飛家卻能夠安然無恙呢?

首先,關羽在和曹魏作戰的時候斬殺了多名戰將,而張飛卻沒有太多的記錄,所以說關羽在曹魏所拉的仇恨遠遠超過了張飛。張飛沒有遭到曹魏諸將對關羽那樣的怨恨,所以說在後來進入成都的曹魏將領中,沒有人想到去找張飛的後人尋仇。

再者,張飛家的地位很高,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後嫁給了蜀漢後主劉禪,成為了帝國的皇后。張飛家是外戚,張飛的兒子張紹作為皇帝的大舅哥,還參與了對於蜀漢帝國投降事宜的談判。

(張紹)

這對於曹魏來說,可是有功之臣,怎麼能說殺就殺呢?所以這位大舅哥非但沒有死,後來還成為了列侯,一直榮華富貴的活了下去。和關羽家族相比,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不過龐會有沒有殺害關羽全家,在歷史上還存在著爭議,因為嚴謹著稱的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此事隻字未提。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作為蜀國人,應該對於這件事情非常的瞭解,然而他為什麼沒有記載這件事情,排除為尊者諱的因素,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件事情根本沒有發生,所以他根本不知道。

我希望這種推論是真的,像關羽這樣忠義節烈之人,不應該承受這種斷子絕孫的後果。


歷史評說


劉禪投降,對於全國統一是大幸,對於成都百姓是大幸,對於關羽個人來說是大不幸。

關羽死於公元220年,劉禪投降於43年之後,也就是公元263年,雖然時間久遠了,但關羽生前的一次結怨,最終導致家族被滅。


關羽結了什麼怨呢?他殺了龐德。

龐德大戰關羽,曾經搞得聲勢很大,他特意打造了一口棺材,命士兵抬棺上戰場,準備與關羽打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龐德出征之前,特意指了指兒子龐會,對妻子說:“假如我死了,兒子定能替我報仇!”

這句話在龐會幼小的心裡播下了仇恨的種子!

四十年後,龐會隨鍾會、鄧艾攻擊蜀國,劉禪打開城門投降之後,龐會不搶錢,不搶美女,也不搶糧食,只見他帶著一幫士兵餓狼似的衝進了關羽的家中,不問老幼,一個不留。


讀者讀到此處,唏噓不已,關羽和龐德並無血海深仇,二人各為其主,各安其命。龐德被抓之後,關羽苦口婆心勸其投降,但龐德毫不領情,居然破口大罵,關羽無奈才將其斬殺。

龐德死了之後,關羽敬重其為人,還為其厚葬,這已算是仁至義盡了,龐會殺盡關羽後人替父報仇,真是太殘忍太無道太喪心病狂了!

相比之下,張飛的後人幸運的多了,無一遭到迫害,這是為何呢?

因為張飛“後臺很硬”!張飛的後臺不是劉備,而是他的老婆夏侯氏。

夏侯氏是夏侯淵的親侄女,當夏侯氏長到十三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出城拾柴,結果被張飛搶走了,當得知懷裡的是夏侯家的女人時,張飛大喜,於是娶了她,後來生下了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當皇后。


夏侯霸投降蜀漢之後,張飛指了指身邊的孩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後代!”

有了這層關係,所以蜀漢滅亡之時,張飛後人免遭大禍。


一半秋色


公元263年,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關羽後代慘遭滅門,而張飛後代卻被曹魏封侯,這是為何呢?

我們先來說一說張飛的後代。張飛有2個妻子,一個原配,一個夏侯氏。這個夏侯氏就是曹魏有名的將領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為張飛生了兩個女兒,且後來都成為了皇后,不過長女在蜀漢未滅亡時便去世了,次女則在蜀漢滅亡後陪劉禪遷去了洛陽。

張飛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名為張苞,在諸葛亮二出祁山時,因追趕敵軍,墜崖意外身亡。還有一個兒子,名為張紹,在蜀漢滅亡後,跟隨劉禪一起去了洛陽,並且被封為了列侯。

下面再來看看關羽後代,和張飛後代相比,確實慘烈了一些。我們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的事蹟,其實在關羽身亡的同時,他的長子關平也被斬殺。

關羽有兩兒一女,在《三國演義》裡,關平只是關羽的義子,但在真實歷史中,關平是關羽的親生兒子。關羽還有一個兒子名為關興,不過英年早逝。《三國演義》裡關興是在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身死的。

關興雖死,但是他留下了後代,長子關統,次子關彝。關統娶了劉禪的女兒,蜀漢未滅亡前去世。關彝則和家族在蜀漢滅亡後被殺。

這裡要說一下,關彝的死歷史記載中未提及過,我們所知道的都是《三國演義》裡敘述的。

蜀漢是公元263年滅亡的,在公元264年,姜維勸說鍾會謀反,但最終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均被曹魏軍所殺。而關彝和家族當時並未離開成都蜀漢之地,因此死於亂軍之中。

至此,關羽的家族慘遭滅門,原因分析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張飛家族有靠山,比如劉禪、夏侯霸,而關羽家族在蜀漢滅亡後就沒有了勢力。

第二點,關羽在世之時,為關家樹敵太多,所以當蜀漢滅亡後,關家才會被下毒手。

第三點,當時正逢戰亂,魏軍在成都燒殺搶奪,他們也不知道關家有什麼人,所以關家才會被亂軍所殺。


理科男讀歷史


關羽在成都的後人是否被人滅門,還是有爭議的,況且就算真的被人滅門,也是私人行為,非魏軍公共行為,而這裡稱為關羽一家也是不妥的,是能算關羽後人,而且這不是關羽唯一的後人。

關羽有兩個兒子,長子叫關平,次子叫關興,關羽被殺的時候是60歲,長子關平同關羽一起被殺,當時是43歲,長子關平的後人,沒有留在成都,而是隨關羽一起住在荊州。



根據地方誌記載,關羽與長子關平被殺後,東吳的呂蒙攻下南郡後,關平在荊州的妻子和兒子關樾躲藏起來了,隱姓埋名,直到晉朝統一天下後,才恢復原姓,這是關羽長子的一支後裔,一直活了下去。

關羽次子關興在成都為官,官至侍中,但英年早逝,20多歲時就因病去世了,關興有兩個兒子,長子關統,關統娶了公主為妻,但也是英年早逝,並且死時沒有兒子,次子關彝就是關羽留在成都的後人,也就是有可能在成都被龐德兒子龐會滅門的關羽後人。



龐會滅門關彝在正史中不見記載,只是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蜀記》中的記載,而更早時期且身為蜀人的陳壽都沒有采用這種說法,因此關羽後人被滅門是可疑的。

蜀漢皇帝劉禪投降後,魏軍中由於爭權奪利引發動亂,鄧艾被捕,鍾會聯合姜維準備造反,結果由於計劃不當,引起魏軍動亂,亂軍衝向鍾會官府,殺死鍾會和姜維,而且姜維一門都被魏軍殺害,由於動亂,魏軍主帥鍾會被殺,鄧艾被囚後也被殺,魏軍無人約束,因此肆意妄為。



此次兵亂,很多人都被無辜殺害,除了鍾會與姜維是目標,其它人都是被無意冤殺的,如劉禪的太子劉璿被殺,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蔣琬長子)、太子僕蔣顯(蔣琬次子)等人都被殺害,很多魏軍也趁亂搶掠及公報私仇而殺人,如龐會殺關羽後人關彝家族。

再說下張飛的情況,張飛也是有兩個兒子 ,長子張苞,次子張紹。



張苞是張飛的長子,但也英年早逝,並且沒有留下兒子。張紹是張飛的次子,官至侍中、尚書僕射,並繼承了張飛的爵位西鄉侯爵位,鍾會之亂時,張紹也在成都,並且這是張飛唯一的後代了。

很幸運的是,鍾會之亂時,魏軍亂兵沒有殺害張紹,若一定要問為什麼沒有殺張紹,原因就是:張紹運氣好。



本來蜀漢投降後,是沒有這些動亂的,全是鍾會引起的,鍾會想背叛司馬昭,但他的手下卻不肯,結果因為謠言四處傳,導致了魏軍的兵變,兵變中魏軍亂兵殺了鍾會和姜維,之後魏軍沒有主帥約束,魏軍就開始肆意殺人搶掠,而且是隨機的,找到哪裡就殺到哪裡,並沒有列出一個名單,一個一個來殺人。

那些在亂軍中被殺的,要麼是運氣不好,要麼是與魏軍中某些人有仇恨,如太子劉璿、張翼及蔣琬的兩個兒子等人,張飛的次子運氣好,就沒有被殺,當然蜀漢也有不少人活了下來。



另外張飛本人與魏軍將領及其後人也沒有大的仇恨,而且張飛的老婆夏侯氏還是魏將夏侯淵的侄女,與魏國有一些淵源,而不像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殺了龐德,擒了于禁,與魏軍部分將領產生仇恨,這也是關羽後人被滅門,而張飛後人活下來的原因之一。

當然了,如果關羽後人真的是被龐德兒子龐會所殺的話,也只能說明龐會公報私仇了,戰爭中的仇恨如果要拿到生活中來報,那無論如何也是不對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按照三國時的規則,雙方交戰,一方投降之後生命安全通常是有保障的,勝利方不會趕盡殺絕。

但劉禪投降後,發生了鍾會之亂,曹魏將領認為鍾會叛亂都是蜀漢大將姜維攛掇的,恨烏及烏,遷怒於蜀漢諸將,在成都展開了一場瘋狂的屠殺,眾多蜀將無辜身死,就連蜀漢太子劉璿也死於亂兵之中。

此時關羽的家族已經人丁凋零了。襄樊之戰中關羽和長子關平戰死,據東吳地方誌記載,關平的妻子趙氏帶著兒子關樾沒有回成都,而是隱入鄉間,改姓“門”,直到西晉滅東吳之後,才恢復本姓。

在成都的是關羽次子關興,關興於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去世,長子關統襲爵漢壽亭侯,娶公主為妻,早早病逝,沒有留下後代。

(電視劇中的關羽)

被魏軍滅門的是關興次子關彝這一家,如果關樾在成都,肯定也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魏軍殺別的蜀將有可能是出於偶然,但殺關家很有針對性。

因為襄樊之戰中,關羽父子和曹魏結下了大仇。水淹七軍、勸降於禁,令曹魏顏面大失;斬殺多名魏將,和這些人家成為死敵。如果在曹魏舉行一個票選,選出曹魏最恨的蜀將,那個人無疑是關羽。

征伐蜀漢的魏將中,有個叫龐會的人,他的父親是龐德,因不降蜀而為關羽所殺。所以龐會一到成都就盯上了關氏,後來盡滅之。哪怕沒有鍾會之亂,估計他也要想辦法暗害關家。

關羽為國盡忠,後人卻有此遭遇,令人嘆息。

(電視劇中的關羽)

再看張飛,長子張苞早亡,兒子張遵隨諸葛瞻鎮守綿竹關,不敵鄧艾,戰死;次子張紹沒有受鍾會之亂的牽連,安安穩穩的跟著劉禪到了洛陽,受封列侯。

張紹能逃過一劫,不只因為運氣,還因為張飛和曹魏沒有那麼大的仇。很多人印象中,張飛和關羽是齊名的,但實際上,張飛並沒有太過突出的戰功,和關羽不在一個檔次,對曹魏的殺傷力沒那麼強,也就不像關羽那麼遭曹魏的怨恨。

沒有哪名魏將特別恨張家,也就不會有人專門去殺。

另一方面,張飛的姻親特別給力。他的妻子夏侯氏是曹魏名將夏侯淵的侄女,夏侯淵和曹操是連襟,雖然此時夏侯淵已死,曹家已勢微,但有這層關係在,魏將對張家另眼相看。

(電視劇中的張飛)

張飛在影視劇中的形像粗獷魯莽,其實他粗中有細,很會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上面提過的夏侯氏本不是明媒正娶,而是他搶來的,後來知道她的身世就扶為正妻。

夏侯氏所生的兩個女兒長得非常漂亮,長女先嫁給劉禪,先為太子妃後為皇后,沒幾年她去世了,劉禪又娶了張飛的次女,同樣立為皇后。

也就是說,張紹是劉禪的小舅子。劉禪雖是亡國之君,也有一定的價值,看在他的面子上,魏將也不會為難張紹。

有人可能想問,太子劉璿的身份不是更加高貴嗎?為什麼張紹都能活而他不能?其實,正因為他是太子,所以才必死無疑。只有太子死了,劉禪又懦弱無能,曹魏,或者說司馬昭才容得下蜀漢這一干降臣。

(電視劇中的張飛)

反觀關家,在關羽關平死後就沒有出色的將才,雖然還有漢壽亭侯這個爵位,實質上已經遠離了權力中心。龐會就算殺了關彝全家,也沒有人為其出頭。

蜀漢諸將對關羽的感觀是很複雜的,雖然他發動襄樊之戰的初衷是為了蜀漢,但最終的結果卻丟了荊州,給蜀漢造成極大的損失。劉備又是為了給他報仇,才不顧眾人的反對攻打東吳,又敗了,再次給蜀漢予沉重打擊。偏激一點的蜀將,說不定會恨上關家。

所以,關家滅門而張家得以保全,可以說是上一代種下的因。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哪怕是武功蓋世,忠義無雙,豪氣萬丈被後人譽為的武聖的關羽,也有心高氣傲,心胸狹隘,不知進退的一面。

關羽雖然善於領兵作戰,但是他卻自高自大,且不通人情世故,不懂得禮賢下士。 關羽在劉備集團中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

他是劉備的義弟,處處有劉備護著他,寵著他。他是張飛的義兄,倘若有誰敢於挑戰關羽的權威,張飛會第一時間拔了他的皮。

所以,諸葛亮讓著他,稱呼他為“美髯公”。孫權懼怕他,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關羽的兒子。曹操敬佩他,為了能夠得到關羽,曹操恨不得到泰國做一個變性手術,陪關羽睡上一覺。

關羽生活在眾人為他編織的夢幻之中,像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沉浸在“老子天下第一”的謊言世界裡。

樊城之戰,關羽大發神威,接連打敗了曹操賬下兩員大將龐德和于禁,威震華夏。 于禁向關羽投降,得到了赦免,關羽敗北之後于禁被呂蒙所獲,孫權為了向曹操示好將於禁送回了魏國,龐德寧死不降,破口大罵關羽,並捎帶著連同劉備一塊罵了,關羽一氣之下斬了龐德。

關羽殺龐德的行為並沒有錯,俘虜不降,難道還放虎歸山嗎?

但是個人認為,關羽的處事方法未免有些過於“小家子氣”。

首先,龐德是曹老闆的愛將,龐德身上的政治價值,要高於龐德本身的性命,況且即便要斬殺龐德,也應該由劉備或者諸葛亮來決定。當然了,僅僅是情感上的認知,殺龐德是沒錯的。但是,關羽斬了龐德,這仇可就頂在了關於頭上,不僅激怒了曹操集團中的將領,也給自己的死埋下了禍根。

關羽敗走麥城之時,夏侯淵、徐晃追不捨,他們的目的不是擒獲,而是殺死關羽。 呂蒙的目的和夏侯淵、徐晃是一樣的,想當年孫權想把女兒嫁給關羽的兒子,關羽大罵孫權是“狗”,侮辱孫權的女兒是“犬女”,搞得江東人盡皆知,把孫權女兒羞的不敢出門,不得不說關羽得罪人的功夫比他的武功還要高……

《三國演義》中寫道,龐德和于禁被關羽打敗之後,曹老闆為了避開關羽的鋒芒甚至計劃遷都,可見曹老闆被關羽嚇的不輕,而魏國上下對關羽更是恨之入骨,特別是龐德的兒子龐會,恨不得親手殺死關羽以報殺父之仇。

劉禪投降魏國之後,龐會終於等到了報仇的機會,龐會抓捕了關羽的後人關彝,並且將居住在蜀地的關氏族人全部殺死,僅有極少數族人因未寓居川蜀而避過一劫。

張飛雖然粗魯暴躁,咋咋呼呼,但他的名氣不如關羽大,和魏國、吳國也從未結下過什麼仇怨,所以幾乎沒有人找張飛後人的麻煩,況且張飛的女兒是劉禪的皇后,張飛的後人們都是皇親國戚,魏國為了收買蜀國高層的人心,還將張飛次子張紹封為列候。

當然,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飛的老婆是夏侯淵的侄女兒,出城拾柴時被張飛所得,張飛知道她是良家女子,於是娶其為妻,之後生下的女兒成為了漢後主劉禪的皇后。夏侯淵死後還是張飛之妻幫忙厚葬。夏侯淵兒子夏侯霸叛逃到蜀國,之所以能被接待,委以重任,也是和自己這個妹妹有很大關係。

初,建安五年,時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

有了這層關係,就算當時曹魏是司馬家當權,也多少會給點面子。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關羽的傲氣不僅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子孫後代。


白話歷史君


前幾天看了一個小視頻,一輛寶馬把一對母子撞倒了。小男孩從地上爬起來,衝著寶馬就是兩腳,然後走向車門。男車主下來了,小男孩毫不畏懼,迎面就走向了車主。

小男孩大約不到十歲,像個小學生。

創作者留下了個問題,說是否考慮要生個男孩呢?

在微頭條也有種說法,說生兩個女孩幸福指數最高,生兩個男孩最低。

豹眼一向無意重男輕女,也一向主張弄璋勿喜,弄瓦勿悲。只是看到這個問題有一點感慨,順便多說幾句。

據《蜀記》記載,龐德的兒子龐會,跟隨鍾會、鄧艾討伐蜀國。蜀國被滅後,龐會把關羽全家給滅了。

儘管當時鄧艾已經下令,嚴禁掠殺民眾,但龐會還是報了殺父之仇。

關羽殺龐德沒有大錯,龐會殺關羽全家也沒大錯。各為其主、為父報仇,殺人都有很充分的理由。

雖說是冤冤相報何時了,但殺父之仇也能放得下,也太沒有血性了。

為何張飛後代平安無事呢?

張飛被張達、範疆所殺,他們跑到東吳去了。

張飛也有兒子張紹,不去東吳尋找殺父仇人,還等著張達、範疆再回來殺你全家嗎?

且不管關羽後代是否有生活在成都的,是否被龐會全部殺掉,龐會要殺關羽後人的原因就是關羽殺了龐德,純屬私人恩怨。

鄧艾有令,不得亂殺無辜,張飛沒有如此的仇人,魏軍也沒必要殺張飛後人全家。

劉禪投降,張飛之女貴為皇后,是重點看護的對象。張飛長子張苞早夭,次子張紹如果不反抗魏軍,自然就平安無事。

這事其實很簡單,沒有多少可說的。


豹眼看歷史


原因是比較多的。

首先,三國進入各自稱帝時代,中國帝王時代最奇特的士族全盛期就已經達到極致,其最大特點是豪門大姓平流進取,且同一豪門或豪門之間更容易達成心照不宣的利益照顧,反之則即便是同殿稱臣也相互不來往。比如諸葛氏是琅琊大姓,不論蜀漢或吳的諸葛氏和曹魏士族出身將帥打得如何你死我活,但彼此間卻信使不絕,諸葛亮甚至可以託司馬懿等問候自己的隆中舊友(且果真達到了目的)。相反,原本是東吳皇族因猜嫌投奔西晉的孫秀雖然被封為驃騎將軍,但因為孫氏原本是小門戶,北方士族就不屑入這個驃騎將軍的幕府,他的屬官幾乎清一色南方人。

關羽雖然“威震華夏”,卻是山西逃犯出身,甚至姓名都是改過的,儘管在曹魏期間能夠得到素來不講究門第的曹操本人,以及若干一線武將的欽佩敬慕,但北方自曹丕時代就已經是士族的天下,等到蜀漢滅亡的263年,領兵的主將鍾會、鄧艾,甚至監軍和二線將領,已經近乎清一色士族大姓,關羽本人已死,漢壽亭侯已經是第四代,系名不見經傳的關彝(關羽、關平死,關羽次子關興襲爵,關興死,其嫡子關統嗣,關統死無子,關彝以其庶弟襲爵),當然不會受到勝利者的多少重視。

相反,張飛出身涿郡富戶,雖然門戶被劉巴等人嗤笑,但比起關羽已好得太多,更重要的是他和夏侯氏親上加親(自己娶了夏侯淵侄女,兩個女兒先後為劉禪皇后,而劉禪又和夏侯淵之子夏侯霸攀親),這無疑抬高了張氏的身價,儘管張飛的嗣子張紹和諸葛瞻一起在綿竹戰死,但他們兩家的後裔還是受到善待,到晉代魏更都被“隨材敘用”,重新躋身官宦家族行列。

其次。張飛和劉禪家族兩次聯姻,屬於蜀漢皇族第一外戚世家,曹魏和西晉都想借善待劉禪一家拉攏偏僻的蜀中,同時與尚未統一的東吳搞“統戰”,張飛家出了兩個皇后,當然是“重點統戰對象”,關羽就一個當了東吳俘虜後下落不明的“虎女”,就不能指望這一層保護殼了。

第三,張紹死於綿竹之戰,而關彝一家則是在蜀漢滅亡後“二士爭功”的混亂中,被挾私報復的龐德之子龐會所害,因為姜維追隨鍾會,在這場混亂中遇害的蜀漢文武不少,但“重點對象”劉禪及其親近安然無恙,那些家族中已無在任職官的蜀漢文武家庭也相對安全一些。張紹一家和上述“兩大安全因素”都沾邊,存活率比關彝一家高,是很正常的事。


李厚何


在劉禪投降以後,本來大家可以相安無事的繼續過著生活,但是卻沒想到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那就是姜維決定反叛,一定要重新的振作蜀國。當時鄧艾已經是將蜀國所有的人都分封了,蜀國差不多已經是魏國的土地了。但是姜維當時投降是假裝投降的,真正的目的是聯合鍾會一起去反叛。結果姜維失敗了,不僅是自己死了,而且讓魏國的那些人感到非常的憤怒,所以就將成都血洗了一番。而很多人就是見到這樣的機會,公報私仇。當時魏國和蜀國打了這麼多年仗,雙方都是生死之仇,不共戴天,尤其是龐會的父親龐德被關羽所殺,所以這個是龐會非常憤怒的一件事情。於是龐會決定就將關羽滿門抄斬,以報殺父之仇。



而張飛在戰場上的表現是非常少的,沒有殺死過幾個真正敵人,完全是靠著自己威武的本事去下退敵人,很多人對他是沒有什麼仇恨的。更重要的是張飛的妻子是曹操的族人,很多人見到他的後代都是非常尊敬的,沒有下狠手。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曹操的父親本來也是夏侯氏,所以雙方是有一點血緣關係的,也就不會下真正的死手。

劉禪投降之後,姜維決定反叛,結果失敗了,成都遭到血洗。

本來劉禪投降之後,所有人都可以相安無事,畢竟是投降了,魏國的那一群人也不會對他們造成什麼大的傷害。如果都這樣下狠手的話,當時還有一個吳國,吳國又怎麼能夠投降呢?就算很多人心裡有很多仇恨,也只能夠慢慢的忍下來,但是還有勝利的喜悅供他們去歡喜。

當初劉嬋讓姜維投降,姜維可是非常不願意的,還有所有的將士都在說,臣等皆死戰,陛下為何而降。姜維就忍耐了下來,他知道鍾會是有一顆反叛的心,和鄧艾關係是不好,也想在亂世之中建立一些功業,姜維就抓住了這樣的心理。然後和他聯合在一起,準備去推翻魏國,沒想到被別人發現了,最後這幾個人被圍困致死,然後魏國的那一群人都非常的憤怒。

在姜維死了過不了多久,成都遭到了血洗,很多人盡情的釋放著他們戰爭的喜悅,把很多人都屠殺了一番,可憐這些投降的人啊。而很多人對於他們從前仇人可是絲毫沒有手軟,一刀又一刀的殺掉了一個又一個無辜的人。

關羽的仇人是非常多的,很多人見到這樣的機會就公報私仇。

關羽在戰爭中殺掉的人很多,是魏國最恨之入骨的人。尤其是在關羽人生中最後一戰,那可是威震華夏無人能擋,當時打的曹操都快要遷都了,而且水淹七軍死了很多的將士,這些人可是已經死了,但是他們的後代是沒有死。現在關羽已經死了,為了能夠抱自己的仇恨,那就只能夠找關羽的後代。


關羽自己的下場也是非常不好的,他自己前半生可是出生入死,打敗了一個又一個敵人,終於成為三國中最厲害的那一個人了。但是沒想到吳國和魏國聯合起來將關羽打敗了,最後關羽誓死也不投降,最後被他們殘忍的殺害了。這份骨氣估計是值得我們去競走的,但是很多人身為敵人,卻沒有這份敬重。

現在那些敵人的後代見到了這麼好的機會,首先就是要找關羽報仇。想當初他們的父親被關羽殘忍的殺害,雖然這是戰爭的結果,可是隻要能夠報仇,他們才不會在意太多的。

張飛的後代和曹操是有關係的,所以大家都不會下狠手。

至於大家為什麼不找張飛報仇呢,這個也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張飛和曹操是有很多關係的。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和曹操是同一個族群的,雖然當時曹操所有的權力被司馬家族奪走了,但是曹操還是具有很強大的影響力的,當時還是魏國,所以對張飛的後代還是會很大的寬容。

而且也有一個最重要的一點,張飛就是沒有殺過曹操很多人。沒有關羽下手的那麼狠,在戰場上表現也比較少,所以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也是不怎麼強烈。而且張飛的後代張苞也死得特別早,也沒有得罪過什麼人,剩下的都是幾個年輕的人,無冤無仇的,為什麼要向他們報仇呢?

還有張飛的倆個女兒是劉禪的皇后。跟劉禪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對於張飛的後代自然是要多多保護。很多人也考慮到了這些原因,所以就選擇了放棄。

你們認為關羽這麼厲害的人最後連一個後代都沒有,你認為公平嗎?歡迎在下面評論。


汪公說


前言


一說起三國演義,就一定會提到關羽,他是蜀漢的大將,武功很高,是很有名的萬人敵。他獨自一人守荊州,殺了龐德,從那以後他的名聲震懾天下。蜀漢滅亡的時候,他的後代被趕盡殺絕,但是同樣是劉備手下的另一名猛將張飛的家族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什麼呢?

三人桃園三結義後,便開始走上建功的道路。劉備有了這兩個人的幫助,還有一批武功蓋世的猛將輔佐,很快就建立了蜀漢,給匡扶漢室又推進了一步。對於劉備來說,這兩個人的地位其實差不多,但是他們後代的結局卻完全不同。關羽生前非常風光,死在他手下的名將無數,並且隨便拿出來一個戰績都能夠說上一說,這也造成了他看不起人,不管是將士還是英雄。當龐德對戰關羽的時候,關羽也不把他放在眼裡,直接就把他殺死了。也因此留下了恩怨。

關羽後代


龐德的兒子自然會一直記恨著關羽這個殺父仇人,就一直暗中準備著。等到有機會了,龐會跟著鄧艾進入蜀國的時候,趁著混亂,龐會直接就殺到了關家,把他們一族全部都殺死了,一個也沒留,一來報當年父親的仇恨,二來也為自己解決後患。關羽也沒想到自己當時在戰場上隨手殺了一個人,到最後使得自己全家都喪命了。如果知道的話,關羽當時也一定會手下劉情感。不過龐會這種行為也不太光彩,無法在戰場上跟關羽對抗,專挑對方毫無防備的時候下手,實在有些不妥。

張飛後代


張飛的後人則安然無恙,他生前沒什麼仇恨,要說有那就是範強和張達,但是他們兩個人已經殺死了張飛,他的長子張苞是跌落山谷而死,並不是因為他們。張苞的兒子身上也有張飛的影子,在異常戰爭中,奮勇殺敵,衝到了對方的敵營中,最後戰死,他是為國而死。

根據史書記載,張飛的二兒子就比較幸運了,他跟隨父親繼承爵位,為國家效力。他還跟隨劉嬋一起到魏國,在魏國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龐德的兒子龐會為了給父親報仇,把關羽的後代全都殺了,但是張紹跟龐會並沒有什麼仇恨,另外張紹也是當時投降的主要代表,參與了全部的過程。司馬昭留下了張紹的性命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飛娶了夏侯淵的女兒,這樣看來張飛跟曹魏也算是親戚,親戚之間也不會趕盡殺絕。最重要的是,他給張家保留住了血脈,不像關羽斷後了。

張飛和關羽都是劉備的好兄弟,也是蜀漢的重要人物,但他們中間還是有些微妙的變化。關羽打敗了天下的英雄,是一定會有很多仇人的。但是張飛呢,雖然也很勇猛,但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的敵人。關羽一族被滅,是因為跟龐德有過過節,而張飛沒有私人恩怨,所以就此倖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