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每5位癌症患者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足,癌症患者術後該如何補充營養?

話腫瘤談健康


癌症患者的營養問題也是癌症治療過程中的一大考驗,臨床上許多癌症患者往往伴有營養不良,很多瘦得皮包骨頭、羸弱不堪,這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患者沒有足夠的體力支撐後續的治療。

因此需要患者積極就醫、接受治療、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需求、養成運動習慣,多管齊。特別是營養需求,因為腫瘤會引發「癌症惡病質」,進而增加發炎物質、蛋白質分解因子,影響了食物攝取、肌肉質量、體重,過去曾有項研究報告發現,每5位癌症患者,就有1位因癌症惡病質促使體重過度下降而死亡,由此可見,營養充足與否可說是戰勝癌症的重要關鍵。

應該策略:胃癌、胰臟癌及肺癌 體重下降速度快

各種癌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體重下降,其中又以胃癌、胰臟癌、肺癌下降速度最快,一旦營養不足,導致體重、肌肉下降的話,不僅相較於維持體重及肌肉質量患者,存活時間會減少近20個月外,也會影響癌症治療結果、中斷或延遲治療,以及增加術後併發症率。

因此,建議癌友應適當的補充營養、維持體重,以免在治療的過程中,因食慾降低、疲累、噁心想吐、味覺改變、口腔黏膜發炎等副作用,影響了飲食攝取。

熱量、蛋白質及魚油是癌症患者每日所需的營養

既然體重降低會影響治療成效,那麼對於癌友而言,哪些營養素是每天必備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蘇秀悅營養師表示,熱量、蛋白質及魚油這3個是每天不可或缺的營養,每天最好攝取熱量每公斤30~35大卡、蛋白質1.2~1.5克,以及2克以上的魚油,有助於抗發炎、維持肌肉組織、增加體力及活動量,並降低住院的感染率。

但若是患者體重開始下降的話,就要增加250克的蛋白質,及450大卡的熱量,來幫助他們解決營養不良問題、恢復體重。

癌症患者體重一個月降5% 要提高警覺

最後提醒患者與家屬,除了要有正確的癌症營養觀念、遵從營養指引建議外,也要每天記錄體重變化,一旦發現體重1個月內下降5%,就要提高警覺,立即與主治醫師溝通。


我是腫瘤醫師張國玲,希望回答對大家有用。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對癌症患者來說,營養比運動更重要。癌症是消耗性疾病,癌症一旦發生,癌細胞就會不斷地和健康細胞爭搶營養,造成患者營養不良,而且癌細胞還會分解肌肉中的物質,再加上患者受治療的影響,患者多免疫力低下,食慾不振,如果任其發展,不耐受治療不說,可能還會形成惡病質,到那時已經無力迴天。



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癌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體重下降,其中胃癌、胰臟癌、肺癌下降速度最快,一旦營養不足,引起體重、肌肉下降的話,相較於體重正常患者,存活時間要少近20個月外,同時也會影響治療效果,中斷或者延遲治療,或者增加術後併發症。所以,建議癌症患者要適當補充營養,維持體重。

熱量、蛋白質、蔬菜、水果是患者每日必需的營養

近幾十年的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學者們公認硒能顯著的預防和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播散及復發。目前許多學者認為硒不僅在癌症預防上有效,而且也能作為化療輔佐藥。減輕化療藥物毒副作用。



癌症患者可以結合禾存有機硒。硒對腫瘤糖酵解的抑制除對腫瘤的直接作用外,還對宿主的代謝產生一定的影響,糖酵解被認為是晚期腫瘤病人“惡病質”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腫瘤組織的高糖酵解,能夠改善宿主的身體狀態,增強機體抗腫瘤的作用。

體重降低會影響治療療效,對癌症患者來說,每天熱量、蛋白質、蔬菜、水果不可缺,可以幫助抗炎、維持肌肉組織、增加體力及活動量,並降低感染率。如果體重開始下降,就要蛋白質和熱量,幫助恢復體重,已解決營養不良問題。



體重一個月降5%要提高警覺

營養專家提醒患者與家屬,除了要有正確的營養觀念、遵從營養指引建議外,也要每天記錄體重變化,一旦發現體重1個月內下降5%,就要提高警覺,立即接受營養介入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