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為黛西小姐開車》是一部在兼有藝術性與觀賞性的影片,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化妝4項獎。影片通過生活化的細節展現黛西小姐與司機霍克幾十年由相識到相惜的過程,平和溫潤卻不失反思力度。

不僅是對消弭族裔文化隔閡、捍衛弱勢群體尊嚴的渴望,影片著力於探索一種無關身份標籤、文化背景,建立在包容之愛與理解信任之上的,人與人之間最純真的情誼。而山水田園般的精美畫面、溫情卻不濫情的節制與分寸感,使得影片免於流俗、意蘊豐富。

從戲劇界的“普利策”到電影界的“奧斯卡”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阿爾弗雷德·烏里的原劇曾獲普利策獎,而電影版由劇作者本人親自操刀改編,也順利地斬獲了奧斯卡獎並取得了全球超過1億美元的票房佳績。而這種小成本的家庭倫理片能擊敗《死亡詩社》、《生於七月四日》等片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自然是與文化潮流、時代審美分不開。

70年代新好萊塢電影的反叛與狂怒——對戰爭的反思批判、對自由精神的追逐,使觀眾陷入一種焦慮與虛空的情緒之中,亟需一種情感撫慰;因此,在80年代直到90年代前中期,以家庭為核心的一種經典好萊塢情節片應運而生。它們大多表現傳統價值體系下美好的家庭倫理之景:忠貞的愛情、溫暖和諧的親子關係、人與人之間的忠誠友善,我們所熟悉的《雨人》、《阿甘正傳》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它們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收穫了相當多觀眾的喜愛。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從另一個角度看,消弭族裔隔閡、反映弱勢群體地位改善的電影,也是觀眾樂於看到的。而非裔題材影片隨著不斷進行的非裔平權運動在奧斯卡獎的名單上亦有直觀體現,例如,1963年馬丁路德·金髮表了“我有一個夢想”演說後,次年的第36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西德尼·波蒂埃憑藉《原野百合花》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影帝;而最近的例子則是去年的《綠皮書》。

之所以在講述影片前簡要闡釋奧斯卡表彰影片與時代背景的關係,是為了讓大家更全面地瞭解影片背後的文化思潮與特定時代的審美特徵。《為黛西小姐開車》的成功除了符合時代價值外,自身的觀賞性也是關鍵,在此將著重從文本主題的含義、兩位主角的表演魅力、導演的藝術特色幾方面探索影片的豐富內涵。

完整豐滿且個性鮮明的角色塑造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黛西小姐是個比較典型的輕喜劇式角色,她口頭上對司機霍克很嫌棄、不願用語言明示她的友好,但卻在朝夕相處中逐漸地對他產生了一種依戀與超脫主僕關係的友誼,因此她也在悄然改變著自己吝嗇的態度、傲慢的語氣。表面上她仍舊是冷漠、刻板、偏執、高傲,而內在卻不斷變得溫和、輕柔,這種“外冷內熱”的幽默反差使得人物具有一種靦腆的可愛。

影片並沒有停留在性格標籤之上,而是對黛西小姐這一南方猶太人的身份設定進行了深度的挖掘。生活在美國猶太文化圈內的她,秉持著猶太人的文化習慣。在外人看來,她雍容華貴、富裕明麗,是羨慕的對象。而透過她的隻言片語,可以看到,她有著困窘的童年,成長過程中的經濟拮据使得她養成了一種勤儉自律甚至略顯精明刻薄的性格。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正因為童年時底層的社會地位、辛酸的生活養成了她拘謹、多疑、倔強的性格,這看起來似乎並不友善與溫情,但黛西小姐卻對自己的教師身份盡職盡責,無論是在年邁之時神志不清的狀態之下仍念念不忘對學生的照顧。

用一個截面去展現一個動態的、完整的立體式角色,這對劇本的精確度和演員對角色理解的深刻性,有著相當高的要求。而黛西小姐一角的魅力在於她並不完美,她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出身環境所帶來的視野認知侷限,而她身上的獨立、自強、對自我個性追求的執守、不服輸的執拗有著十足的人情味與動人的精神力量。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從年輕時因為名氣不及主演過《亂世佳人》的費雯·麗而錯失了主演電影版《慾望號街車》的機會,到晚年時憑藉《為黛西小姐開車》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並受到主流觀眾的喜愛與認同,傑西卡·坦迪展現了一個職業演員的表演素養。

沒有誇張的矯飾,沒有過度的渲染,有的只是一個歷經滄桑的老演員看盡世間百態後的精純沉澱,無論是對衰老與孤獨的恐懼、渴望老有所為的那股不服輸的執著、還是宛若孩童般返璞歸真的笑容,她的一顰一笑盡顯角色的魅力。傑西卡·坦迪在奧斯卡上續寫了《金色池塘》凱瑟琳·赫本所創造的老年奇蹟,奪得了第62屆奧斯卡影后80週歲的年齡創造了該項目獲獎時的最高年齡紀錄。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影片對司機霍克的過去交代比之黛西小姐略顯不足,但仍舊展現出了豐滿的性格特徵。他通情達理、善良敦厚、友愛仁慈,但卻保有性格的稜角,溫潤而不卑微、平和而保有尊嚴。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摩根·弗里曼細節上的表現力,從角色的臺詞到形體,事無鉅細。例如,狡黠的壞笑、雙重否定的語言習慣、地道的南方非裔口音、歪頭的小動作,這些不僅精確地反應出了角色的文化背景與成長環境,還使得人物顯得更加鮮活與生動。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飾演司機霍克的摩根·弗里曼是當代最知名的非裔演員之一,從《肖申克的救贖》到《百萬美元寶貝》,儘管他所詮釋的角色外在的身份標籤各不相同,但他都能用最具個人特色的方式賦予角色獨特個性魅力。沉著老練、包容寬厚的“人生導師”、“生活之友”氣質之下,彷彿有說不盡的人生智慧與生活哲學。

而影片的劇情推進則是建立在兩位演員的精彩互動之中。霍克用他包容謙和卻又不失尊嚴與傲骨的姿態,逐漸讓黛西感受到了這位一直陪伴著他孤獨老年生涯的“最好的朋友”,是如何的辛酸,而這與她的童年經歷某種程度上產生了一種共鳴,他們開始去理解欣賞對方。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移步換景”的南方田園詩

作為好萊塢的主流家庭倫理片,儘管在視聽語言上不似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那般前衛、新銳,但卻展現出了一種平實、成熟與洗練。影片的情節性、戲劇性較弱,故事的發展多仰仗二位演員的精彩互動和瑣碎的生活細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得劇情的發展富有張力,布魯斯·貝爾斯福德做出了很好的詮釋。導演在保有舞臺劇特色的同時,通過具有象徵意義的、標誌性的場景與環境的變換作為一種暗線表示時間的推移(類似於遊記中的“移步換景”)。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首先,導演強調敘事空間的高度表意性,用空間的調度暗示角色的心理狀態。影片以黛西小姐所居住的別墅作為主要視點,草木叢生、鬱鬱蔥蔥、金光燦燦的南方鄉鎮,帶有一種田園式的美好與安詳。正如紐約通常是被視作精英群體與中產知識分子精神之城(伍迪·艾倫的“紐約客”群像),“愛樂之城”洛杉磯是夢想的象徵,影片中的詩意、夢幻、純淨的“山水田園詩”的意境,也是一種去偽存真、激濁揚清、迴歸本心的願望投射。富有年代感的場景道具在柔光、固定視點的靜態鏡頭之下,帶有一種溫馨、古樸之感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強自然光的逆光構圖下,黛西小姐不僅一個人困頓於偌大別墅的封閉空間之中,日漸衰老又倍感孤獨,她與非裔保姆被門框自然地分隔在兩個不同的房間內。這種構圖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因為族裔文化、階層地位的不同,她們即便同處一室仍然無法完成有效、深入的內心交流。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影片用季節與氣候的變換隱喻人生。在前半部分,故事的情節多發生在夏季的晴天,溫暖的日光與茂盛的植物,給人以盎然生機,而黛西小姐與司機霍克之間卻是疏離與隔膜;而後半部分,影片沒有明示時間的改變(數十年過去了),季節卻換成了冬季雨雪交加,散發一種寒冷凜冽之感,此時他們之間卻在相互磨合包容之下產生了一種相惜與理解、並彼此陪伴。這種情景與心境的反差,正是黛西小姐逐漸冰釋隔閡、敞開心扉的寫照。

除此之外,景別的變化(室內的封閉與野外的開闊)、鏡子的運用(空間的拓展)都使得電影在單一場景內不失舞臺特色,整部片卻展現了電影式的豐富鏡頭語言。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階層·族裔|人與人之間的包容之愛與純粹的信賴

影片對不同族裔文化、階層差異只是點到為止,沒有去刻意渲染這些標籤,而是將重點放在刻畫在兩個具體的人物、獨特的靈魂之間的相知相識、相伴相惜。黛西小姐對司機霍克由充滿傲慢與偏見到依戀與信任,他們之於彼此而言都是對方生命中的貴人。因此,港譯“山水喜相逢”不失為一種深諳影片情感內核與輕喜劇調性的優秀譯名,較之臺譯“溫馨接送情”的直接概述劇情更深得其思想精髓。

無論是展現族裔、階層差異的《綠皮書》,還是探索主僕關係的《桃姐》、《觸不可及》,抑或是語言、文化差異的《淪落人》,這些不同語言、不同年代的電影,它們都試圖探討一種超越族群、文化、語言、階級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補互融”

評分8.2,獲4項奧斯卡的溫情喜劇,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信任

《為黛西小姐開車》動人的地方在於男女主人公沒有刻意、生硬地尋求一種“融合”,而是在漫長的“陪伴”(company)之中產生了一種依戀與信賴,無關乎族裔、階層等外在的標籤,是一種建立在對彼此的理解與包容之上的,人與人之間最純淨的友誼與信任。

影片提醒我們去珍視生命中的每一段情誼,親情、友情、愛情,抑或是任何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那些不期而至又不經意間消逝的人生伴侶、那些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是我們人生中不可複製的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