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华顶已中年


读懂华顶已中年


⊙⊙2019年7月29日,年休假期间。午后小睡醒来,坐在清凉的华顶山庄1208房间阳台上,听柳杉上蝉鸣阵阵,不知哪里又传来悦耳的轻音乐……此处环境幽静,气场好。每年夏天,我喜欢来华顶山小住几天以避暑,更主要的可以在此看点书、写点东西、吹点箫、思考点什么的。

读懂华顶已中年


⊙⊙华顶山是天台山的主峰,海拔1140米。如果说“天台之名天上来”的话,那么华顶之名地上来,来自于地上的精华植物——莲花。登峰远眺,四周群峰围拥,状如花瓣拥蕊,像八叶莲花,此峰正处花心之顶,“华”是“花”的古字,“华顶”因此得名。但我认为,华顶山不是一般的山,作为天台山的最高峰,既傲立于百里天台山诸山,也是中华名山之一,当得住“华顶”这两个字——中华之顶!

读懂华顶已中年


⊙⊙记得第一次接触华顶山,是在天台中学高二的暑假时候。当时的校团委书记陈政明老师(现为天台县政协主席)组织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优秀团干部到华顶山开展夏令营活动。我们从城里出发步行,经金地岭到北山中学住了二夜,中间真枪实弹打靶训练,之后步行到达华顶寺,再到华顶部队,与部队官兵联欢,夜宿在“李白读书堂”的石板地上。当时对华顶山的感觉就是很凉很凉。山下热浪滚滚,暑不可耐,而此地却是凉爽舒服,晚上还要盖被子。十几年前,随着华顶云锦杜鹃和冰雪雾凇的宣传,感觉华顶山是座风景秀丽的名山。再其后,通过深入接触天台山文化,我发现华顶山更是一座文化高山。再再其后就是现在,我有一种想写篇文章的冲动。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华顶山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读懂华顶已中年


⊙⊙今年3月30日,我和朱总夫妇、同村好友金正飞陪同回乡祭祖的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首游华顶、石梁,这是他2007年回天台时没有到而又非常想到的地方。是日,天台山春光明媚,明净澄澈,极似当年徐霞客首游天台山时“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金先生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登上了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最高巅。“归去台山对猿鹤,时登华顶企高松。”他终于实现了登临天台山主峰华顶的长久愿望!金先生有幸,华顶有幸,我也有幸见证了他喜悦的一刻。这一刻,我也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来过华顶的不能不来,已经来过的值得你深入读懂。

读懂华顶已中年


⊙⊙小时懵懂不更事,读懂华顶已中年。

旅游休闲避暑胜地

⊙⊙因为华顶山海拔千米,平常气温就比山下低六七度。加上华顶山是国家森林公园,范围达5.8万亩之广,森林植被繁茂,类型多样,蕴藏有600多种树木和大面积天然次生阔叶林,以及浙江省少见的原生甜槠、木荷林、云锦杜鹃林和浙江七子花植物群落。例如海拔900米的华顶寺、华顶山庄四周,就是浓荫蔽天的古柳杉林,有的树龄长达千年。由于环境清幽,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故气温又低了好几度。自古以来,华顶山还素有“南国雪域”之誉,是名副其实的避暑休闲胜地。

读懂华顶已中年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避暑胜地,即: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河南省信阳市的鸡公山、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除鸡公山我沒到过不了解外,但相对于其他三个地方,我认为华顶山并不逊色。例如莫干山海拔七百多米高,山上翠竹成片,自然清凉。得益于距上海、杭州近的地域优势,莫干山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陆续建起了238幢别墅,许多中外名人在此避暑。但7月28日,我在莫干山体验避暑,发现山上依然较热,晚上还要开空调;而华顶山却无比清凉,晚上不但不用空调,而且还需盖被子

读懂华顶已中年


⊙⊙只可惜华顶山这么好的避暑胜地,却受制于硬件限制,无法让更多的人上山避暑。这些硬件就是吃、住、行。相比之下,莫干山进山门票就100元,山中遍布宾馆、酒店,还有街道、商店,旅游业十分发达。尤其是夏季,人车拥挤,甚至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而华顶山却冷冷清清,实在辜负了大自然对我们的宠爱。

四季秀美风景名山

⊙⊙天台有著名的“八大景”,其中一景就是“华顶归云”。我不能说“华顶归云”是八大景之首,但往往说起天台八大景时,是从“华顶归云”开始数起的。每年春秋时候,时而东南风,时而西北风,峰峦中云雾时吞时吐,飘飘渺渺,峰树时隐时现,景象壮观,尤如仙景。这就是“华顶归云”的来由。站在“归云亭”里可观这一大自然美景,而且在此观落日衔山,晚霞流映,绝对是个好地方。诗仙李白来到华顶山,看到华顶归云这个美景后,按捺不住诗情泉涌,写下著名的《天台晓望》一诗:“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谢谢诗仙李白,为我们天台华顶山留下一首好诗。

读懂华顶已中年


⊙⊙我每次去华顶山,都喜欢登上“归云亭”,或清晨或黄昏,在此吹箫,在此观景,总有一种“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之感,多想与会弹古琴的朋友一起,能在此琴箫合奏一首《鸥鹭忘机》啊!“归云亭”下有“归云洞”,都是因“华顶归云”而得名。

读懂华顶已中年


⊙⊙华顶山的四季是清丽脱俗的。说华顶山是座四季秀美的山,最主要的还因为华顶山有“四绝”之说,正好一年四季都有,这就是: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日出冬雾凇。

⊙⊙华顶山的杜鹃又叫“云锦杜鹃”,但它不是一般的杜鹃。每年五月,杜鹃竞相开放,五彩缤纷,漫山一片,似锦流霞,故名“云锦”。开的花如天上仙女笑语盈盈。但华顶云锦杜鹃令人惊叹的远不止这些。它是自然界的精灵,自头年七月孕蕾到次年五月开花,真正是“十月怀胎”;树干高大,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最老的一棵有1300多年,当年李白见过也未可知;成林面积上千亩,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山杜鹃林;有的杜鹃一树千花。综合起来看,华顶云锦杜鹃可以说是中国一绝。

读懂华顶已中年


⊙⊙从1997年开始,天台旅游部门每年都要举行“云锦杜鹃节”,这已成为天台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十几年来,我每年都要上华顶山观赏杜鹃花。年年观花花相似,年年观花又不同。这是华顶云锦杜鹃的魅力所在,也是我每年想去观花的心情。2017年5月20日,我观花后写下一首“四千”诗:“千米华顶高百越,千年杜鹃奏和合。千花绣尽云锦色,千姿婀娜卿最绝。”“雾笼山岫树婆娑,疑是瑶台映琪花。径步花丛随处立,洞箫吹彻仙人家。”这是我去年5月13日赏花后即兴作的另一首小诗。今年的华顶云锦杜鹃花,因小年,虽然开的比较艰难,但朵朵很名贵,都是精品,观赏途中还能欣赏到精彩的雅集表演,仍然留下美好的难忘的回忆。

读懂华顶已中年


⊙⊙其实,华顶云锦杜鹃非特春天开花才美,她的树干虬龙婀娜,体态多姿,不管什么时候去看她,都是十分的奇美而深受摄影爱好者所喜欢,尤其是有雾的时候更美。

⊙⊙说到夏可避暑,前文已有阐述,这里再补充一点:据明高僧传灯大师所著的《天台山方外志》记载,华顶山“少晴多晦,夏有积雪”。夏季之时,山上竟然还有积雪,这虽然有点夸张,但是避暑好地方那是不容置疑的。余不赘述。

读懂华顶已中年


⊙⊙华顶最高巅拜经台是最好的观日出佳处,秋天是最好的观日出佳时。华顶观日有悠久的历史,许多文人雅士都曾观过写过。明张存在《游华顶峰记》中写道:“每夜半见海日初出,光射岗峦,如金芙蓉竞秀,朝暮云气,氤氲盘结,如幢如盖如车轮,弥覆其上,直疑天造地设而然,非人世有也。”

⊙⊙清邑人齐周华描写的华顶日出则更加详细而神奇:“远眺溟渤,水色连天,四顾空濛。杳杳无际。东方微明,但见金霞缕缕,间以青气,日轮欲起,如金在熔,摩荡再三,始升天际。其初升也,体圆忽长,等卵黄之欲流,其既升也,则仍然一规,色兼红紫,轮似加大,及再升也,反似渐小,却光芒夺目,不可正视。”7月31日凌晨五时,我驱车来到拜经台,此时东方天色瞬息幻变,耳旁凉风冽冽,内心心潮澎湃,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站在拜经台上,体验了华顶日出奇观,也见证了先贤齐周华笔下的神奇描述,心旷神怡,久久难忘。

读懂华顶已中年


读懂华顶已中年


⊙⊙每到冬季,当华顶山大雾弥漫,当天晚上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第二天清晨就会形成雾凇,满山林木披上了银装。远远望去,一片晶莹洁白,像是春天里盛开的梨花,冰清玉洁,惹人喜爱。每年雾凇形成之时,许多天台人都驱车上山,拍下精美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于是全城刷屏。

⊙⊙一花一木一世界,一风一月皆唯美。当然,除了上述自然风光之美外,华顶山的云海、夕阳、夜月、冬雪也都是非常美的,文人墨客不胜其赞。我记得写《江南蓑衣》闻名遐迩的天台才子胡明刚曾写过华顶山月的文章,而梁兄立新也写过一首散文诗《华顶雪景》,美得很,其中几句我还记得:“冬天的脚步刚刚临近,谁为你早早披上素白之衣?如纯洁的莲花,似静卧的白云……”

底蕴深厚文化高山

⊙⊙华顶山从地理上说是天台山主峰,而从文化上说,我认为她是一座文化高山,至少可以代表天台山文化的高度和水平。每每提到文化高山,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总是古往今来,有无数俊采人杰,他们不是登上华顶山后吟诗沷墨,就是星驰于华顶山的山间小道上。

读懂华顶已中年


⊙⊙可以用“华顶五奇”来说明华顶山灿烂的文化现象,这五奇就是:葛玄种茶、书圣学书、智者拜经、李白晓望、霞客两游。说到文化现象,华顶山首先是座修道之山。东汉高道葛玄首先走来了,他在这里种下第一棵茶树。现在的归云洞洞口还有几株老茶树,据说就是当年葛仙种下的。南朝谢灵运曾把华顶山的茶籽带到杭州,后来成为杭州龙井茶,故华顶茶叶有“江南茶祖”之誉;唐宋之际,日本、高丽僧人来天台山学法参禅,回去后也带去了华顶山的茶籽,从此有了“韩日茶源”之说。

⊙⊙“十地天台”其中之一是:天台是书圣王羲之书法悟道地。说的是王羲之年轻时在华顶山上跟从白云子先生学习书法之事,这有王羲之自书《白云先生书诀》为证。华顶山的山光胜景使王羲之书法灵感如泉喷涌,顿悟“永字八法”从而成为兰亭文化的源头,我们现在看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十几个不同的“之”字,确实如白云飘逸、起伏偃仰自如,真正达到了“若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这种境界。现在华顶山还有当年王羲之练书法留下的“墨池”。传说王羲之还在华顶山一个山洞中抄写《黄庭经》,从此这个山洞就叫“黄经洞”。

读懂华顶已中年


⊙⊙去过天台国清寺的人都会发现,在三圣殿左边,有著名的“鹅”字碑。传说是清朝天台书法家曹抡选在华顶山发现的,“鹅”字一笔写成,所以叫“独笔鹅”,是王羲之的真迹,可惜发现时只是半块残碑。于是他日夜临摹王羲之的碑贴,整整练了7年,才将“鹅”字残缺的半壁补上。

读懂华顶已中年


⊙⊙华顶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陈隋之际,智者大师初到天台山,先是结庐华顶山参禅。他在山巅上面朝西,诚心遥拜《楞严经》,祈求印度的《楞严经》能早日来到中国,自此这个地方又叫“拜经台”;他不受外界诱惑,克服高寒恶劣环境的折磨,驱除妖魔,当然也驱除了心魔。后来,后人在拜经台旁边建起“降魔塔”,以此纪念智者大师。可惜的是,现在塔已废,徒留遗址。

读懂华顶已中年


⊙⊙华顶山南麓有著名的“灵墟道场”,当年智者大师拜经台降魔后沿山间古道而下(后来这古道叫“智者岭”),在一竹林磐陀石处建造精舍,后被隋炀帝封为灵墟道场,民间称呼为天封寺,即天子封过之意。后来,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曾在此建造黄云堂,铸造镜剑,献给唐玄宗,并取山中桐木制作古琴。司马承祯就中国洞天福地绘图,其中将“灵墟道场”列为道教第十四福地。

⊙⊙8月17日,我和胡明刚夫妇欲寻访“灵墟道场”遗址和“白云洞”。见竹林之中智者岭古道保存基本完好,因上面这段古道被柴草覆盖,恐遭遇带形动物,退回,约秋冬之时再带刀前往。

读懂华顶已中年


⊙⊙说到华顶山的佛教文化,自然离不开华顶讲寺。华顶讲寺坐落在华顶峰之下,海拔900多米,是天台的一座名寺、也是天台海拔最高的寺庙。“寺在华顶峰下,为天台幽绝处”,这是游圣徐霞客的点赞之语。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寺由德韶大师所创建,初名“圆觉道场”,又名“兴善寺”。德韶大师,浙江龙泉人,俗姓陈,自幼出家学佛,受戒后遍参高僧大德,深受启发,后得到法眼宗始祖文益禅师的器重和认可,并继承了法眼宗的法统,成为一代宗师。不久,德韶大师进入天台山修禅弘法,常住华顶,他在天台先后创立了十三所道场。

读懂华顶已中年


⊙⊙北宋治平三年(1065年),兴善寺改名“华顶寺”。自唐朝以来,高丽三国和日本佛教徒都慕名来朝拜天台山,登上华顶峰,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华顶寺历代高僧辈出,例如德韶法师的徒弟永明禅师,曾在华顶山前面的天柱峰修行九年,是净土宗五祖,阿弥陀佛化身,有寿偈云:“渴饮半掬水,饥餐一口松。胸中无一事,长日对华峰。”何等的超脱放下啊!其后华顶寺涌现出无见先睹、虚云、兴慈等著名法师。华顶讲寺现任住持为性贤法师,他信仰天台山是佛教圣山,从此结缘华顶山。

读懂华顶已中年


⊙⊙据性贤法师讲,现在华顶寺的位置很早很早时候曾是一方很大的龙潭,他前几年扩建寺庙时还挖到下面很深的淤泥。华顶寺前面有三口水塘,传说是智者大师截涧堆石砌成的,又称“万工池”,是作为放生之用。一般寺庙大多只有一口放生池,而华顶寺却有三口,这是非常罕见的。

⊙⊙华顶两侧密林深山间曾有七十二茅蓬,其中以药师庵、妙峰庵等为最大,向为僧众和香客歇息之所。茅蓬的功能起初是和尚、尼姑修行的地方,诵经拜佛,苦修来生,虔诚于古佛青灯之间,不管风雪严寒,白雪皑皑,粗茶淡饭,超然物外。清代诗人潘耒有两诗赞美:

天台六十五茅蓬,总在悬崖绝壑中。

落尽山花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

深山佳处结茅新,买地无劳问主人。

耐得封山三丈雪,从君高卧一千春。

读懂华顶已中年


⊙⊙可以想象,静寂幽美的山林中,从各处茅蓬里传出来的木鱼声、钟磬声、念佛声声声相映,华顶山的佛教气息是何其浓厚啊。当然,实际上,华顶茅蓬鼎盛时到底有多少茅蓬,谁也说不清楚了。现在许多茅篷已经不存在,但还有多所茅篷已修缮一新,保持着古时风貌。不管怎么说华顶茅蓬是华顶山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如果能重建恢复到古代的茅蓬规模,那肯定可以更加巩固天台山成为世人仰慕的佛教圣山这个地位。

⊙⊙在拜经台附近有“太白读书堂”,这是唐朝诗仙李白曾经读书的地方。李白曾二次游历天台山,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琼台》以及《天台晓望》三诗。后人想象太白游踪,立堂纪念,久圮。1984年,在兴慈塔院旧址重建“太白堂”。在唐朝,许多诗人慕名来天台山,也有许多人登上华顶山。唐朝诗僧灵彻有诗:“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其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中华和合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隐居天台七十余年的寒山子也曾登上华顶山,写了一首闲云野鹤的诗:“闲游华顶上,日朗昼光辉。四顾晴空里,白云同鹤飞。”天台是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其中唐诗中写到华顶山的数量不少。

读懂华顶已中年


⊙⊙游圣徐霞客三游天台山,其中两次都是经过天封寺登上了华顶山。他在《游天台山记》中写道:“至太白(堂),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南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高寒所勒乎。”徐霞客第一次来到华顶山是公元1613年5月22日,从他写的日记来看,这时候华顶山还很冷,有霜;华顶山山花盛开,景美。华顶山的霞客古道至今保存完好。时隔十九年之后,又是一个春天,徐霞客再游华顶山,在日记中记载了他乘月色明莹之际误登望海尖,第二天一早观赏到华顶日出,但“衣履尽湿”。

读懂华顶已中年


⊙⊙清末佛教居士、多年来行脚天涯、参访名山名刹、有“徐霞客第二”之称的高鹤年,在他的《名山游访记》一书中记载了他三次登上华顶山、或观日出或向高僧大德请求开示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偕夫人同登拜经台,并留下经典照片,让我们得以一堵拜经台旧貌。总之,历代登上华顶山的名人无数,不胜枚举。而儒释道人物为什么都喜欢上华顶山?这有什么玄机吗?正如道家所言,修道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法侣财地。法就是教法、方法;侣,就是同修、道友;财,是指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地,是指修道的场所、道场。华顶山就是适合修道的场所,他们看中了所以来了。其实,佛家、儒家也是如此。

读懂华顶已中年


革命传统红色基地

⊙⊙华顶山不仅景色秀美、文化灿烂,而且是红色之热土、革命之圣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华顶山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1930年3月,浙南红军游击总队第二纵队攻打天台城失败后,撤退转移到华顶山药师庵时,红军特工中队28名将士遭到了敌保安团88人的围攻,在突围中有8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其中6名当场阵亡,2名被俘后遭杀害。

1930年8月,中共天台县委在华顶寺召开由400多人参加的大会,庄严宣告苏维埃政权(天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读懂华顶已中年


⊙⊙苏维埃政权在华顶寺诞生后,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调集台州各地反动武装联合围剿华顶寺。鉴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军游击队战士被迫转移。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在天台华顶播下的革命种子,犹如星星之火,在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之中,闪烁着永不磨灭的希望之光。

1948年8月23日,浙东临委、台工委在天台华顶山拜经台旁的太白读书堂召开会议,史称“拜经台会议”,为后来解放天台作了充分的准备。

⊙⊙华顶山除了是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基地以外,它还是和平年代一支英雄部队的驻地,这就是华顶部队。他们长期扎根天台山主峰,具有光荣的军队历史,深受天台人民敬爱。高山之巅写春秋,云雾之中建功业;巍巍华顶山, 拳拳报国心,英雄的最可爱的人铸造了英雄的钢铁长城。

读懂华顶已中年


⊙⊙去年7月底,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党支部来到这里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我向部队官兵讲解涉军常用法律知识,受到热烈欢迎;同时我们接受教育,向子弟兵们学习致敬,在革命遗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洗礼。

⊙⊙华顶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6%,是绿色的森林世界,许多人都会沉浸在优美环境优质空气中而心神愉悦,但一般人都不会想到,这背后,凝聚着华顶林场广大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华顶林场是国有林场,原来叫天台林场,1957年2月场部迁往华顶讲寺。由于林场位于生态敏感区、水库源头重要地带,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绿水青山、为了生态安全,广大职工战斗在高寒困苦的山上,他们默默坚守、护卫着莽莽林海,用绿色修复打造生态林场,以实干担当守护蓝天绿水,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林场通过绿化造林、科学营林、严格保护,变“砍树”为“看树”,一代接着一代干,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奉献”的华顶林场精神,可歌可泣!先后获得“浙江最美森林”、“中国森林氧吧”、“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等许多称号。饮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感谢华顶林场人,他们同样是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和新时代可爱的人,他们身上同样闪耀着革命传统教育的光辉。

读懂华顶已中年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李白在《天台晓望》诗中说到“华顶高百越”,难道在百越之中,华顶山是最高吗?那绝对不是。不要说在百越地区,就是浙江里面,华顶山也不算最高。我的理解是,在李白眼里,那时候的华顶山非指海拔之高而是指文化之高。我跟天台文联主席、曾在华顶林场工作过七年的陈益民先生谈起华顶山,他说:“站在华顶山上看,虽没有黄山、庐山那样惊艳之美,但群山连绵、大地厚实、大气磅礴,正应了“厚德载物”这四个字,有大地母亲的胸怀,故能承载起积累起自古至今厚重的天台山文化!”对此,我深以为然!我昨天看到网上一篇文章,讲的是“真正的大师们一生所成皆为大事,却低调到极致,优秀的人大抵如此!”我想,其实山也一样,真正的高山大山无言,简约低调而又不失厚重大气。华顶山就是这么优秀!

⊙⊙哦,厚重的华顶山,优秀的华顶山,原来如此!

读懂华顶已中年

作者:卢益民,号江南一庐。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上卢人氏,现任职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人称"卢霞客",喜文编诗集善写游记,泛交友好吹萧,天台山一代名流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