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留給他三支箭,一支滅叛徒,一支滅義弟,一支滅仇敵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戰亂年代,為了利益反目成仇的手足兄弟,比比皆是。歷代之中,被欺騙最慘的可能要屬五代時期的李克用。


父親留給他三支箭,一支滅叛徒,一支滅義弟,一支滅仇敵


李克用是沙陀人,憑藉沙陀人的強大軍事實力橫行天下,在剿滅黃巢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後割據河東,被唐昭宗封為晉王。李克用為了自己的利益,屢屢背叛唐朝。他也屢屢遭人背叛。臨死時,李克用給自己的兒子李存勖留下三支箭,象徵他一生中最大的三個仇人。李存勖繼位以後,先後滅掉兩個,重創了另一個,定鼎中原,成為後唐的創立者。

其中,可以稱之為李克用一生之敵的是朱溫以及他所建立的後梁。朱溫原本是黃巢的部將,後來歸順唐朝,與李克用一起討伐黃巢。可能是聽過項羽鴻門宴上放走劉邦、曹操放走劉備的故事,朱溫採取果斷乾脆的措施,在李克用路過自己地盤的時候,趁著李克用熟睡打算直接幹掉他。有人提醒,李克用逃跑。朱溫和李克用也就結下了一生的對立。

當時的北方,以朱溫、李克用最強,其他藩鎮則“朝秦暮楚”,有時投靠朱溫,有時又投奔李克用,這更導致雙方勢同水火,可是誰都沒法滅掉誰。這一仇恨就從李克用傳到了他的兒子李存勖的身上,李存勖後來滅掉後梁。

另外一個是曾經與李克用結為兄弟的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也就是後來後晉開國君主石敬瑭認的義父耶律德光的父親。中原強盛,耶律阿保機後來也與後梁交好,背叛了與沙陀人的友誼。李存勖曾經與契丹交過幾次手,並在新城擊敗契丹,而且一直追到涿州,也算是為父報了仇。


父親留給他三支箭,一支滅叛徒,一支滅義弟,一支滅仇敵

契丹人

第三個就是李克用曾經的部將劉仁恭。李克用奪得幽州之後,就命令劉仁恭當了幽州留後(幽州負責人)。後來,劉仁恭反叛李克用,並擊敗了李克用。劉仁恭自以為是,攻擊了朱溫的盟友羅紹威。羅紹威向朱溫求救,擊敗了劉仁恭。朱溫趁勢進軍幽州,劉仁恭才知道自己並沒有那麼厲害,只好求救曾經背叛過的李克用。李存勖勸李克用救助劉仁恭,因為如果朱溫再佔據幽州,就很難與他對峙了。李克用用了“圍魏救趙”之計救了劉仁恭。可是,李克用依舊相當恨這個叛徒。李存勖後來攻下幽州,為父親報了仇。


父親留給他三支箭,一支滅叛徒,一支滅義弟,一支滅仇敵

李克用用三支箭給了李存勖三個目標,這三個目標同時也是李克用所割據的河東最大的敵人,集國仇家恨與一身。李存勖每次出征前都會用隆重的禮儀請出這三支箭,恐怕也是為了讓群臣理解自己師出有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