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劉不成村—河南登封劉寨村

劉寨村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穎陽鎮,劉寨劉氏是指明朝初年(1371年)從山西洪洞遷居登封潁陽劉寨的一支劉姓後人,經過600餘年的繁衍、遷徙、發展,現在約有13000餘人,大多散居在以劉寨為中心的豫西南一帶。


無劉不成村—河南登封劉寨村



由於明清時期,生活艱難,外出逃荒、逃難落戶在各地的人很多,加上那時交通、通訊不便,還有相當一部分失散家人至今仍未聯繫上,如南陽南詔一帶的。截止2019年10月,已經認祖歸宗的、較大的分支有:劉村支系,郟縣使郎廟支系,寶豐裴裡支系,汝州大峪支系,汝州夏店支系,汝州華莊支系,汝州楊樓支系,汝陽聖王臺支系,汝陽秦窪支系,汝陽付店支系,嵩縣白河支系,伊川劉窯支系,伊川蘇村支系,魯山瓦屋支系,欒川大紅支系,盧氏文峪支系,山西平陸支系,甘肅慶陽支系等。

劉寨劉氏從1371年至今,歷經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期648年,共進行過10次族譜編修。第一次編修族譜,就整了一本,據老族譜記載,這一本在明清換代的戰亂中遺失。第二次到第八次族譜編修,每次都是隻整三部,分別有長門、二門、三門各保存一部。1947年第八次編修的三部族譜,在“文 革”破四舊運動中,長門人郟縣保管的一部完全被毀,二門人劉寨保管的一部被毀三分之一,三門人汝陽保管的一部完好無損。1998年第九次續譜,族規改革後,才印刷的多了。


無劉不成村—河南登封劉寨村


劉氏宗祠,據原族譜記載,明朝時,七世祖劉詠曾主持修建“劉氏宗祠三楹”,地址在劉寨村原官學東側,早已不存。現在的劉氏宗祠是2012年族人集資新建的,祠堂內南走廊東頭有“修建祠堂碑記”,詳細記載了建祠過程。


劉寨劉氏的“字輩”共40個:


允欽慎謙恕 法效應如同

和厚溫良讓 久體永康寧

好學從成憲 宜思本善新

天正知克慕 勉得世家遵


無劉不成村—河南登封劉寨村



前二十字輩是清朝時期登封潁陽劉寨十二世劉灝定的,後二十字輩是民 國時期郟縣薛店使郎廟二十二世(如字輩)劉升魁定的。全族是從十四世開始排輩的,先祖曾有約定:我族後世子孫起名要按字輩,即第一個字為“姓氏”,第二個字為“字輩”,第三個字才為名字,例如:劉欽文、劉慎章、劉謙新、劉恕堂、劉法卿、劉效賢、劉應國、劉如林等等,這樣的好處是入眼就能知道姓氏、字輩,就知道是不是一家人。缺點是重複率太高,不好起名,所以,人多的地方也有不按這個規律起名的。


無劉不成村—河南登封劉寨村


六百年來,我們這支劉氏人才輩出,各個地區、各個年代、各個行業都有典型代表,他們在不同時期為國家和我們劉氏家族,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是我們劉家的光榮和驕傲,他們的事蹟將被永載族譜,萬古流芳!


2

劉寨劉氏歷次修譜簡介


第一次

大約明萬曆年間(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年號萬曆),七世祖諱(長門人,生員)曾首次修訂家譜,但此譜在明清換代時,因戰亂遺失。


第二次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9年),九世祖諱之源

(長門人,貢生,滎陽縣訓導),九世祖諱中琰(二門人)第二次修譜,雖為二次,但卻形同首創,因無譜可依,並訂立族規九條,影響深遠,直到民國末年,歷次續譜均沿用其制。

第三次

時隔77年,清乾隆十年(公元1746年),十二世祖諱灝(二門人,進士),因體弱多病,休值在家,組織第三次續譜,訂立(允欽慎謙恕,法效應如同,和厚溫良讓,久體永康寧)二十字輩,並約定從十四世開始為允字輩。

第四次

時隔112年,清咸豐七年(公元1858年),以慎動為主要撰寫人,允斌、欽銘(生員)、欽璞(監生)、欽錫(監生)、欽述(監生)、欽化(監生)、欽旺、欽範、慎保、謙志等11人第四次續譜。


第五次

時隔27年,清光緒十年(公元1885年),以慎度、慎立為主撰人,在慎貴、慎孝、慎毛、慎卓、謙福、謙貞、恕魁等七人的組織下,第五次續譜。

第六次

時隔28年,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在慎毛、慎立、慎輿、慎貢、謙魁、謙恆、鼎魁、會亭等8人的組織下,以謙篤、文謙為主撰人,第六次續譜。

第七次

時隔18年,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在選眾、佔鰲、會亭、謙柱、毛魁、金成、謙在、慎貢等8人的組織下,以葆謙、謙吉為主撰人,第七次續譜。

第八次

時隔16年,1947年以萬善、效禮、升魁(郟縣)、俊卿(郟縣)為主撰人,第八次續譜,這次續譜在登封、郟縣、汝陽、汝州、伊川等各地族長的支持下進展順利,是各地大合譜,升魁又續(好學從成憲,宜思本善新,天正知克慕,勉得世家遵)二十字輩,影響很大。 【注:從1669年,九世祖諱之源第二次續譜制訂族規九條,到1947年第八次續譜,歷次續譜的共同點都是規矩很嚴,對入譜人員和族譜的保管、查看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每次續譜都只限三部,由長門人(郟縣使牛郎廟)、二門人(劉寨老家)、三門人(汝陽聖王臺)各保管一部。】

第九次

時隔51年,1998年,在三元、法緒、法恆、二路、文成等人的倡議組織下,成立族委會,分工合作,以法銀、效賢、志周、建林(郟縣)、超民(劉村)、法富(汝陽)、老萬(伊川)、言會(汝州)等為主撰人第九次續譜。這次續譜在各地族長和宗親的大力支持下,動用人員之多、歷時時間之長、涵蓋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並在廣集眾議的基礎上,對先前的族規進行了修改,採用先進技術出版了800多部家譜。

3

劉寨村的寨牆和寨門

劉寨原名劉家寨,清一色劉姓居民,是明朝初年(1371年)一劉姓居民從山西洪洞遷來後形成的,至清朝乾隆年間,村裡人口已發展到600餘口,明清時期地方上是講究自治、自保的,家族勢力影響很大,族長是最有權威的(一般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擔任),那時比較大的村寨都有寨牆,村民武裝。

我們村的寨牆,據說清朝初年就商議過,因工程浩大而擱置,乾隆26年(公元1762年),村內幾大家再次提出此議,經全族反覆商議後決定:集全族之力,有智出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男女老少齊出動,儘早建好寨牆。從乾隆26年開始,農閒時幹,農忙時停,到乾隆31年竣工,歷時五年,終於建成底寬四丈,頂寬一丈二尺,高三丈,長1200米的寨牆,村寨有東西南北四門,東門建的最好,並取名“望嵩門”(因我村的主街道並非正東——西,而是偏東北——西南,在此恰好可以看到位居村東北方向的中嶽嵩山),原“望嵩門”石刻現在仍完好的鑲嵌在1984年新建的東門上,寨牆外是一條寬寬的、深深的環村寨壕(建寨牆取土後形成的),襯托得寨牆更加雄偉高大,寨牆頂部外沿還建有四尺高度的圍牆和垛口,供村民守寨御匪用。晚上村民輪流巡邏值班,值班人員負責晚上關閉寨門,定時在寨牆上巡邏,早上再把寨門打開。清同治三年(1852年),族人重修寨門,在東門上邊朝村內方向建了座戲樓,戲樓下邊擴建了一個可容納全村人集會的廣場,村裡有重大活動都在此舉行,外邊“望嵩門”石匾下,又加刻了一塊“東門”石匾,這樣東西南北四門遙相對應,就顯得更科學、更順口了,在西門上邊蓋了間房子,稱“西閣”,裡面塑有神像,北門上邊也蓋了房子,供夜裡巡更值班人員休息用。

劉寨村的寨牆、寨門建好後,無論是從宏偉、高大、堅固方面看,還是從功能、設施、齊全方面講,據說在附近方圓百十里內,都是罕見的。這說明我們的祖先是有眼光、有遠見的,他們精誠團結、吃苦耐勞、樂於奉獻的精神是可貴的。這麼大的工程量,那時全靠牛車拉、人工抬,這要耗費多少資金、多少人力呀!其艱難程度難以想象,就是放在有現代施工工具的今天,要完成這個工程也是不容易的。我們的祖先為了家族的昌盛、安全,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所做出的付出、貢獻將永記史冊,我們為有這樣的的先人感到驕傲!

據傳說劉寨村的寨牆、寨門建好後,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幾百年來,從未受到過盜賊、土匪的騷擾。這與方圓左右數十里的所有村寨,均被土匪洗劫過,有的村被多次搶劫的情況相比,也是罕見的。不是土匪不想來,而是面對如此堅固、防守嚴密的村寨,他們無能為力。附近小村的人,無力抵禦盜賊的騷擾,紛紛投親靠友到劉寨來躲避,很多人因與劉寨有親戚而感到驕傲。現在我村少量的張、王、孫、常、程、朱、杜、和等外姓居民,據說大部分是避難投親落戶到我們劉寨村的。

新中國成立後,社會安定,村民安居樂業,人口發展很快,住建面積不斷向村子四周擴展,老寨牆的防禦功能逐漸消失,寨牆也逐漸被毀。1984年,貫穿我村的024鄉道(即潁王路)擴修,東門及東門兩邊的寨牆被拆除,在村民的強烈要求下,西移10米又建了一座東門,但已今非昔比,舊貌不存了,萬幸的是見證了過去幾百年歷史的兩塊石匾“望嵩門”、“東門”被保存下來,鑲嵌在今天的東門上,它就像兩位滄桑的老人,在向人們訴說著劉寨村過去的輝煌。

4

劉寨東寨門的變遷

據傳說,劉寨的東寨門始建於明朝後期,但因年代久遠,具體情況已無從查考。據原劉氏族譜記載,清朝期間,曾經有過兩次大的修建。

第一次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這一次是對明朝寨門和寨牆的修復和完善,當時,還給寨門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望嵩門”,因站在寨門頂上能看到嵩山而得名。現有“望嵩門”石匾為證。


第二次是同治三年(1865年),這次寨牆重點向東進行了擴修,重修了寨門,在東門上邊朝村內方向建了座戲樓,戲樓下邊擴建了一個可容納全村人集會的廣場,村裡有重大活動都在此舉行,外邊“望嵩門”石匾下,又加刻了一塊“東門”石匾,這樣東西南北四門遙相對應,就顯得更科學、更順口了。這次修建的寨牆和寨門一直保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


無劉不成村—河南登封劉寨村


改革開放後,傳統戲劇恢復,民間文化藝術空前繁榮,劉寨村出現了曲劇、豫劇兩個劇團,但東寨門上邊的戲樓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已經破舊不堪。1985年春,地基未動,重修了東寨門上邊的舞臺,舞臺上方有劉榮章書寫的“百花迎春”四個大字。


1995年4月,貫穿我村的024鄉道(即潁王路)擴修,東門及東門兩邊的寨牆被拆除,在村民的強烈要求下,西移6米又建了一座東寨門,原寨門兩邊的石刻對聯、“望嵩門”、“東門”石匾,保留了下來。寨門上方重建了舞臺,舞臺上邊的“百花迎春”,換成了同為劉榮章書寫的“歌舞動天”四個大字。


無劉不成村—河南登封劉寨村



2019年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在劉寨村動工,東寨門第五次被拆除重建。這次採用全框架鋼筋水泥結構,仿古建築,可抗六級地震。

現在的東寨門雖然沒有了古代的防禦功能,但它卻成了劉寨村的象徵。它的五次改建記錄了劉寨村幾百年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