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

小说致敬的章节:https://m.toutiao.com/novel/book/page/v1/share/page/?book_id=6781982622223436813&aid=35&app_name=news_article_lite&book_app_name=news_article_lite

据纽约时报等外媒报道,传奇的物理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已于本周去世。

戴森 1923 年出生于英国,1947 年移居美国,一生之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先后在此担任教授以及名誉教授职位。他在早年曾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过一些交流。戴森著有很多科普性读物,职业生涯也很广泛,发表过关于宇宙未来的文章,也构想过从未建造过的核爆炸动力飞船,此外还提出了许多数学和哲学领域的新构想,并想象了很久以后的人类该如何在太空中生活。

戴森自 1953 年起一直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他可能是从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但在高等学术机构任教的一个最著名例子。1981 年,戴森获得了物理学最重要奖项之一的沃尔夫奖。

他的讣告中这样写到:「戴森曾提出过许多革命性的科学见解,包括对量子世界和人类世界相连接的预估。他在众多领域均有贡献,包括核工程、固态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应用数学等。」

戴森说过,自己走上科学之路是因为广泛的好奇心的驱使。

正因为戴森这种好奇心,他的很多设想非常有趣,成为人类长久的梦想,其中最有名的是“戴森球”。

戴森球的设想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理论。所谓“戴森球”其实就是直径2亿km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的人造天体。这是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

戴森球是一种设想中的巨型人造结构,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这样一个“球体”是由环绕太阳的卫星所构成,完全包围恒星并且获得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戴森认为这样的结构是在宇宙中长期存在并且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的文明的逻辑必然,并且他建议搜寻这样的人造天体结构以便找到外星超级文明。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设想的戴森球


从那时起,各种各样的设计,包括建造人工天体或一系列这样的结构以便包围太阳,便不断地由一些狂想的工程学家或科幻小说所提出,并冠以“戴森球”之名。这些后续的设想没有仅仅在从太阳能收集站上止步——许多工程设计还包括建设人类殖民地和工业基地。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科幻中星际基地

如何实现戴森球?

戴森球提出的时候是1960年,当年的能源前沿是核能,特别是核聚变能源。后期大家设想的戴森球都偏向于采集恒星的光能,而且是一个大大的重型结构包裹恒星,这是走入了误区。

恒星能源的开发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戴森球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对于戴森球的理解有两个误区:

1、能源的理解是光,收集恒星的光能来采集恒星的能源;

2、戴森球都理解成重型的结构。

提出戴森球是他留给我们伟大的创想,但他并没有解释戴森球的详细结构和原理。

要解开这个想法,我们要知道戴森首先是量子科学家,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戴森膜的设想


开发戴森球就要从量子角度进行。

基于此,个人认为:

1、能源的利用,一定不是光能和电能这些低级能源,应该掌握恒星的原料。

2、戴森球,不可能是重型结构的球体,而是一样包裹着恒星的柔软,高效的膜。

3、戴森球未来2000-3000年人类肯定能够实现。

具体想法,写了一本关于碳科技的小说,里面有完整的构想。

这也算我向戴森的致敬,也希望这个想法对于未来有用。

小说发表在今日头条,链接:https://m.toutiao.com/novel/book/page/v1/share/page/?book_id=6781982622223436813&aid=35&app_name=news_article_lite&book_app_name=news_article_li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