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

小說致敬的章節:https://m.toutiao.com/novel/book/page/v1/share/page/?book_id=6781982622223436813&aid=35&app_name=news_article_lite&book_app_name=news_article_lite

據紐約時報等外媒報道,傳奇的物理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已於本週去世。

戴森 1923 年出生於英國,1947 年移居美國,一生之中的大部分時光都在普林斯頓大學度過,先後在此擔任教授以及名譽教授職位。他在早年曾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有過一些交流。戴森著有很多科普性讀物,職業生涯也很廣泛,發表過關於宇宙未來的文章,也構想過從未建造過的核爆炸動力飛船,此外還提出了許多數學和哲學領域的新構想,並想象了很久以後的人類該如何在太空中生活。

戴森自 1953 年起一直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他可能是從沒有獲得過博士學位,但在高等學術機構任教的一個最著名例子。1981 年,戴森獲得了物理學最重要獎項之一的沃爾夫獎。

他的訃告中這樣寫到:「戴森曾提出過許多革命性的科學見解,包括對量子世界和人類世界相連接的預估。他在眾多領域均有貢獻,包括核工程、固態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生物學、應用數學等。」

戴森說過,自己走上科學之路是因為廣泛的好奇心的驅使。

正因為戴森這種好奇心,他的很多設想非常有趣,成為人類長久的夢想,其中最有名的是“戴森球”。

戴森球的設想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

戴森球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設想的戴森球


從那時起,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建造人工天體或一系列這樣的結構以便包圍太陽,便不斷地由一些狂想的工程學家或科幻小說所提出,並冠以“戴森球”之名。這些後續的設想沒有僅僅在從太陽能收集站上止步——許多工程設計還包括建設人類殖民地和工業基地。


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科幻中星際基地

如何實現戴森球?

戴森球提出的時候是1960年,當年的能源前沿是核能,特別是核聚變能源。後期大家設想的戴森球都偏向於採集恆星的光能,而且是一個大大的重型結構包裹恆星,這是走入了誤區。

恆星能源的開發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戴森球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對於戴森球的理解有兩個誤區:

1、能源的理解是光,收集恆星的光能來採集恆星的能源;

2、戴森球都理解成重型的結構。

提出戴森球是他留給我們偉大的創想,但他並沒有解釋戴森球的詳細結構和原理。

要解開這個想法,我們要知道戴森首先是量子科學家,量子色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去世,向他致敬

戴森膜的設想


開發戴森球就要從量子角度進行。

基於此,個人認為:

1、能源的利用,一定不是光能和電能這些低級能源,應該掌握恆星的原料。

2、戴森球,不可能是重型結構的球體,而是一樣包裹著恆星的柔軟,高效的膜。

3、戴森球未來2000-3000年人類肯定能夠實現。

具體想法,寫了一本關於碳科技的小說,裡面有完整的構想。

這也算我向戴森的致敬,也希望這個想法對於未來有用。

小說發表在今日頭條,鏈接:https://m.toutiao.com/novel/book/page/v1/share/page/?book_id=6781982622223436813&aid=35&app_name=news_article_lite&book_app_name=news_article_li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