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上周五,SpaceX 宣布签下首个太空旅客的订单,这将是世界首位环月飞行的私人乘客,这让我们看到普通人也可以漫游太空的希望。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尽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曾未抵达大气层外的太空,但也曾被璀璨的银河系所震撼。在诺兰的《星际穿越》中,我们跟着镜头穿越神秘的虫洞、米勒星上的惊涛巨浪,利用黑洞的引力弹弓效应为飞船加速,掉落到卡冈图雅那个震撼到令人窒息的五维空间……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在刘慈欣的《三体》中,我们进入四维空间感受高维质感的宏伟,见证「三日凌空」中毁灭的世界,在暗红色微光的天空下体会创世纪的余温……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如果离开这些天马行空科幻作品,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要登上太空,甚至穿越星际与地外文明接触,除了看电影,还有可能办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开个脑洞。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普通人有到达太空探索的可能吗?

1、如钢铁侠,凭借一己财力去探索

为了证明地球不是浩瀚深空中孤独的星球,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尝试与外星人的接触,还曾让旅行者 1 号携带刻录了人类问候语的《星际唱片》进入太空。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不过由于声音只有通过介质才能传播,因此声音在外太空是无法被听到的,想要把人类的问候带给外星文明,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大型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射电电文望远镜能接收到来自遥远天体极其微弱的信号,同样也能将语音转为无线电发射到其他星系,不过要做到也并不容易。首先你需要有一大片空地,到底要多大?以第一台向外星文明发射信息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为例,直径达

350 米,占地面积约 48 万公顷,相当于近 58 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就算以目前全国的平均地价 4221 元计算,也要花费超过 20 亿元人民币。如果你爸是王健林,可能真的能找到这么一大片空地给你建天文望远镜,但即便有了地,这项工程才刚刚开始。2016 年中国直径

500 米的 FAST 射电天文望远镜完工,成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FAST 射电天文望远镜.

FAST 的镜面由 4450 块186 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反射板组成,仅铺设这些反射板就用去了约一年,整个工程耗费了 5 年半

才完工。这个工程需要的人力也极其庞大,光建设工人就有数千名,还有数百名专业的科研人员参与望远镜的预研究和设备研制,整个工程投资达到 12 亿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FAST工程建设者在安装反射面面板. 图片来自:新华社

当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把信息发到外太空给外星人了?哪有这么容易。974 年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将长度只有

1679 比特的信息射向距离 2.5 万光年的 M13 球状星团(这个星团恒星密集信息被截获几率较大)。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但这段信息预计要在 26974 年才会送达目的地,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回复,至少也要 5 万年后才能收到了。2008 年 NASA 为庆祝成立 50 周年,也曾将披头士乐队经典歌曲《穿越苍穹》(Across the Universe)往距离地球

433.8 光年的北极星发射,估计也要到 2439 年才会送达。不过因为北极星是一颗超大恒星,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因此也不会收到回信了。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总的来说,如果你想要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将问候送给外星人并收到回复,你得像钢铁侠一样既有财力又有头脑。首先弄来一个 58 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投入至少 32 亿,除此之外还要向天再借 5 万年……

2、拥有超人般的身体,成为亿里挑一的宇航员

除了射电电文望远镜,你也可以尝试直接把自己送上太空,至少能你发出声音的振动产生的能量可以传递到太空中。一个已经被验证过的方法是成为一个宇航员,要知道 NASA 每两年就会公开招募一次宇航员,每个人都可以在官网填写表格提交申请。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图片来自:华盛顿邮报

不过成为宇航员的难度已经不能用万里挑一来形容,首先你要出生在对的国家,目前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和西欧有载人航天的能力,而也只有在美国宇航员会接受公开申请。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即便有幸通过初选,候选人还要经为期 20 个月的训练, 掌握 T-38 喷气教练机和航天飞机的驾驶,通过 10 多个航天物理学科的测试,还得拥有超人般的身体素质,承受相当于海拔

7000 米的气压才有望成为候选宇航员,对,只是候选而已。一份截止到 2011 年的数据显示,全球 70 亿人里,只有 555 名宇航员到达过 10 万米高空,其中 24位突破了近地轨道, 8 位曾漫步月球。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也就是说,普通人成为宇航员的几率是十亿分之八,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不过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不是宇航员的普通人也有了上天的机会,当然前提是你非常不差钱。美国联合发射联盟 ULA 显示,火箭每次发射费用平均为 4.35 亿美元。即便是因为批量生产价格较低的中国火箭,发射费依然要在 6000 万美元左右。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此外如果是用航天飞机,根据美国 1975 年到 2010 年的发射报告,美国的航天飞机单次花费为达近 15 亿美元。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因此就算搭乘商业航天机构的火箭上天,价格也不可能低到哪里去,2001-2009 年,就有 7 名普通乘客在支付了 2000-4000 万美元登上了国际空间站。而 Space X 刚刚签约的绕月之旅,根据私人太空旅行机构 Space Adventures 估算,价格有可能高达

1.75 亿美元。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为什么这么贵?这是因为一次太空旅行涉及到的成本非常复杂,包括火箭、飞船、燃料、空气等生命支持、发射台和地面各类附属设施,以及指挥控制中心,当中也包含了大量人力成本。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NASA 地面指挥中心.

以中国几次载人航天为例,每一次火箭发射,从前期的载荷测试、演练、状态检查、加注、发射准备到最终发射,都有数千名参研参试人员驻扎在一线。

除火箭外,人类未来将有更多进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将实现

而这些任务背后又离不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支持,这座占地面积 2800 平方公里的发射中心,长期生活着

3.5 万人,为每一次的发射任务保驾护航。因此要把你自己送上太空,除了经过亿里挑一的筛选成为宇航员,就是花几个亿成为私人太空旅行机构的乘客,搭乘造价上亿美元的火箭,让地面几千名航天工作者一起把发射升空了。

无论是射电天文望远镜,还是搭乘商业火箭上太空,不是需要花费都是天文数字,就是得有过人的身体条件,但如果想把声音送上太空,其实还有一个零成本零门槛的方法。9月14日,微信推出了「微信太空诗人」小程序,联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与「为你读诗」,向全球用户征集诗歌语音。其中经过经微信智聆技术判定有效的前 5 万条诗歌朗读语音将被收录入数字帐户,将搭载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末子级进入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