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上週五,SpaceX 宣佈簽下首個太空旅客的訂單,這將是世界首位環月飛行的私人乘客,這讓我們看到普通人也可以漫遊太空的希望。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儘管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曾未抵達大氣層外的太空,但也曾被璀璨的銀河系所震撼。在諾蘭的《星際穿越》中,我們跟著鏡頭穿越神秘的蟲洞、米勒星上的驚濤巨浪,利用黑洞的引力彈弓效應為飛船加速,掉落到卡岡圖雅那個震撼到令人窒息的五維空間……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在劉慈欣的《三體》中,我們進入四維空間感受高維質感的宏偉,見證「三日凌空」中毀滅的世界,在暗紅色微光的天空下體會創世紀的餘溫……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如果離開這些天馬行空科幻作品,作為一個普通人,想要登上太空,甚至穿越星際與地外文明接觸,除了看電影,還有可能辦到嗎?今天我們一起來開個腦洞。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普通人有到達太空探索的可能嗎?

1、如鋼鐵俠,憑藉一己財力去探索

為了證明地球不是浩瀚深空中孤獨的星球,人類一直沒有停止嘗試與外星人的接觸,還曾讓旅行者 1 號攜帶刻錄了人類問候語的《星際唱片》進入太空。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不過由於聲音只有通過介質才能傳播,因此聲音在外太空是無法被聽到的,想要把人類的問候帶給外星文明,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通過大型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射電電文望遠鏡能接收到來自遙遠天體極其微弱的信號,同樣也能將語音轉為無線電發射到其他星系,不過要做到也並不容易。首先你需要有一大片空地,到底要多大?以第一臺向外星文明發射信息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為例,直徑達

350 米,佔地面積約 48 萬公頃,相當於近 58 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就算以目前全國的平均地價 4221 元計算,也要花費超過 20 億元人民幣。如果你爸是王健林,可能真的能找到這麼一大片空地給你建天文望遠鏡,但即便有了地,這項工程才剛剛開始。2016 年中國直徑

500 米的 FAST 射電天文望遠鏡完工,成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FAST 射電天文望遠鏡.

FAST 的鏡面由 4450 塊186 種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反射板組成,僅鋪設這些反射板就用去了約一年,整個工程耗費了 5 年半

才完工。這個工程需要的人力也極其龐大,光建設工人就有數千名,還有數百名專業的科研人員參與望遠鏡的預研究和設備研製,整個工程投資達到 12 億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FAST工程建設者在安裝反射面面板. 圖片來自:新華社

當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把信息發到外太空給外星人了?哪有這麼容易。974 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將長度只有

1679 比特的信息射向距離 2.5 萬光年的 M13 球狀星團(這個星團恆星密集信息被截獲幾率較大)。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但這段信息預計要在 26974 年才會送達目的地,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回覆,至少也要 5 萬年後才能收到了。2008 年 NASA 為慶祝成立 50 週年,也曾將披頭士樂隊經典歌曲《穿越蒼穹》(Across the Universe)往距離地球

433.8 光年的北極星發射,估計也要到 2439 年才會送達。不過因為北極星是一顆超大恆星,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因此也不會收到回信了。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總的來說,如果你想要用射電天文望遠鏡將問候送給外星人並收到回覆,你得像鋼鐵俠一樣既有財力又有頭腦。首先弄來一個 58 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投入至少 32 億,除此之外還要向天再借 5 萬年……

2、擁有超人般的身體,成為億裡挑一的宇航員

除了射電電文望遠鏡,你也可以嘗試直接把自己送上太空,至少能你發出聲音的振動產生的能量可以傳遞到太空中。一個已經被驗證過的方法是成為一個宇航員,要知道 NASA 每兩年就會公開招募一次宇航員,每個人都可以在官網填寫表格提交申請。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圖片來自:華盛頓郵報

不過成為宇航員的難度已經不能用萬里挑一來形容,首先你要出生在對的國家,目前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和西歐有載人航天的能力,而也只有在美國宇航員會接受公開申請。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即便有幸通過初選,候選人還要經為期 20 個月的訓練, 掌握 T-38 噴氣教練機和航天飛機的駕駛,通過 10 多個航天物理學科的測試,還得擁有超人般的身體素質,承受相當於海拔

7000 米的氣壓才有望成為候選宇航員,對,只是候選而已。一份截止到 2011 年的數據顯示,全球 70 億人裡,只有 555 名宇航員到達過 10 萬米高空,其中 24位突破了近地軌道, 8 位曾漫步月球。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也就是說,普通人成為宇航員的幾率是十億分之八,真不是普通人能幹的。不過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不是宇航員的普通人也有了上天的機會,當然前提是你非常不差錢。美國聯合發射聯盟 ULA 顯示,火箭每次發射費用平均為 4.35 億美元。即便是因為批量生產價格較低的中國火箭,發射費依然要在 6000 萬美元左右。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此外如果是用航天飛機,根據美國 1975 年到 2010 年的發射報告,美國的航天飛機單次花費為達近 15 億美元。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因此就算搭乘商業航天機構的火箭上天,價格也不可能低到哪裡去,2001-2009 年,就有 7 名普通乘客在支付了 2000-4000 萬美元登上了國際空間站。而 Space X 剛剛簽約的繞月之旅,根據私人太空旅行機構 Space Adventures 估算,價格有可能高達

1.75 億美元。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為什麼這麼貴?這是因為一次太空旅行涉及到的成本非常複雜,包括火箭、飛船、燃料、空氣等生命支持、發射臺和地面各類附屬設施,以及指揮控制中心,當中也包含了大量人力成本。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NASA 地面指揮中心.

以中國幾次載人航天為例,每一次火箭發射,從前期的載荷測試、演練、狀態檢查、加註、發射準備到最終發射,都有數千名參研參試人員駐紮在一線。

除火箭外,人類未來將有更多進入太空的新方式,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而這些任務背後又離不開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支持,這座佔地面積 2800 平方公里的發射中心,長期生活著

3.5 萬人,為每一次的發射任務保駕護航。因此要把你自己送上太空,除了經過億裡挑一的篩選成為宇航員,就是花幾個億成為私人太空旅行機構的乘客,搭乘造價上億美元的火箭,讓地面幾千名航天工作者一起把發射升空了。

無論是射電天文望遠鏡,還是搭乘商業火箭上太空,不是需要花費都是天文數字,就是得有過人的身體條件,但如果想把聲音送上太空,其實還有一個零成本零門檻的方法。9月14日,微信推出了「微信太空詩人」小程序,聯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與「為你讀詩」,向全球用戶徵集詩歌語音。其中經過經微信智聆技術判定有效的前 5 萬條詩歌朗讀語音將被收錄入數字帳戶,將搭載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末子級進入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