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所謂的“醜書”,如何區別於“江湖書法”?

大米藝術


如何區別,目前有很多標準,但不一定是統一,但是綜合起來就是以歷史上公認的名家書體結構和風格為判斷依據,這裡可以提供幾個依據:一是楷書,主要以歐顏柳趙為主,輔助歷史上其他名家的楷書風格;二是行書,主要以二王、鍾繇、歐顏柳趙、蘇軾、米芾、黃庭堅、文徵明等名家書體為主要標準,他們都是歷史公認的行書名家代表,他們的名帖都是參考依據;三草書,以草書大家張芝、二王、孫過庭、張旭懷素黃庭堅董其昌王鐸傅山等名家碑帖為準。以上都是常見且可能出現江湖體的書體種類,至於篆書和隸書,主要書寫都是依據以前碑帖,如果是江湖體,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畢竟這兩個書體想變化不容易。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布達拉宮上的梵音


【沃興華先生書法】

學術圈的曖昧,行政層的綿軟,媒體界的良莠不分,使書法藝術逐漸迷失自我,走上歧路,斯風不改,甚至有可能是死路。當今書法圈的種種亂象,源於對書法藝術本質屬性見解的分歧,其中,一味守成與竭力求變是頑疾的兩大病灶。而“醜書”盛行、“江湖書法”大行其道,就是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關鍵詞。

【王冬齡先生書法】

何謂醜書?包括王鏞沃興華在內的不少人基本上認為拙即是醜,這個字呀一定要寫出新花樣,一定要往醜裡走。再比如,之前頗有爭議的金伯興先生就極具代表性,硬是把字寫成了幾歲娃娃一樣的幼稚體。可是,仍舊有許多人鼓掌稱讚,筆筆有法,筆力精到,力能扛鼎云云……。為了片面地追求創新,就狠命往死裡作吧。


【金伯興先生書法】

當今的現代書法就是個坑,而醜書則是陰坑裡生出的奇葩。拙是拙,樸是樸,醜是醜,豈能混為一談。傅山那樣的字才叫樸,鄭板橋的那樣的字才叫拙,而曾翔、沃興華、金伯興先生的字,無論技法線條有多炫爛,只能是醜。為何?書法的正氣沒了,靈氣沒了,有的只是蒙太奇一般的塗鴉線條。當代的“醜書”理論,是對書法歪曲並無限解構的產物,是偏執意淫的惡果,是一大堆被扭曲猥褻的謊言。

【傅山書法】

何謂江湖書法?我的理解,沒有經過科班式訓練的,與學院派一點不沾邊的,找不著傳統書法經典作品痕跡的,統統可謂之江湖書法。江湖書法裡有醜書,但也有不醜的書。江湖書法之中,要麼是品味極低俗不可奈,要麼就是前無古人的一代宗師,當然,後者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一棍子打死。


【鄭板橋書法】

像圖字合體的字,違背書寫習慣的一波三折體、七拐八繞體、牽絲亂纏體,是毫無疑問的江湖書法。有友曾言,王冬齡的亂書,邵巖的射書,範曾的“蜣螂體”,都屬於實打實的“江湖書法”。某以為然。像這樣的江湖書法,由於書者名氣很大,其影響也更為深遠,是尤其應該被公開叫停的。


抱庸詩書


江湖體被人抨擊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其本體想往傳統上靠,但是又充滿投機取巧之事,所以說一句“其俗在骨”一點都沒有錯。真正的江湖體元老應該是八九十年代的“老幹部體”,根骨不正卻又附庸風雅,偏偏還是一幫誰都不敢招惹的老幹部,話語權極大,用烏煙瘴氣形容當時的氛圍不為過。

我還見過很多江湖人士所書的各種龍飛鳳舞以及乖張的字體,非今人獨有,古人也這麼幹過。

陳文惠善八分書,點畫肥重,自是一體,世謂之“堆墨書”,尤宜施之題榜。鎮鄭州日,府宴,伶人戲以一副大紙,濃墨塗之,當中以粉筆點四點。問之:“何子也?”曰:“堆墨書'田'字 文惠大哂

何謂書法?“似與不似”這個標準有點武斷。

因為書法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極其抽象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到了草書這樣進化到純粹以筆墨線條對空間進行整體分割的境地,更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表現。所以對於抽象的藝術來說,如果你不能夠深入,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時候你會發現你面對的是一個無法理解的存在,你會恐慌,進而拼命想找尋一個具象的載體,來安放你的不安。因為在這時,也只有“像與不像”是你能夠評價的了。





古城不倒翁


日前書協主席蘇士澍在相關媒體發表言論,斥責“醜書”,表示:“要絕草書醜書,必先打下幾隻敗壞草書文化的老虎和蒼蠅,以淨書壇。”蘇主席對醜書明確的反對態度可謂是贏得了大片書法愛好者的心聲。但主席對醜書並沒有做出專業的解答,只是大而化之的申明要“淨書壇,就要絕草書醜書”。

之所以出現對"醜書"的話題議論紛紛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人們缺乏對"醜"與" "拙"的真正瞭解,或自己誤解,或被奸人誤導所致。如果人們都真正明白了什麼是美醜巧拙,也就不會再去議論所謂"醜書"的話題了。

雖然醜的原意是相貌難看(跟“美”相對)或使人感到討厭的或可恥的,拙的原意是頭腦愚笨(跟"巧"相對)或粗俗的或粗劣的,皆無正面意義,卻仍有一些居心不良者在惡意渲染"醜""拙"對書法藝術的重要性,而由於人們缺乏對真書法理論和真書法技法的瞭解,便易於被其欺騙而誤入歧途。

由於一小撮掌握話語權的急功近利者欲譁眾取寵,卻因其皆智能底下而沒有能力標新立異,便無恥地對日本人井上有一的所謂藝術生吞活剝。當今以醜為榮的偽書法家們,幾乎皆濫觴於井上有一。其風格雖然與日本人井上有一一脈相承,卻皆不願認之為祖。其之所以不願承認日本人井上有一為祖,表面上看是因為虛榮自大以及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結在作祟,實際上是因為井上有一併不認為自己是在搞書法,他與同仁結成“墨人會”,聲稱:"我們不是書法家,而是要為墨而生存,讓墨跡生輝!"至於井上有一的所謂生輝的墨跡之風格,也並非其原創,其只不過是西方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想在東方的變種怪胎而已。

這裡的江湖非貶義,許多江湖書體成型於其他的民間藝術,在加之書者的個人創造,就成了書法圈內公認的“江湖書法”。

其實“拙”和“醜”沒有半毛錢關係,二者之間不能成為相近關係。“大巧若拙”出自《老子》,是道家思想對審美的最高總結,還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智若愚。其實和拙相近的是“糙”、是譁眾取寵的自我宣洩,二者之間其實很容易分辯,如果沒有內在的“真”與“執”也就是深刻的思想內涵,任何創作個體是很難支撐其堅持數十年甚至於一生的!“拙”和“油”以及炫技是對立的,前者是陽春白雪的境界追求,後者是媚俗的工具化體驗。簡單的舉例就是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兒童畫和兒童書法,裡面的真與拙是成立的,不能成立的就是其沒有思想的總結和延續性,道理很簡單,其認識不到真與拙的本質與可貴並很快進入到世俗的價值標準中了。能認識到並保留的就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接受世俗價值與訓練的同時最大可能的保留了真與拙。



王小率


對於所謂的"醜書",如何區別於"江湖書法"?"醜書"有什麼"所謂"的嗎?莫名其妙。既然是"醜"的便是"醜",這沒什麼不對,你既然認定它是醜的,就是醜了,行不行?"醜書"如何區別於"江湖書法"?既然將"醜書"定了性,你老大,你說了算,你獨裁了,還跟什麼"江湖書法"要區別?你倒是說說"江湖書法"長的是個什麼模樣?我對我的字長的"江湖"樣是信心滿滿的。看在傳統的份上,請別不認我的"江湖字",別把我的"江湖字"當"醜書",行嗎?





林慶逢358


什麼是江湖與低俗書法?江湖與低俗書法都具備哪些特徵?我認為,江湖與低俗書法從書寫的方式方法和效果上來講,一般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作者不知傳統為何物,從不臨帖,信筆塗鴉。

二是字中有畫,字畫結合本來是一種民間藝術,有其獨特的淳樸審美和受眾群體。

三是不按常規書寫,明明有手,卻要用腳。

書畫界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家理應繼承優秀傳統,創作代表時代精神的好作品。堅決抵制有損優秀傳統,有損國家和民族形象的不良現象和不良風氣。惟其如此,書畫的未來才會大有希望。




龍的傳人範哥


中國書法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各種經典的書體和書寫方式。 大氣、樸拙、古雅、野逸和率性,長期以來都是書法藝術所推崇的至高境界,儘管不同的時期流行的書風在變,但是這幾個標準並沒有太多變化。像王墉的書法雖然被大眾稱為“醜書”,但是它並非江湖中流行的那種普通意義上的醜書。他所遵循的筆法基礎和審美品位依然未脫離傳統的藩籬標準,正如他自己所強調的大、拙、古、野、率那樣。

01、如何定義“醜書”中“醜”的概念?

我們在評判“醜書”的審美性之前,要先搞清楚“醜”的具體含義。這裡所謂的“醜”,並不是指平常理解意義中的畸形與不美,也不是指道德範疇中的不雅與醜惡。書法中的“醜書”,一般指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悖於書法審美常態,以醜書之態反襯書法之美,但是符合筆法規範與書寫基礎的一類書法形態。“醜書”講究與眾不同,講求創新,只有全面客觀地審視認識醜書,才能區別於江湖書法,促進中國書法的發揚光大!

在不同時代,由於人們的審美風尚不一樣,人們定義“醜”的觀念也不一樣。對於書法而言,“醜書”的概念具有時間性與變動性。前代所認定的醜書,由於往往富有革新精神,所以後一代很有可能便變成了時尚的審美風格。比如,清朝碑學興起以後,一些出自民間的碑刻被認為是“醜”的,與主流審美觀念相悖,而不被人們所重視,然而伴隨著碑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今的碑文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審美規範字體。

02、“醜書”的審美特性主要有哪些?

(1)“醜書”具有審美意識的超前性與創新性

可以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醜”,有的只是人們的審美觀念的差異以及主流審美價值觀的主導。雖然,並不是所有形態之下的“醜書”都對書法發展有益處,但是要想實現真正的“醜書”,即用不和諧的“醜”來反襯書法的美,必須要以高超的技術筆法作為基礎。

審美範疇中的醜書,並不是與書法美相對立的。在醜的形態中,蘊含著美的意趣和理想,是形醜而意美。而這些醜書的創造者,大多站立在書法創新與發展的浪頭之上,在引領新的書法風格時代的到來。

每當書法形式發生大變革的時候,“醜書”往往會挺身而出,引領新時代的書法審美潮流,並且一般都會被當時的人們內心中的審美能力所接受與包容,這樣也促進了“醜書”的蒸蒸日上,不斷創新發展。

(2)“醜書”具有藝術性以及豐富的書法表現力

書法藝術形態並不是全是美的,同樣可以映射“醜”。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書法藝術往往會陷入一種呆板、固執、甚至程式化的作風,從而限制了書法藝術形態的多樣化。比如,從中國書法發展歷程來看,尤其在楷書走向成熟以後,由於字形結體過於工整嚴謹,極大地壓抑了書法藝術形態的表現性。清朝時期的傅山、王鐸等人,力圖創新,改變了書法正常的寫作形態,而這些書法大家筆下所謂的“醜書”,在很大程度上擴寬了書法的審美視野,豐富了書法的表現能力!

(3)“醜書”具有相對性與必要性,是書法自身發展的需要

所謂的“醜”,往往會成為創造書法藝術美的源泉。審醜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向美的最終轉化,兩者是對立統一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分割的。早在先秦時期,老子便在《道德經》第二章中 說過這樣一句話,其實說明了這樣的一個道理,即美與醜相互依存,一味強調美則會抹殺醜的存在,進而滋生醜惡。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

同時,正如李澤厚先生在《美學三書》中談及的那樣:

今天能夠觀賞抽象藝術和所謂“醜”的作品,實際表明心靈的接受量、包容量的擴大,它不只是耳目感官的“進步”,毋寧更是心靈境界的提高,是人的審美能力(趣味、觀念、理想)的擴展。

書法領域中對於“醜”的接納,正是書法自身尋求發展的必要需求。“醜書”自身極具強大的審美破壞性,為書法藝術個性與才能的表現發揮提供了巨大的舞臺。如今,“二王”帖學為正宗核心的傳統書派,儼然已經與所謂的“醜書”流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正是由於這種強烈的對比衝擊,從未滿足了書法自身發展的需求。

03、如何正確認識歷史中的“醜書”?從而區別於“江湖書法”!

從中國歷史中來看,我國對“醜”的審視幾乎是與審美同時起步的。儘管唐代以前的文藝作品中不乏“醜”元素的出現,但是理性壓制下的醜學觀卻始終只能被大的審美風氣籠罩。唐代以後,隨著封建秩序內部矛盾的不斷突顯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明代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逐步產生,書法藝術作品中對“醜”的關注和表達逐漸抬頭。

人情厭常喜怪,不惟不攻其弊,且群然而效之。

到了清朝乾嘉時期,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書畫革新派再度掀起“喜新尚奇”的高潮。尤其,初到揚州的黃慎因其畫以工筆見長,書法仿鍾繇傳統一路。謝堃在《書畫所見錄》有這樣的記載,已經說明了審醜已不再是書畫家個人的事了,同時也是市場和民眾的一種選擇。

其道不行,於是閉戶三年,變楷為行矣,揚俗輕佻,喜新尚奇,造門者不絕矣。

不過,在當下急功近利的社會中,各種“炒作”手段使得“醜書”日益極端化。審醜意識的強化使得人們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在利益的驅 使下打破底線迎合公眾庸俗心理訴求,以炫醜為樂,把炫醜當作賣點,混淆美醜、顛倒是非,把審醜等同於世俗甚至低俗。

如今的“醜書”與“江湖書法”依舊不被主流價值觀所接納,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主流往往更傾向於複雜、生澀、含蓄、超脫的藝術品味,因為這種藝術品味需要經過長期學習,不斷積累才能夠被掌握。而與此相應,他們從理性上輕視甜膩、直觀、世俗的肉慾感的美。也正因為此,作為傳統中貴族和文人階層所獨佔的一種藝術形式,書法完全繼承了上層社會的審美偏好,那種甜膩、輕佻、浮誇,卻容易被教育層次較低的民眾所喜愛的藝術風格,在大多情況下是被時代所定義的正統文化所忽視的。

04、總結:“醜書”至今是無法與“江湖”書法等同的

當今除了學院派書法以外,“江湖書法”發展蓬勃,但是“江湖書法”是無法與“醜書”相等同的。所謂“江湖書法”的創作者,一般是以民間自學成才的書法練習者為主,他們或許在街頭巷尾寫字賣錢,或許以雜耍書法作為自己的興趣,他們一般社會底層人為主,也不乏有些人在工作之餘附庸風雅。“江湖書法”與學院派書法主要集中於一種身份與師承上的差異,與“醜書”實際上關係不大。

如今有一些人批評“江湖書法”,正如他們批評“醜書”一樣激烈,可能這也算作是“江湖書法”與“醜書”兩者之間的一個共同點吧。現在,江湖上流行的“醜書”之所以被專業人士諷刺,主要原因就是從任何一個角度上來看,它們都缺乏與傳統主流社會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所崇尚的審美標準相符合的元素。但是,我們應該保持客觀的態度,不能對此一概論之,全部給予批評。比如,歷史上的智永、懷素都是和尚出身,沒有當過官,尤其是金農鬱郁不得志,周遊四方,晚年寓居於揚州,以賣書畫為生。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我們現在看來的書畫大家,他們人生的經歷往往也會帶有“江湖”氣息。

總之,無論如何“江湖書法”的存在是客觀存在的,他們的創作者可能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並不是書法界的敵人,而是同仁同道的朋友!正如,我們客觀地對待“醜書”一般,我們也應該給予“江湖書法”足夠的寬容與理解!


書畫客棧


本人以為,所謂“醜書”“江湖書法”,都是因為人們在乎它的存在,並以個人的好惡給予的一個定義而已,其實書法毋須以此分類。

書法,審美上常有雅、俗之分;格調上確有高低之別,這是由書者知與識的構結、個人修養,以及審美取向等各種因素決定,這屬於書法的個人或私秘性決定的。網絡或現實社會對所謂醜書和江湖書法,只能是各抒已見,無端批評和指責毫無意義。

日本除了傳統書法也有前衛書法,但他們充許存在,各行其道。這主要還是看社會人對各種書法的狀態自主取向,各取其好的,社會自然會讓某種書法形自生自滅。書法是一種各人行為,沒必要有某種因素去幹涉。

問題是我們如今的書法體制或多或少干涉了“醜書”“江湖書法”“傳統書法”的此漲彼消,而非社會對某種書法狀態的自我認同。

説到醜書,它有打破字體結構再建結體的一種險絶的構字的合理性;江湖體,只是一種一般流行的書法類型,也有其四平八穩結體方面的合理性;傳統書法,除其結體合理之外,應該更重於筆法的合理使用,只是現在書法愛好者不太重視筆法,只從表面結構去學習古人的經典,亦只得其表。各路書體細致看都有來歴。

回到題目上,如何區分?有好書者已把圖片發對了,我不重複。問題者可根據自個審美和愛好走自己的路。


零翁柳培琪


中國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圍棋和書法兩樣技藝,入門極簡單,就是黑白二極,棋盤上、白紙上黑多點白少點,或者白多點黑少點中找平衡,但研習起來卻深奧無比。

圍棋學會很簡單,成為高手卻不是一簣之功。書法也一樣,能執筆寫字容易,修煉成高手需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寫字首先是實用,寫好是因為遵循書法理論和技巧規則。一種說法叫寫書法,書法是一套理論,可以學習書法,寫書法說不通,應該說寫字。遵循書法理論寫的字,可以稱為書法作品。

字僅僅寫的好不行,若論書法作品的高低,還得看附加在作品上的人文價值,簡單說是字以人貴,即書寫者對社會貢獻影響大,他的字就價值高。一幅書法作品的高下,除了字寫得好,還需要書寫者的學養、人格支撐。作字和做人交織在一起,評判起來就不那麼簡單。字寫得很好,人不怎麼樣,不好說。或者字一般,人貴為天子,也不好講。

書法和圍棋有個不一樣的地方,圍棋是可以比出高低的,水平再接近,那怕是半目子,你高我低能分清楚。書法不一樣,誰高誰低難有定論,對書法的評判莫衷一是,都有一杆秤,但是什麼樣的秤,因知識境界不同,對書家的認知不同,會有不同秤準。這是學習、欣賞書法的難處所在,也是後來書法領域泥沙俱下的原因。

泥沙具下包括醜書和江湖書法,這些所謂書法混淆了書法的概念,書法是有法度的書寫,而醜書、江湖書法均是離開傳統和法度的書寫,不臨帖,不從繼承傳統上發揚和創新,僅僅是筆墨線條任意組合。有些創新被認為是醜書,但明白書法傳承的人能看出其中有書法積澱,這種藝術創作被稱為醜書不準確,應該屬於藝術創作的範疇。而所謂江湖書法則完全看不出書法傳承,就是醜書,在字體中嵌入畫,沒有根據地變幻字的筆畫等,從形式到內容均似是而非,一些作者穿戴打扮神乎其神,搬弄一些協會、門派,其實作品和書法無關,就是法度以外的散漫下作被稱為江湖書法而已。


同蒲鐵路連平遙


關於醜書一詞,始於網絡。字其實最普通的講只有好壞之分,美與醜的判定標準是什麼?恐怕任何人都難以回答!現在在網上看到有些有名氣的書家寫得字歪歪扭扭,好象是亂塗亂畫,與古代書法家的字相去甚遠,故有些人便判為醜書!這裡要說得是書法練到一定境界需要創立自己的風格,特別是草書創作!草書之美需加入個人情感,字形誇張求變,結構千差萬別。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形之外有韻,線之外有味,既給人一視覺震撼,又給人以深思回味,心曠神怡之美!如果只看到線條的扭曲,看不到形外之神,那就是創新失敗!只能是粗製濫造,背離書法的意義,最終被歷史所淘汰或遺忘!再就是有一些人本身沒練過書法,為了譁眾取寵,博取眾人眼球,在紙上肆意妄為,炫技,表演。實為可惡可厭!他們這才是真正的醜化書法藝術,人人得以唾之棄之,這才是真正的醜書!對於江湖書法,只是沒有嚴格按照書法的筆法和章法寫成的一種寫法。這裡毋多說!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言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