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諸葛亮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他能在中原援兵趕來之前佔領潼關,關門打狗嗎?

xiaozhangshijie


以蜀漢的這點兵力,不足以關門打狗,首先就算魏延能從抵達潼關,諸葛亮那點兵也不足以兵出斜谷到達潼關會師!沒有必勝的把握,諸葛亮絕對不會輕舉妄動!


相逢一笑老朋友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過於謹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大大地失策,錯過了絕好時機;也有人認為,諸葛亮不採用的原因是,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長安,他的目標應當是先取涼州,然後步步為營、逐步蠶食曹魏。根本不可能我認為


歷史的波瀾壯闊


如國當時諸葛亮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我認為取勝也是不可能的。首先咱們說說子午谷奇謀。

  • 子午谷奇謀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蜀中名將魏延提出來的。他自己帶領一萬精兵,五千人運糧草。五千人從子午谷進軍直取潼關。諸葛亮則帥大軍從斜古進軍。然後兩軍在潼關會師直取長安,到時候長安以西及潼關就是蜀國的了。魏延之所以提出走子午谷。他自以為子午谷是修在懸崖絕壁,棧道無數其路非人能走的。這樣魏軍就斷定蜀軍不會走。這樣不出十日便可神不知鬼不覺的就到達潼關,給魏軍來個措手不及。再就是潼關守軍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魏延又自認為夏侯楙是個紈絝子弟,知懂得吃喝玩樂,不會打仗。只要他魏延一到,則夏侯楙就嚇的屁滾尿流的棄關而跑。


以上就是魏延一個人自己想象的。也就是理想化的。大家想一想諸葛亮是何許人也。為什麼就不採納他的意見呢。魏延能想到的諸葛亮也早就想到了。大家再想一想。當時曹魏陣營裡面的人都是蠢材,都是吃乾飯的嗎?他們就不會在子午谷設伏嗎。如果設伏那魏延就只能全軍覆沒了。大家再想想,夏侯楙就真的是子老虎嗎,魏延一到就馬上跑了嗎?如果夏侯楙堅守待援,那魏延也是很危險的。

歷史沒有假設。曹魏也不是那麼好滅的。所以就是諸葛亮採取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我認為也不會取勝的。不知大家同意我的觀點不。希望高人指教。


水70928


我是金石開,我來回答。魏延子午奇謀,後人爭論較多,有同意諸葛亮意見的,也有贊同魏延想法的。假使諸葛亮採用了魏延出子午谷的謀略,不可能形成關門打狗之勢的。

一、子午谷的道路難行,吃住行困難重重

魏延提出要一萬人馬出子午奇襲長安,首先要穿越秦嶺,整個秦嶺子午谷全長200多公里,(這個數據是通過衛星測算的)。按照平原地帶行軍速度,以每小時5公里計算,每天行軍10小時,步兵行軍按這樣的速度已經接近極限了,需4天才能走出秦嶺山脈。但山區崎嶇小路不比平原大道,跨溝過澗是常有的事,有的地方可能還沒有路,這樣每天行軍速度就打了折扣,而且走山路體力消耗要比走平路大得多。這樣算下來4天時間不夠,再加上從漢中到秦嶺入口和出子午谷到長安城下,還得再加二天,這樣時間就會更長。士兵長途行軍體力消耗將會很大,到了長安城下已成疲憊之師,怎麼還能打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春天三月,三月的天氣屬早春氣候,尚有冬寒尾聲,這時節有春寒料峭一說,山地比平原晚間氣溫肯定要低,士兵晚上睡覺很容易著涼,經過十天八天的高強度行軍,一定會有生病的,扭傷的,這些傷兵需要人照顧,加在一起非戰鬥減員要去掉一成。

再看糧草攜帶,如果每人每天消耗一斤大米,一天就是10000斤,十天就是十萬斤。燒飯的器具、柴火等都需要攜帶,就算柴火可以上山去砍,一天三頓飯這需要人手和時間,這自然需要消耗體力。這麼多糧食最好的辦法是分給每個士兵攜帶,否則山路運輸會很困難,戰士攜帶雖然解決了集中運輸的難題,但也增加了士兵的負重,俗話說:“遠路沒輕擔”看上去只有區區十斤米,但士兵還有兵器和盔甲,本來這十斤的重量是不需要自己扛的,但因為難以集中運輸的緣故,每個人身上卻要加上這個重量。有過長途行軍經驗的人都知道,越往後走體力越差,到後面身上少一斤份量都覺得好象輕鬆許多。

二、重裝備戰鬥器具難以得到保障

長安是一座古城,城牆既高又厚,沒有攻城器具很難打進去。雖然守城的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此人無多大的能耐,但也不是一聽說蜀兵來了就棄城而走的主兒。憑藉長安城堅固的城牆,夏侯楙也會固守一陣子的,夏侯楙還是一個很狂的人,第一次就是他主動請纓帶兵去對抗諸葛亮的,所以魏延說他一齣子午谷,夏侯楙聽說蜀兵到來,一定會慌亂棄城而走,這純粹是魏延一廂情願的說法,一萬步兵,去掉生病的,行軍受傷的,掉隊的以及陪護的,只能有七八成的人員參加戰鬥。只拿著輕武器的隊伍要攻一座堅固的城池,沒有云梯,衝車等重裝備,怎麼能夠攻克下來?

再說長安是個大城,守城的兵將不會少於魏延的人馬,魏延在裝備上不佔優勢,在兵員數量上又沒有對方多,而且經過長途跋涉,已成強弩之末,而夏侯楙是以逸待勞,兩軍打起來魏延能有多少勝算?

長安地理位置處於魏國腹地,周圍一定駐紮有不少的其它魏軍,夏侯楙受到襲擊,必定會上報魏主,外來部隊一定會前來增援,若有援兵前來,魏延屯兵于堅城之下,進不能進,退又不能退,最後很有可能被內外夾擊,弄不好全軍覆滅。

——長安城

三、進軍過程較長,難以有效保密

一支一萬人的軍隊,從漢中出發,需經十天八天才能到達長安。在蜀國有魏國的細作在活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部隊剛準備開撥,消息就已經傳到了洛陽魏主的耳中,諸葛亮兵馬未到,曹魏集團已經在開會商討對策了。那麼魏延這樣的行動一定也會有細作告知曹魏。蜿蜒二百多公里的子午谷是設伏的絕佳位置,在中途設伏或者在走出谷口的地方設伏,反正無論在哪一段,只要埋下伏兵。那麼魏延區區一萬人就會成為人家刀砧上的肉,居高臨下,只用山石滾木就可以將魏延打得落花流水。蜀漢本身國小兵少,一萬兵員不是一個小數字,魏國佔有九個州,蜀漢只有益州,魏國的兵員充足,後備兵員更是隨時可以徵召入伍,看看魏兵出征拒漢,動輒就是四五十萬兵馬,而蜀漢能夠作戰的兵力最多也就十萬左右,所以諸葛亮不能冒險,必須穩紮穩打。如果用魏延的打法,在兵力對比,雙方環境對比,外援的保障魏延都不佔優勢,最主要是達不成當初設想的奇襲目標,魏延對子午谷的路況不熟,對長安城的守軍兵力數量不知,行軍途中不可能做得密不透風,長安城兵力較多,不可能靠偷襲獲勝,而且一萬兵馬會白白葬送,這是諸葛亮最不願意看到的。孫子兵法雲:多算者勝,少算者敗。

四、諸葛亮難以對魏延實施有效救援


魏延從子午谷出兵到達長安後,諸葛亮差不多同時到了陳倉一帶,陳倉到長安有近300公里,魏延一旦需要支援,諸葛亮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眼睜睜看著魏延被消滅。諸葛亮這邊本身攻城掠塞就需要時日,而且也不容易攻下,象二次北伐時,諸葛亮七八萬人馬,而陳倉城裡中只有區區三千魏兵,諸葛亮攻打陳倉一個月,想盡了一切辦法,竟未能拿下,最後因糧盡不得不退回漢中。

從陳倉到西安之間還有幾座城池擋道,諸葛亮需要一個個拿下,才能打通去長安的道路,斬將奪隘不是說說就能得到的,所以魏延面臨的是無後方支援,無友鄰支援的單打獨鬥,又是孤軍深入魏國腹地,處境十分危險。能否得勝只能依靠他的運氣了。


————魏延與諸葛亮

五、魏延有可能投降魏國,回兵子午谷斷了諸葛亮的歸路

魏延在蜀國人緣極差,自恃功高,經常發牢騷,瞧不起人,對比他官階低的人頤指氣使,眾人很少說他好話,大都認為魏延日後有可能會反叛。以魏延的人品如果在攻打長安失敗時,真的有可能會順勢投降魏國,因為魏延知道諸葛亮對他不重用,並且在多種場合說過魏延日後必反。這種話魏延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魏延內心對諸葛亮是不滿的,只不過諸葛亮的智慧讓魏延忌憚三分,明裡還不敢和諸葛亮反目,但有時也會在諸葛亮面前發牢騷,比如:在誘導司馬懿進入葫蘆谷時,魏延出力比別的將領大,而頭等功卻給了廖化,魏延當場發飈,諸葛亮假裝沒聽見。象這樣的關係魏延若是敗了,回到蜀地,他知道諸葛亮一定不會放過他,斬首是肯定的。所以投降反而是他最好的選擇。一旦形成這種局面,那麼魏延就會把平時對諸葛亮怨氣藉機發洩出來,必定會報復諸葛亮,為向魏主立功,有可能就會請兵再回子午谷插入到諸葛亮的背後,斷其後路,這樣一來,諸葛亮大軍就危險了,面臨兩面夾擊的態勢,損失一定不會小,所以,諸葛亮是不會採納魏延所謂奇謀的。


金全有


說道子午谷奇謀,千年來一直爭論不斷,有的說諸葛亮沒有聽從魏延的計謀,錯過了北伐成功唯一機會,也有人說魏延的計謀只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那麼到底子午谷奇謀在當時可不可以行得通呢?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歷代走這條道人的下場。

子午谷是秦嶺六道中的一道,因為地勢險峻,在秦嶺通往關中的道路中是最難通行一條道,接下來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時候,曹魏大將曹真就不顧眾人反對決定從子午谷繞道攻擊蜀漢後方,結果當曹真帶領軍隊小心翼翼的穿越子午谷的時候,天降大雨,道路被毀,走了個把月也才剛剛走到了一半路,兵貴神速,作為奇襲的一路,耽誤了那麼長時間路都沒走完,結果曹真只能灰溜溜撤軍,這一次奇襲顯然失敗。

公元354年,東晉桓溫北伐,兵分兩路,其中司馬勳一路就是準備從子午谷穿越秦嶺,從後面包抄,結果子午谷前秦早就派了幾千人防守,最後司馬勳兵敗子午谷,有人防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子午谷不是那麼容易穿過的。

再看看明朝末年的闖王高迎祥,明末在陝西起兵的農民軍首領高迎祥,流竄縱橫多年,崇禎一直想消滅但是沒辦法,東奔西竄的闖王想要來個大計劃,想要拿下長安,作為地道的本地人,子午谷這條道他當然一清二楚,然後就帶領軍隊從子午谷出發想要奇襲長安,結果比較倒黴,路上又遇到暴雨,原本十天的快速突襲,變成了半個月艱苦行軍,而且剛一出谷就遇到了早就等的不耐煩的明軍,結果可想而知,明軍將領孫傳庭以逸待勞一舉擊敗五萬闖軍,高迎祥也被俘虜,被壓到北京得到了個凌遲處死的下場。

可見歷史上走子午谷的都沒落得啥好下場,那麼以當時魏延提出的形勢分析,只帶領五千人快速穿越子午谷,到達長安城下,然後魏軍守將夏侯楙就會棄城逃跑,前提是人家真的會逃跑,夏侯楙雖然懦弱無謀,但是隻有五千蜀軍在沒有外援沒有糧草的保證下,能迅速佔領做了幾百年大漢都城的長安?城高牆厚的長安城,根本就不是那麼容易被拿下的,等曹魏收到消息,這五千奇襲之兵只會落到全軍覆沒的下場。

所以說謹慎的諸葛亮不可能採用這個風險那麼大的計謀的。






影視職員


答案裡否定的。因為魏國人力物力都比蜀國大得多,如果不利用天時地利而以人力物力硬拼的話是很快會滅亡的。比如劉備、曹操漢中大戰正是利用地利優勢,敵進我退、堅守騷擾的游擊戰術才使曹操被迫退兵的。

如果此時諸葛亮聽從魏延建議在沒有和魏軍對峙時利用計謀重創魏軍後就貿然以小路進軍長安,由於長安以東山地少平原多無法利用地利優勢,那麼蜀軍只能硬拼,那麼本來兵糧稀少的蜀軍會立時遭到兵多將廣的魏軍重創。如果敗軍退守後,魏國乘勝追擊很有可能會立時亡國。


經典電影經典鏡頭


關門打狗有兩個條件:一個是人比狗強,關頭獅子進取,誰玩誰?另一個是空間得下,否則狗亂竄,人真不應能打得到。

關中地形倒是可以來關門打狗,前提是有足夠的兵馬。諸葛亮數完人們根本辦不到。

聽說有圍城的,沒聽說圍整個地區的。

諸葛亮要真是佔據潼關,長安守將只會高興。諸葛亮玩的不是切斷,而是孤軍深入,諸葛亮補給從哪弄?

長安守將閉城不出,靜等中原救援,肯定要先耗死諸葛亮

哪怕真佔據長安,諸葛亮也守不住。

曹魏進入蜀中比較難,關中可不難。主要因為諸葛亮沒兵沒糧,給他二十萬大軍加充足糧草,你看他敢不敢打潼關?

一路進中原都可能。哎。


臥牛說歷史


戰爭的關鍵,是能夠出奇制勝。魏延提出的佔領潼關,類似遼瀋戰役中毛澤東一定要林彪佔領錦州。仔細分析一下諸葛亮採用“以陣地阻擊敵軍、缺少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戰役戰術的作戰思路,類似紅軍長征初期指揮紅軍作戰的那個德國人“李德”一樣也是採用“以陣地阻擊敵軍、缺少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戰役戰術的作戰思路。魏延向諸葛亮提出的就是一種“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戰預役戰術的作戰思路。想想毛澤東花了很大的精力向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員們做了很多的工作,才將李德戰役戰術的作戰思路改變了過來。諸葛亮大權在握,既自命清高,又濫用職權。魏延想將諸葛亮的戰役戰術的作戰思路改變過來,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還丟了自家的性命。


劍鋒過了不留痕


這世上是沒有絕對的事,只能講勝敗各佔多少,有無冐險價值。首先對於西川來說,劉備為代表的荊州人馬是外來的,是侵略者,雖經政治家諸葛亮精心治理,但要說民眾以命相報恐怕只有《三國演義》浪漫化的想法!此為民心,民心不思戰!其次,蜀漢雖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地肥人勤,然戰爭耗費人力物力是無法想象的,人口少,為養活政府機關與軍隊人口,人們不堪重負。三是人才凋零,能征慣戰者老的老,死的死,後繼無人。四是曹魏非等閉之輩,人才濟濟,且以逸待勞。所以魏延分兵,兵出斜谷是冒險之作,勝少敗多。且兵力分散,關門打狗,恐反被狗咬。


無聲的抵抗


有可能。諸葛亮穩重有餘,缺少勇氣。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也不管是戰爭還是做生意,賭徒的心理還是應該有的。這種事例不勝枚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