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藝——柳編

柳編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在古代人們只是作為普通的日常實用品,直到20世紀後幾十年才逐漸興起,也漸漸的成為中國部分地區出口創匯的項目。全國有三大柳編生產基地,湖北、 山東,安徽(另外河南也盛產柳編)。

柳條柔軟易彎、粗細勻稱、色澤高雅,通過新穎的設計,可以編織成各種樸實自然、造型美觀、輕便耐用的實用工藝品。其產品包括:柳條箱(包)、飯籃、菜籃(圓、橢圓)、笊籬、針線笸籮、炕蓆、葦箔等。隨著產業不斷髮展,產品不斷創新,會有更多的新穎實用美觀的柳製品展現在客戶的面前。


傳統手工藝——柳編

柳編的起源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早期,原始人在從事採集作物的過程中製作各種容器和包裝物,採用有韌性的植物,藉助初步掌握的編制方法,製作出不同類型的柳編產品。從奴隸社會到戰國時期,柳編就已經在人們生活中普遍使用,歷經各個朝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器具之一。

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用柳條編織的籃、筐。春秋戰國時期,用柳條編成杯、盤等,外塗以漆,稱為杯棬。唐代,滄州(今河北滄州和山東寧津以北地區)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們取杞柳的細條,“火逼令柔曲,作箱篋”。此後,柳編工藝不斷髮展。傳統的柳編品種主要有衣箱、笸籮、簸箕等。1960年以來,中國柳編工藝品開始出口,生產有了較大發展。


傳統手工藝——柳編

柳條柔軟易彎、粗細勻稱、色澤高雅,通過新穎的設計,可以編織成各種樸實自然、造型美觀、輕便耐用的實用工藝品。其產品包括:柳條箱(包)、飯籃、菜籃(圓、橢圓)、笊籬、針線笸籮、炕蓆、葦箔等。隨著產業不斷髮展,產品不斷創新,會有更多的新穎實用美觀的柳製品展現在客戶的面前。

柳編制品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手工藝品,“編筐、編簍,家家都有”。這是因為這種工藝的原料來源十分廣泛。北方用於編筐編簍的主要原料有柳枝、檉柳枝、桑條、荊條、紫穗槐條等多種,在鹽鹼地和沼澤地都有出產。


傳統手工藝——柳編

柳編技藝作為一種有目的的實用和審美創造活動,其特點是以熟練的、專門化的技巧,對柳條等原材料和編制工具的掌握和運用,是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的重要手段。

柳編技藝的民眾性。柳編技藝是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每件工藝品的創作過程與流傳過程,是在共同勞動的基礎上形成的。

柳編制品原材料廣泛,充分利用韌性植物的特點,注重色澤、肌理,追求天然,體現了勞動民眾的淳樸、淳厚、真誠的品性。

與一般的傳統藝術相比,柳編造型觀念的主觀性更加突出,是民間實用技術和民間工藝美術的有機結合,也是實用性與審美的有機結合。


傳統手工藝——柳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