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中國的“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處事方式。

“個人主義”者凡事首先從自身利益考量,有利於自己的就參與支持,不利於自己的就反對排斥。

“集體主義”者遇事首先從公眾的利益考量,從整體著眼,只要對整體利益有利就參與支持,即使犧牲個人也在所不惜,而對損害集體利益的人和事,則堅決反對。

其實,這兩種處事方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只不過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

在國家層面上,這兩種方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和中國。美國是“個人主義”的典型代表,有一整套完整的個人主義治理體系,即資本主義制度,特別是在強調“美國優先”的今天,“個人主義”表現得非常徹底。


疫情之下,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中國的“集體主義”

中國是“集體主義”的代表,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集體主義治理體系,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在倡導全球命運共同體的今天,這種“集體主義”思想體現得更加充分。

這兩種制度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但存在著逆勢與順勢的問題。

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大勢,順勢而為是明智的選擇。那麼“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哪種更適應這個大勢呢?

答案是“集體主義”!只有將地球看作一個整體,將世界各國人民看作一個命運共同體,心手相連,合作共贏,共謀發展,那麼我們才能共同面對各種挑戰,讓人類永遠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這次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對人類的一次大挑戰,也是對“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一次大檢驗,一次大考。

無論是以“個人主義”為主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以“集體主義”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必須登臺亮相,將“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進行最徹底的展示,讓我們看到了兩種制度最真實的一面,也為社會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

下面我們通過兩起“郵輪”事件,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表現吧。

第一起是“鑽石公主號”郵輪事件,第二起是“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事件。

“鑽石公主號”郵輪屬於美國公司,由英國經營,於2020年2月3日停靠日本橫濱港,涉及的三個國家都屬於“個人主義”為主要特徵的資本主義國家。

“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屬於意大利,於2020年1月24日晚來到中國的天津港附近。

我們先來看一下“鑽石公主號”郵輪停靠日本橫濱港後的情況。

該郵輪2月3號停靠日本橫濱港碼頭後,面臨著遊客的去留問題。

由於存在著疫情的潛在風險,2月4日,日本政府首先對和那位香港人有過可能接觸的273人進行了檢測,檢測後發現有10人出現陽性,於是將這10人送上岸進行收治,其餘人員(共計3700餘人,其中包括1300左右的日本人)不得下船,要求從2月5日開始,在船上自主隔離14天。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檢疫官也開始了每天的登船檢測,開啟了漫長的隔離等待和檢測過程。

疫情之下,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中國的“集體主義”

自從第一天確診10例開始,每天的確診人數直線上升,一直到2月18日猛增到542例,且只檢測了2404人,還有一千多人沒有檢測!

直到2月底檢測結束,共檢測出706人確診新冠肺炎!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將近20天的等待過程中,船上密閉的空調環境正是病毒肆虐的理想場所,而船上人員的恐懼心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天天上升,卻缺少食物營養與鍛鍊,這又給病毒以可乘之際。

這艘郵輪關聯日本、美國、英國等三國,這樣的處理應該是相互溝通的結果。他們考慮到了上岸後的疫情風險,卻無視了3700多人在船上的疫情風險存在,這是令人遺憾與鄙視的。難道這是“個人主義”的真實表現?!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天津市政府對“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是怎麼處置的。

載有4806人的“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1月24日駛向天津港,郵輪上有17名發熱病人。

1月24日晚上,接到郵輪請求停靠天津港的報告後,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防控組指揮長於立軍第一時間向天津防疫工作領導小組作了彙報,不久領導小組下達了七個方面的指令:

(1)要求郵輪在適當的地方停下來,拋錨待援。

(2)將國內的最新疫情告知他們。

(3)以最快的速度組織醫療專家和檢疫人員上船進行體溫等方面的檢測。

(4)用最快捷、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保證所有措施順利實現。

(5)如果檢測結果是陰性,立即組織這些人員有序疏散;如果檢測結果呈陽性,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

(6)安置好船上湖北籍,特別是武漢籍的人員。

(7)這艘船不能再出發,取消後續3700多名乘客的船上行程。

事實證明,這七條指令果斷正確。

1月25日零時剛過,醫學專家和檢疫人員共18人迅速登上郵輪,分別對所有人員測量體溫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對測得的17名發熱病人進行咽拭子採樣。

在這過程中,為了搶時間,還動用了直升飛機取送檢測樣本,同時安排警車開道,用最短時間將樣本送往檢測中心,三個小時後得到檢測結果:17人全為陰性!

疫情之下,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中國的“集體主義”

一切無虞後,“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開始進港,並於1月25日晚上八點開始組織船上全體遊客陸續下船。現場秩序良好,遊客情緒穩定,到22:30分左右,3706名遊客全部下船完畢。

在整個下船過程中,天津海關按照程序對遊客再進行逐一拍照和測溫,把好第二道安全關。

下船後,約600人遊客乘坐旅行社大巴離開,約1500人乘坐緊急調度的54輛大巴車前往輕軌各站,約1600人由家人接走或自行離開。其中有35名湖北籍遊客,由於家鄉的疫情不能返回原籍,天津市政府都作出了暖心的安排。

1月26日零時15分,離第一道命令發出整整24小時,“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應急處置工作宣告結束!至今沒有發現一起確診病人。

天津市政府的處置原則是:“快”和“穩”。人的健康、生命在和時間賽跑,處置工作一刻都不能慢;面對複雜情況,不能有失誤、重複,必須穩妥地一次性處理到位。

通過對以上兩艘郵輪事件的處置,讓我們看到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兩種不同的表現,從中讓我們感到:

第一,“個人主義”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安危,而無視他人的風險存在;“集體主義”首先想到的是公眾的風險存在,視他人的安危為己任。

面對“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3700名可能接觸者,是否允許他們下船,日本政府面臨著決策。

在以“個人主義”為主調的制度下,這種決策往往需要投票表決。但無論是全民公決,還是議會決策,讓3700人下船對他們都面臨著重大疫情風險,而不下船在船上隔離,他們認為沒有這種風險,因此,最後日本政府選擇了“讓所有人員在船上隔離14天的決定”。

但他們有所不知,這樣的隔離對船上的人意味著什麼?對陸地上的人又意味著什麼?

在船上,一旦有人確診新冠肺炎,所有人都將面臨被感染的風險,而且時間越長風險越大。

在陸地上,一旦船上疫情擴大,極有可能通過郵輪排汙通道汙染水源,影響陸上週邊日本居民的安全;另外,3700個生命背後的家庭,遍佈世界各地,疫情產生死亡怎麼辦?

同時,船上有1300左右的日本本地人,他們來到自己國家的領土,卻上不了岸,那為什麼要派飛機到武漢疫情重災區接日本僑民回國,難道這是作秀?

美國做的也很絕,明明知道“鑽石公主號”郵輪上有自己的同胞400多人,卻遲遲沒有行動,直到2月17號,才派了飛機過來接人,還對是否要將14個確診美國病人是否允許上飛機商量半天,似乎在說:“感染了這種病毒,那就死在外面算了!”標榜自己人權之上的美國竟然視生命如草芥,真是莫大的諷刺!

看看中國政府是怎樣處置“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的。7條應對措施乾淨利落,始終將船上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他們的安全就是我們的安全,他們安全了,我們才會更安全!

在這樣一種統一的思想指導下,天津市派出了一支強大的醫療專家團隊和檢疫人員,以最快的速度登船檢測(25號凌晨就開始檢測!),與時間賽跑。

甚至動用了直升機與警車取送樣本,最後僅用了24小時,將船上的所有人員從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登岸分流等工作全部處置完畢,其效率之高堪稱典範,最終使遊客滿意,船員滿意。

疫情之下,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中國的“集體主義”

我們全體中國人民為天津市政府的決策和全體工作人員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到自豪。這是“集體主義”的勝利,是命運共同體的勝利,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又一體現。

第二,“個人主義”見風險就退,“集體主義”迎危險而上。

日本派檢疫官上“鑽石公主號”郵輪進行檢測,人員少,速度慢,也沒有醫務工作者參與。

我想:這種性命攸關的大事,應該盡全力,重快處置為上,為什麼日本做不到呢?難道真的視船上人的生命為草芥?應該不會!

因此,唯一的原因就是沒有人願意上船,政府也沒有進行動員,除了檢疫人員的職責所在外,幾乎沒有人願意冒險。

天津市委派了18位醫學專家和檢疫官,分頭檢測,並想盡各種辦法以最快的速度作了採樣,在第一時間通過直升機送樣本上岸,再通過警車接力開道,一路狂奔送到檢測中心。

這是什麼精神?這是“集體主義”的精神,是救死扶傷的精神,是生命至上,人權至上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武漢、湖北保衛戰中體現得更加充分。

疫情之下,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中國的“集體主義”

來自全國各地的4萬多名白衣戰士逆向而行,深入重災區武漢、湖北,與病魔搶奪生命,與時間賽跑。

他們顯然知道去了有可能回不來,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勇敢地衝了上去。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自我犧牲精神是“集體主義”的核心所在,激勵著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戰疫情。

第三,每當災難來臨,“個人主義”買槍買子彈,保護自己的小家園;“集體主義”眾志成城,共同面對災難,保護共同的大家園。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美國電影《傳染病》,講的是傳染病暴發時,美國人的所作所為,最常見的是打、砸、搶,即打擊欺負弱者,砸爛、焚燒物品建築,搶劫商家財物。

當然,這是電影,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至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社會面對災難來臨時的國民心態。而對於當前的疫情,美國已經確診100多例,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美國人不但搶購食品、口罩、消毒液,而且還購槍購子彈,目的只有一個:保護自己的小家園!

而在我國,每當災難來臨,首先衝上去的往往是解放軍指戰員和專業人士,在黨中央的統一指揮下行動。全國上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團結一心,共同應對災難。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是活生生的兩個例子。

疫情之下,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中國的“集體主義”

當前全國上下在中央的統一指揮下,眾志成城,各司其職,守護著我們共同的大家園。如此團結一致的行動,恐怕世界上難找第二家,這是“集體主義”的精神力量!

第四,面對這次的中國疫情,美國的“個人主義”做得最絕的是落井下石;而面對他國的疫情,中國的“集體主義”則伸出援手,視他國為命運共同體,盡力幫助他們共同應對疫情挑戰,度過難關。

在這次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美國的落井下石案例太多了。

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稱:中國疫情“有利於”加速工作機會迴流美國;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說:西方國家要共同抵制中國華為的5G,因為這是共產黨通過華為在輸出社會制度;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則到處抹黑中國,到處宣傳中國威脅論等等。

好在世界各國逐漸認清了美國的嘴臉,開始與美國漸行漸遠。

而中國,面對日本、韓國、伊朗、意大利等國的疫情,主動出手,不論是物資,還是技術,都給予全力支援。特別是伊朗,國內醫療物資嚴重缺乏,技術落後,中國及時提供所需物資,及時派出了醫療團隊,幫助伊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之下,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中國的“集體主義”

無論是中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是支援他國幫助應對疫情,中國充分體現出了一個負責人大國的風範,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樹立了典範。

結束語: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鏡子,不但照出了人性的善與惡,真與假,是與非,而且讓我們看到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兩種不同表現形態,看到了兩種力量的碰撞與衝突。可喜的是,“集體主義”精神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推廣和踐行。

面對孩子們的成長,面對疫情期間“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上述表現,我們的教育應該怎麼做,我想答案應該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