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喝這碗毒雞湯的人,你該醒醒了


01

同事小A偷偷跑來問我:“姐,你以前去的那個地方還要人不?我想趁這個寒假去上點課。”


我說:“年終獎不是才發嗎?怎麼又沒錢了?”


“唉,全部還賬了,不掙點錢都不知道這個年怎麼過?”


小A因為前幾年愛打麻將負債十多萬。看她也在努力地掙錢,居然還沒有還清。


小A說原本是早就可以把賬還清的,結果每次手裡有了錢,不是給自己添置不少化妝品,就是買衣服買包包,還辦了健身卡,寒暑假小長假,旅遊一次沒落。


年底她認真的算了一下,發現自己還有好幾萬的缺口,這才慌了起來。再也不敢用了,把獎金一股腦兒地還了債,準備利用假期好好補點課。


我說,如果你意識不到攢錢的重要性,掙再多也是白搭。掙得越多,花得越多,債永遠還不清。


她說:不是說錢是掙來的,不是攢來的嗎?我說:你現在還被這毒雞湯毒害著呢?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錢一定是攢出來的。

還在喝這碗毒雞湯的人,你該醒醒了


02

曾經的我,也是“對錢是掙來的,不是攢來的”這句話深信不疑。所以工作幾十年都是想方設法去掙錢,有多少花多少,從沒想過攢錢。


我父母的工資加起來沒有我一個人的工資高,但是,每當需要錢的時候,總是他們拿出錢來幫我應急。


記得,我女兒高三那年參加藝考培訓,培訓學校要求一次性交15,000塊學費,而我當時只拿得出5000塊,剩下的只有找我父親借。

我父親拿出的一萬塊錢,不知道已經在櫃子裡放了多久,摸起來是潮的,錢都變得很厚,很綿,最後把人家的點鈔機都卡壞了。


我媽就經常說:我一個月要是有你這個收入啊,我做什麼都不會跟別人去借錢。那時候我還嫌他們的思想落後,堅信錢是掙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不願意攢錢的人,一般都想掙快錢,貸款去投資,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到了自己的收入還不上的時候,都還沒有想過省錢的事,心想大不了把房子賣了。

結果房子賣了,又去美容院辦了幾萬塊錢的金卡,去照了一套1萬多的藝術照,美其名曰:“錢可以掙,人不保養就來不及了。照片現在不照,以後就沒這個樣子了。”


到最後手裡已經沒有可以變現的東西時,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只有省吃儉用一條路可走了,才痛定思痛,走上了攢錢的道路。


通過攢錢,每個月都有盈餘,居然一年也攢下了大10萬,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還在喝這碗毒雞湯的人,你該醒醒了


03

世界上有兩大財富觀,一為猶太人的“錢是賺來的”,一為華人的“錢是攢來的”。


曾經有一段時期,大家都把猶太人的財富觀奉為神明,堅信“錢是掙出來的,而不是靠省。”


巴菲特就說過,“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不會有精力培養一個掙錢的腦袋,所以你窮得很穩定。”


這句話成了“千手觀音”們的口頭禪;成了血拼一族買買買的最佳藉口;成了及時行樂者的至理名言。這句話讓只滿足於眼前慾望的人們找到了心理安慰。


這種鼓動人們花錢的思想讓很多人深信不疑。當然,也斷送了很多人的財路。比如我,本來可以早十年過上比現在好很多的生活。


老子在《道德經》裡講,“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實際上,勤儉節約才是美德,可以養人的道德。有句話說,不要把花錢的能力當做賺錢的能力,不要讓花錢的速度大於賺錢的速度。


就像一個水池裡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一樣。水池裡水的多少決定於出水管的大小。如果出水管不擰緊,你進水管的水再大最終都會存不下多少。況且你也不能保證一直有源源不斷的水進。


就是巴菲特,他的投資方法也是:“儲蓄,投資,再儲蓄,再投資。”他提倡的是用錢生錢,還不是一味地掙錢去消費。而錢生錢的啟動資金就必須依賴儲蓄。


中國臺灣富豪王永慶曾經說:

“當你有了一份工作,別總想著賺錢,更要懂得把賺來的錢攢下來、存起來。賺來的錢不是你的,只有攢下來、存起來的錢才是真正屬於你的。”


在日常生活中,王永慶也是十分的節儉,他非常重視存錢。當年,他就是靠存錢才賺到了最初的資本,走上了創業發家之路。

還在喝這碗毒雞湯的人,你該醒醒了


04

節儉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中國傳統的美德。不過,仔細觀察社會你會發現:越有錢的人越節儉,沒錢的人越鋪張。


很多富人一雙皮鞋穿很多年,開二手車,住在幾十年的老房子裡,反而是很多不怎麼有錢的人卻“窮精緻”,刷信用卡來買奢侈品……


這些人樂於享受消費的過程,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未來收入,以及家庭生活水平。在我們還在以工資收入作為主要經濟來源時,每次消費都是在消耗你的寶貴資本。


《鄰家的百萬富翁》一書裡就提出:

節儉是財富積累的基石。


大約70%的百萬富翁表示他們一向節儉。經過大量的調查證實,百萬富翁的錢就是通過省出來的。


真正的有錢人都是低調的,他們不需要也沒有動力去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地位。即便是過著節儉、平凡的日子,他們中有92%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感覺非常滿意。


李嘉誠就說過: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以不一樣的眼光看待生活和錢,讓富翁們長期保持高度的自制力。正是這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隨著他們財富積累得越多,理財知識積澱得越深,逐漸形成了一套溫和的、穩健的投資組合,這時他們早已擺脫了金錢的束縛。


金錢並無好壞之分,區別它善惡的是人的價值觀。它本是一種為了讓生活更好美的工具,我們要成為它的主人,而不是為之所困。


如果你掙錢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或擁有更高消費的水平,那你會陷入“賺錢—消費—再賺錢—更高消費”的死循環中,過著沒有自由的生活。


“錢是掙來的,不是攢來的”,正是一碗名副其實的毒雞湯,就是阻擋我們通向財富自由的巨石。


05

錢是掙來的,更是攢來的。


沒有原始資金的啟動,又何來“掙大錢”的可能性。“空手套白狼”哪裡是我們普通人可以駕馭的?


就像我,覺得攢錢太慢,去投資自己根本不瞭解的領域,最終讓自己血本無歸,好幾年都緩不過來。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積累財富的第一步,就是要積累原始資金,再通過不斷學習理財知識,打造自己的投資組合,實現經濟獨立,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多掙、少花,錢生錢,這是財富自由的三部曲。但是如果你還沒有培養起攢錢的習慣,開源的意義就不大,多掙只能讓自己的一時爽,一世涼。


其實,一個人只要有了金錢和經濟意識,無須花太多時間,就會變得精明起來,無須掙很多也一樣可以過好下半生。


財富不是你掙了多少,而是你還剩多少沒花。省下的錢就是掙下的錢。


所以,不要再被毒雞湯毒害了,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讓自己成為一個高財商的人,才是勤勞致富的不二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