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法釀製貢酒的寧波人悟出水的“軟硬”奧祕

以古法釀製貢酒的寧波人悟出水的“軟硬”奧秘

李召寶與兒子一起研究釀酒古法技藝。

以古法酿制贡酒的宁波人悟出水的“软硬”奥秘

冬釀的晚稻糯米。

在江南地區,“冬釀”一般指的是糯米酒(也稱糯米黃酒),老底子“冬釀”是一件充滿儀式感的大事,家家戶戶會用新割的晚稻糯米釀酒,酒成之時便近年關,故冬釀酒也被稱為“年酒”。

寧波古稱明州,明州物產富饒,酒香氤氳,在源遠流長的中國酒文化史上,寧波酒曾有過輝煌的歷史:據考證,距今約五千年的餘姚河姆渡人已有了飲酒活動。唐代明州城酒師王可交“所釀之酒,世間不及”,明州酒自唐宋以來成為“歲歲進奉”的貢品。

然而上世紀70年代後,隨著國內釀酒企業追求速度與產量,以麥曲、根酶菌等發酵取代傳統的白藥發酵,以鐵桶大罐發酵取代缸埕露天堆集發酵,仿學現代化的紹興酒工藝,寧波酒逐漸失去了“老底子的味道”。

在寧波,有這麼一位農村“奇人”。他潛心鑽研、傳承寧波酒的古法技藝20餘年,終於破解出美酒傳世的神奇“密碼”,初中畢業的他卻在全國刊物上發表了《中國釀酒史考新論》《中華第一酒探源》等20餘篇學術論文。

他還是典型的實幹派,說幹說幹,研製出的寧波冰糯酒澄黃透亮,口感濃郁香醇,與史料記述的中華第一酒——酎酒高度相似。去年又研製出“活化神酎酒”,受到全國業界大伽的刮目相看。

冬釀季節,記者輾轉來到海曙區洞橋鎮王家橋村的一家老酒坊,採訪了這位農村“奇人”。

酒有生命,白藥技藝是關鍵

1966年出生的李召寶是洞橋人,個頭中等,健談好客。李召寶最初從事農業育種工作,因善飲結緣酒文化研究後一發不可收拾,以致到了痴迷的地步。

在酒坊裡,記者見到兩長溜的釀酒大缸,顆粒飽滿的新糯米浸泡在泉水裡,老師傅用“白藥”拌勻發酵,開耙降溫——所有流程全部用古法配製釀造。

“酒是有生命的,好的釀造需要讓酒自然地成長、成熟。”李召寶告訴記者,手工釀酒難度大、週期長、成本高。機械設備釀造發酵期只需15天左右,而手工釀酒發酵期約50余天。但他認為,手工釀造的酒與現代化大罐快速發酵的酒有區別,為了酒的品質,李召寶寧願選擇低產的手工釀造。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研究,李召寶總結出“奉糯、它山泉、白藥”是歷史上寧波酒至尊品質的三大法寶,其中“奉糯”是原產於奉化平原的優良糯米,粒大圓潤;“它山泉”是指它山堰下游的水源,自古為寧波人釀酒首選;而“白藥”技藝最為關鍵,其重要性好比汽車裡的發動機,可惜好的白藥已極為稀缺。

李召寶告訴記者,寧波酒之所以成為貢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寧波酒掌握了“白藥”的獨門核心技術。即使現在聲名顯赫的紹興酒,當年釀酒的核心技術也靠寧波提供,直至民國時期“紹興產酒雖多,其藥皆購自甬坊”(據《鄞縣通志·博物志》)。“白藥”是用上等白秈米、酒麴、辣蓼乾草粉末及辣蓼草浸出液混合發酵製成。

為了尋找地道的白藥菌種,李召寶曾10多次深入四明山腹地調研,翻看一家家釀戶的酒缸,從零星殘存於民間的自釀中發掘線索。他還發現,“白藥”中用到的辣蓼有多個品種,其中葉片帶毛的“尖葉旱辣蓼”品種最為正宗,藥力最大。

酒缸裡的酒醪在製作過程中會升溫產生髮酵聲,“當釀酒房裡幾十個酒缸同時發酵,那聲音連成一片,像春雨的沙沙聲,酒房裡暖暖的,飄著酒香,那感覺妙不可言。”李召寶的夫人徐群英是嘉興人,多年的釀酒生活讓她愛上了這一行業,她向記者如數家珍。

悟出水的“軟硬”奧秘

1993年,時年27歲的李召寶做了一件“出格”的事——註冊創建了當地第一家民辦科研機構——鄞縣現代農業合作研究所。研究所開設了“100%純糧寧波千年貢酒釀造技藝挖掘與傳承”的課題,曾多次選送黑米、香米、糯米等數十個品種參加國家航天衛星育種實驗,培育“奉糯”釀酒專用米等良種。

經過不斷的對比試驗,李召寶還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什麼樣的水是釀酒的“香泉”?

紹興黃酒之美離不開鑑湖水,故有“黃酒出鑑水”之譽。關鍵在於鑑湖水鉬、鍶的含量較高,這些微量元素與酒內蛋白質相互作用,產生了大量氨基酸,使酒味愈加醇厚。

據光緒《鄞縣誌·物產》記載,“它山泉可釀,今市中出沽,多以它泉酒為名”。寧波古籍中提到的“軟水之頭、硬水之末”的它山泉,據記載在野貓洞江口的沙子潭,也就是現在的洞橋鎮沙港村與王家橋村之間,位於它山堰下游5公里處的南塘河中,此處一直到清代、民國時仍被視為最佳釀酒之水,下游的釀酒作坊常常撐船來此裝水。

李召寶說,它山泉流經之處確有神奇之處:在它山堰的上游是“中國貝母之鄉”,而下游洞橋鎮是“八戒”西瓜產地,這些特產都有賴於它山泉水的滋養。正是對水質認識的不斷加深,老李的酒坊多次遷址,最終選址在沙子潭邊上的王家橋村,取水全部來自它山泉。

千年貢酒風華再現

初中畢業後,李召寶一直沒有離開過家鄉洞橋鎮,多年的創業歷練與文化行旅讓他具備了“文化研究人”的氣質。他坦言,作為寧波貢酒的首席研究員,他的使命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傳承千年貢酒技藝,重現寧波酒絕代風華。他兒子李思遠大學畢業後回鄉創業,與父親一道從事與酒相關的事業。

據史載,北宋時,明州產的“雙魚酒”因品質最佳而被選作貢酒,一次皇帝品飲明州雙魚貢酒時,見杯中晃動的酒液尤如金色的波浪,賜名為“明州金波”。南宋時,明州史氏為相百餘年,相府建於月湖,月湖船宴極為興盛,時月湖有三島七嶼,號“十洲勝景”,船宴上的明州貢酒遂得十洲春之名,傳頌甚廣。

李召寶發現,被稱為“中華第一酒”的酎酒也與寧波極有淵源,日本清酒、韓國米酒等曾受到寧波釀酒古法的重大影響。他首次提出的“寧波是中國黃酒發源地”觀點曾引起學術界的軒然大波。

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研究,與歷史記載基本相符的“天子酎”酒問世,李召寶將之命名為“明州冰糯”。他攜此酒參加了2007年中國黃酒國際化高峰論壇,當“明州冰糯”在宴席亮相後,驚到了不少業內大佬。古越龍山的胡總專門過來與他交換名片,稱“想不到寧波還有這種好酒”;百歲高齡的中國釀酒泰斗秦含章先生宴後特邀李召寶小敘,原約定只談十幾分鍾,沒想到愉快的交談持續了一個多小時。2008年,“冰糯酒”被評為中國特產,為寧波市至今唯一的國家級特產酒品;2012年,該酒與“古越龍山”“塔牌”黃酒一起獲評“浙江省最佳城市名品”。

採訪當晚,李召寶陪同記者夜探了洞橋的千年古橋百梁橋、惠明橋和洞橋。他說,古小溪鎮(今鄞江鎮和洞橋鎮一部分)是唐時設明州府的州府所在,曾富甲浙東,驛道縱橫,酒坊眾多,酒文化繁盛。

“小小茅臺鎮成為中國白酒的高地,國粹黃酒成了紹興的名片,而洞橋有奉糯、它山泉,曾有歷史上的貢酒輝煌,能否復興成為寧波酒的‘聖地’值得思考!”

在千年古廊橋的夜色中,李召寶將目光投向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