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釣了好多年的魚,我還是第一次碰到這個時節野生鯽魚不吃紅蟲吃麵餌的現象。回想之前也碰到過面餌比紅蟲效果強的時候,但鯽魚還是吃紅蟲的,不想今天,讓我開了眼了。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今天早晨的霧很大,等到十點左右霧稍微小了點了我們才開始出門,即使這麼晚了,路面上能見度也不過十五米,就這天氣出釣,更驗證了我們是不折不扣的“釣魚瘋子”。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今天的目的地是濟陽窪裡王大寺河,去年這個時候這裡魚情非常好,鯽魚密度大、個體也大,基本大半天就可以釣十幾斤的樣子。昨天聽群裡一位朋友說,那邊每天釣魚人不少,所以我們推測又到大寺河出魚的好時候了,所以冒著大霧跑了一百里地前來追尋大鯽魚的足跡。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崔護詩裡說:“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正好可以拿這首詩來形容今天的漁情。河還是那條河,人還是那些人,漁情卻不再是去年的漁情。這大寺河水位下降太厲害了,拿手杆試了試也就半米深,我的長浮漂根本豎不起來。打上窩子,好不容易釣了兩條小魚,還是麻將鯽,隨手放生吧。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跑這麼遠來了,總是不死心。看遠處有人在玩拋竿,乾脆我也伸上了根試試。鑑於這裡水淺,特意用了小一點的鉛墜。“嗖”的一聲扔出去後,仍然需要用好大的力氣把鉛墜從泥裡拽出來,這種釣魚方法確實讓人無奈。點了顆定神煙的功夫鈴鐺“叮鈴鈴”響個不停,提手倒竿一氣呵成,一尾鯽魚躍出水面。雖然比手竿上的稍微大了一丁點,與去年相比總歸小了好多。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一個小時後小胡建議趁早換地方,上魚也不呆在這裡了,就因為水淺。想了想去年老楊溝段徒駭河漁情尚可而且距離這裡只有二十來裡的路,就定那裡了。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看對面河裡的釣魚人,一排一排的。如果說大寺河裡的釣魚人多,好麼徒駭河裡面的釣魚人更多。因為水資源不錯,這裡引吸了商河、濟南、濟陽附近的眾釣友前來垂釣。以前我總感覺我們俱樂部附近釣魚人比別處多,今天這架勢讓我感覺到了無知和自大。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到達目的地已經接近下午一點了,一直在找釣點,連飯都沒吃。這是我們選的釣點,是這一段流域水位相對深的地方。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看到一位老大哥正在上面,在不打擾人家的情況下坐在了他東邊三、四米的位置。西邊一位本地釣友說:“昨天晚上我在這裡打了一瓶酒米,今天早上來晚了,被他佔了。一打聽他是濟南的,人家跑這麼遠來了,就讓人家釣吧。今天可讓他釣恣了,兩根杆子都忙不過來了”。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看人家歲數大,一開始俺沒有打窩,用肉夾饃打頻率。心想:咱年輕啊,拋杆頻率快,漂子也細(老大哥用的是加粗尾),即使他上魚,我一會兒肯定上魚。事實是我確實上了幾尾魚,但明顯感覺速度不如那位老哥快。小胡在東邊和我挨著直接酒米打窩單掛紅蟲,居然半小時沒開竿。

這種情況讓我有點犯嘀咕,抬頭往老哥拉餌盤裡瞅了一眼。吆喝,人家居然用的是純面餌,而且配置了擋針,雖然起竿動作略顯笨拙(可能歲數大的關係),但一看就是一個練家子。

認識到問題就得及時改正,我也學著老者的樣子拿出鯽拉和了款拉餌。三下五除二完成和餌動作,上餌、下鉤、漂動、提竿,魚來了,而且還是雙尾。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找到了癥結,我和小胡有點苦笑,這麼冷的天這野鯽居然不愛紅裝愛綠裝-偏偏認面餌。回想起去年天熱時我來過這裡,大家也是青一色的用面餌,就連歲數大的老者都不用蚯蚓,我有點頓悟。大家一直在這裡用面餌垂釣,隨著時間的拉長,魚兒們也養成了偏愛面餌的習慣。想想釣魚人的力量真偉大,居然能改變這一片魚的就餌習性,這得需要經過多少人的馴化啊。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同樣是徒駭河,向東三、四十里開外的惠民李莊段鯽魚就吃紅蟲,這裡卻不行,你說可樂不可樂?今天幸虧帶了包面餌,要不然還真得交待在這裡。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用上純拉餌後效果明顯比之前單掛紅蟲和肉夾饃好了許多。只不過時不逢時,下午已經過了上魚高峰期。身邊濟南老哥說:早來的時候口可好了,下午直接就不行了。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小胡不甘心,甩上了拋杆,甩到對岸無人的地方才好不容易用紅蟲釣了一尾鯽魚。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全神貫注的時候往往時間過的最快,感覺一愣神的功夫已經下午三點多了。換面餌後我們僅僅才釣了一個半小時,對這樣的收穫也能接受。

一日兩遷,野生鯽魚居然不給面子,不吃紅蟲專吃麵餌兒

臨走的時候撿了一件地叉,這是哪位大神兒丟的武器?

總結:

1、大寺河最近水位下降厲害,魚兒個體偏小,適合用拋竿作釣。不過路上聽當地釣友說東邊水位深一些,可能那邊魚情能稍好一點。

2、一方水土養育一方魚。比如今天我們去的這段水域,魚兒居然養成了偏愛面餌的習慣,所以我們也要入鄉隨俗。

3、今天跑了二百多里地,感覺釣魚資源越來越匱乏了,好多地方水都很少甚至乾枯了,如果我們這邊水庫像南方那樣對外開放就好了,那將是釣魚人的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