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教师,你一定要熟悉他

孔子(前551-479),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关于著作的考点

与孔子最有名的一本著作,大家都会很熟悉——《论语》,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一本著作并不是孔子编写的,而是孔子弟子们对各自与老师交流沟通的记录,然后汇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孔子思想最重要的材料。当然,《论语》当中的很多名言是要求我们记忆,并了解体现的教育思想的,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就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这个很简单,启发一词就蕴含其中。而且,孔子在历史上最早提出启发性教育,比希腊的苏格拉底要早几十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说的就是只要你身正,不用命令别人,别人也会跟着做;你本身不正,即使命令别人,别人也不会去做,所以体现的是榜样示范。

“力行而近乎仁。”努力按照道德规范去进行实践,就接近于仁德了。要求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认识依靠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证实。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

当然,关于《论语》的考点还有较多,这里只列这几个,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买一本读一读。

其次,就是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的教育传统,先采择了有用内容,又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应学科,编纂成的教材有六种。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种教材,各有各的教育任务,《诗》教人态度温和,性情柔和,为人敦实;《书》帮助人通晓历史,了解先王施政之礼,不至于乱做评论;《礼》教人恭敬严肃,不会做事没有节制;《乐》诗人袭胸宽敞,品行善良;《易》教人知道事物之理的精微,不至于伤害他人;《春秋》教人知道如何用辞得体,做事有原则。

孔子观点的考点

①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重要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其次,教育能发挥重要作用,要建立在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之上。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打破了当时贵族对于教育的统治,为人人应当接受教育提出了理论依据。同时,孔子大力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②实施启发教学,重视因材施教孔子认为不论知识的学习,道德的培养,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遇事思考的习惯,独立的能力。孔子善用启发教学的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同时孔子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教育工作之中。成为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行因材施教,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孔子了解学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谈话,二是观察。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全面了解学生。孔子会对学生做出评价,如学生缺点“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优点“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③树立教师典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强调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重视自身的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有对学生、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为学生服务。以教为业,以教为乐,“诲人不倦”。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我们对其思想的学习,不能完全照搬就用,而是要正面、全面的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批判的继承孔子留给我们的思想、教育遗产。

想考教师,你一定要熟悉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