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健美運動員鍛鍊胸肌的時候不做俯臥撐,而是選擇器械?

肉鬆大卷不要胖


剛開始健身的時候我也是很疑惑,我就問教練“俯臥撐這麼好的動作,健身房裡怎麼沒有人練?”,教練蔑視一笑“俯臥撐只能算是練習胸肌入門”,後來買了課訓練了一段時間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分以下幾點闡述:

對稱美學

一般練習俯臥撐一段時間後,多數人的左右胸肌會發展不對稱。主要原因是力竭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讓右邊多發力(左撇子除外),造成右側胸肌比左側偏大。


但在健身房如果使用啞鈴,左右側重量一致,組數一致,則能改善左右胸肌不對稱的情況。很多健身的人都是通過這個方法來改善胸肌不對稱的問題。

增肌效果

健美運動員力量較大,普通的俯臥撐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比如90KG的專業運動員大概能舉起150KG槓鈴做組。如果換成俯臥撐,大概舉起的槓鈴重量為70KG。運動員需要更大的重量來刺激胸肌,促進肌肉生長,俯臥撐已經達不到要求了。


練習部位全面

胸肌分為上胸,中胸,下胸,中縫幾個部位,單一的俯臥撐訓練,很難完全刺激到這麼多肌肉。如果換成器械,則可以輕鬆的刺激到各個部位的肌肉,讓胸肌更有效率的增長。

上圖的龍門架可以通過不同的動作練習到上身的絕大多數肌肉,這就是器械的好處。


海綿獵手


自重訓練對於胸部肌肉的鍛鍊多在於肌耐力,可能整體線條上比較好看,但是局部的肌肉很難凸顯出來……

——換句話說,肌肉塊不夠!

健美運動員要求的是肌肉塊,並不是說不注重整體線條。

相對於整體的線條,更加註意局部的表現,尤其是肌肥大


肌肉肥大訓練,可以進行金字塔或者倒金字塔,重量遞增遞減的刺激……使原有的肌肉撕裂,同時補充定量蛋白質。

當然只是舉個例子,增肌訓練的方法有很多~

目標不一樣,所採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我們一般人更注重的是整體形態,對於局部的肌肉沒有過度的追求,所以可以多進行自重訓練,或者中輕重量多組數訓練。



一般人能夠達到上面的身材已經差不多了!

我是運動營養師Bruce,歡迎關注私信,瞭解更多的運動健身和營養方面知識


營養師Bruce


是否選用俯臥撐也不是絕對的,在菜鳥階段選擇俯臥撐還是可以的。隨著力量水平的提高,學員需要不斷給自己加碼,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水平不斷提高。

有些人做俯臥撐一次可以達到100次以上,這個時候繼續練習俯臥撐對於增長肌肉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據研究,刺激肌肉生長最好採用8—12RM的重量,即傾盡全力也最多能完成8—12次的重量。

如果你發現自己可以標準地完成30幾次俯臥撐了,你就需要給自己增加難度了。你可以把腳部墊高,這樣可以增加不小的難度,又使你的上胸部得到有效的刺激。你也可以逐步過渡到雙槓臂屈伸,完全靠雙臂支撐起全身的重量。

應該說主要就靠這兩個動作,我讓自己的胸肌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隨著你的水平不斷提高,這個時候你可以考慮用槓鈴或啞鈴臥推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訓練。歡迎各位大俠發表評論!


老而彌帥


胸部作為大的肌肉群,需要比較高的強度刺激才能有明顯的增長。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大重量去刺激胸肌,造成更多的肌纖維撕裂,才能讓胸肌更厚更美觀。

俯臥撐雖然是鍛鍊胸部的王牌動作,但是一個人在做俯臥撐的時候,只相當於負重了自身70%的體重。那對於有訓練基礎的人來說,這個重量已經偏輕了,達不到對胸肌刺激的作用。


一個有經驗的訓練者一般可以臥推1倍以上甚至1.5倍體重的重量,那時候俯臥撐就無法滿足他對於胸肌訓練的要求了。所以在健身房,基本上很少有人通過俯臥撐來鍛鍊胸肌。


還有一個原因,是胸肌鍛鍊也需要針對上胸、中胸、下胸和中縫這幾個不同的部位,需要通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動作才能徹底全方面地鍛鍊到胸肌。比如:

  1. 上胸:上斜臥推
  2. 中胸:臥推
  3. 下胸:臂屈伸
  4. 中縫:飛鳥

而俯臥撐由於角度的固定,只能更多地侷限在中胸,長期只通過俯臥撐進行胸肌鍛鍊,

一是難以增加胸肌整體厚度

二是由於角度固定,很容易造成中胸特別突出,胸部練不方偏圓比較難看的狀況。

因此,只要是有經驗的健身訓練者,都會更多地以槓鈴啞鈴和器械而不是俯臥撐來鍛鍊胸肌,不過俯臥撐作為一個輔助動作還是能起到很好的肌耐力訓練的作用,可以放在訓練中的一環。


小何如何練


對大部分人來說,俯臥衝就足夠了,關鍵是要堅持,堅持。什麼左右不平衡,上下胸都是浮雲,都是健身教練賣課的說辭。


1520066289


對於普通人健身來說,俯臥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動作。

但對呀健美遠動員,只適用於熱量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