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苗木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培育好的苗木,不是隻播種澆水灌溉這麼簡單的。培育好的苗木不僅要播種灌溉,還需要從選種開始一步步的耐心、細心培育。過程大致為選種——選地——耕地——催芽——播種——施肥——管理等步驟。

選種

目前苗木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可以選擇綠化苗木裡面適合當地土壤生長、易成活的苗木,選擇的種子可以對母樹進行採集,從母樹採集的種子充實飽滿,苗木的適應能力強、生長髮育良好。選擇好母樹後,待種子充分成熟時選擇發育正常、果形端正的果實採集種子。果實採收後堆放軟化後取種,注意不要堆放時間過長,以免堆積生熱,損壞種子。

選地

苗木尤其是幼苗生長所需要的水分、養分等等都是由土壤提供的,所以土壤決定了苗木的質量。選擇土質疏鬆、透氣性好、無病蟲害、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是培育苗木的基本。再根據不同苗木對土壤PH值適應力不同來選擇PH值適應的範圍合適的土壤。一般針葉樹苗適宜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生長,一般闊葉樹苗適宜在中性或微鹼性土壤生長。鹽鹼土不可作為圃地,鹽鹼土裡面所含的鹽分和鹼性土壤會對苗木根系吸收營養產生影響以及毒害苗木。如果所在地區土壤均為鹽鹼地,可將土壤調和至中性再培育。圃地的位置要選擇交通方便、適合大車運輸、附近有淡水的地方,同時也是造林地區。這樣培育的苗木不僅適應造林地區的環境條件,也減少了長途運輸導致苗木壞死的可能。

耕地

耕地的主要目的是對土壤施肥、撒藥、讓土質變得更加疏鬆,這樣有利於根系的生長。耕地時要注意行間距,行間距儘量保持在1.5-2米左右,這樣有利於通風,讓苗木呼吸更多的空氣。

優質的苗木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催芽

催芽一般選擇的方法師浸種催芽,將種子放入溫水中浸泡,若有黏液要將黏液清洗掉,反覆幾次後,在器皿中放入一塊溼布,將種子放進去後再用塑料薄膜覆蓋。每天觀察,及時更換溼布,一般三四天就可發現長出小芽。要注意保持溫度。

播種

播種的時間可以選擇在4月份左右,可根據當地地區環境等因素更改。目前常用的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點播三種。播種的方法因樹種特性、育苗技術和自然條件等進行選擇。

(1)撒播

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在苗床上或壟上。撒播主要用於一般小粒種子。撒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單位面積產量苗雖較條播高,苗木分佈均勻,生長整齊。但撒播用種量大,一般是條播的兩倍;另外撒播苗木撫育不便,同時由於苗木密度大,光照不足,通風條件不好。使苗木生長細弱,抗性差,易染病蟲害。

優質的苗木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2)條播

一般播幅(播種溝寬度)為2—5米,行距10—25釐米寬幅條播播幅寬度為10—15釐米。為了適應機械化作業,把若干播種行組成一個帶,縮小行間距離,加大帶間距離。由於組成的行數不同,可分為2—5行的帶播。行距一般為10—20釐米,帶距30—50釐米;距離的大小因苗木生長快慢和播種機、中耕機的構造而異。播種行的設置方法,可採用縱行條播(與床的長邊平行),便於機械作業;也可橫向條播(與床的長邊垂直),便於手工作業。

(3)點播

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穴播種,或按行距開溝後再按株距將種子擁於溝內。點播主要適用於大粒種子,如銀杏等。點播的株行距應根據樹種特件和苗木的培育年限來決定。播種時要注意種子的出芽部位,正確放置種子的姿態,便於出芽。點播具有條播的優點,但比較費工,苗木產量也比另兩種方法少。

施肥

施肥可根據不同苗木對肥料的需求不同來選擇,苗木施肥一般選擇化學肥料或是有機肥。施肥最好選擇天氣晴朗,土地乾燥且溫度高的時候。這樣做苗木根系生長旺盛、吸肥量高。不同土壤也要採用不同的肥料,一般土壤都是以氮肥為主再以磷鉀肥為輔。根據土壤的不同來選擇比例。

優質的苗木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管理

苗木的田間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苗木行業有句話叫“七分管理,三分修剪”,修剪也可大致歸為管理中的一種,可見管理對於苗木培育是多麼的重要。苗木的管理可大致分為防治病蟲害、休閒論作、修剪整形三種。

(1)防治病蟲害

在苗木出土前要保持土壤溼潤。待苗木出苗率到30%左右時,及時做好病蟲害和草害的防治。對於病蟲害的防治,要根據嚴重程度和當地實際情況,採取多種方法進行綜合防治,比如人工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輪流使用。

(2)休閒輪作

育苗地休閒輪作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結構,也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休閒是恢復苗圃地肥力的有效辦法。經過一次苗木培育後,圃地肥力必然降低,為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苗木質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起苗後,將苗圃地閒置一年。待雜草腐爛在土地中後在進行耕種,這樣可以恢復土地肥力,保障苗木質量。

(3)修剪整形

全冠苗是目前呼聲最高的標準之一,自然、美觀、成景快是全冠苗最大的優勢。當然,完整緊湊、豐滿均勻、層次分明的全冠苗可不是那麼好培育的,其關鍵就在於修剪整形。而修剪整形主要有拉枝、抹芽、短截、疏枝、摘心、傷枝、化學修剪等。

拉枝選用拉引的辦法,使骨幹(枝條)或大枝紺改動本來的方向和方位,按預訂的方位、幹形持續成長。常用拉、扭、曲、彎、牽引等辦法到達所需樹苗的形狀(幹形)。如羅漢松、榕樹等樹苗的外型。

抹芽為的是節約養分和幣形上的需求,使剩下的枝芽能正常成長。如:蝴蝶果、人體面、盆架子,枝幹上萌生為多芽,要及時抹除方位不適宜的芽。

優質的苗木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短截剪去枝條的一部分,通常在疏枝前可選用短截的辦法去掉強枝的1/3-1/2, 然後到達推進骨幹的高成長。

疏枝從枝條或枝組的基部將其悉數剪去稱為疏枝。疏枝後使留下的枝條成長態勢增強,養分面積相對擴展,樹冠的通風透光得到改進,有利於其成長髮育。留枝的準則:寧疏勿密,散佈均勻,支配合理。要注意疏去穿插枝、堆疊枝、直立枝、下垂枝、病蟲枝,要常常疏除阻礙骨幹成長的競爭枝。

摘心摘去枝條的成長點頂芽。摘心後促生分枝,然後到達平衡枝勢、操控枝條成長的意圖。

傷枝多在成長季進行,對部分影響較大,而對整個樹木的成長影響較小。環剝用刀在枝幹或枝條基部的恰當部位環狀剝去必定寬度的樹皮,可在一段時間內阻礙枝梢糖類向下運送有利於環狀剝皮上方枝條養分物質的積累和花芽分化。

化學修剪,首先對於幼齡苗木,要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其形成一定的樹體結構和形態。其次,對大苗來說,需要通過各種修剪手段,使苗木在完整的樹體結構和形態基礎上,在適當的位置長出適量的枝條,形成飽滿的樹冠。在日常中,常見到一些樹幹筆直,但主枝的分佈卻不均勻,都生長在一個軌跡上,得了“卡脖子病”。這種情況是因為忽視了主枝的選留而形成的。這樣影響樹冠的開張。正確的方法是,在選留生枝時,要在不同方向選留粗壯的新生枝條作主枝培養,所選留的枝條必需分佈均勻,而且要上下錯落,這樣做樹冠才能更好的開張。在實際生產管理過程中,幼苗應輕修剪重整型,長大後則要整型修剪並重,這樣才能培育出樹形美觀、樹冠飽滿的苗木。

本文整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