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有一座墦冢山,聲名遠揚有兩個原因,你知道嗎?

寧強縣北有一座聞名海內的墦冢山。其所以聲名遠揚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墦冢山的南側為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發源地;另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傳說了。

東皇溝和皇姑洞宋文富 (蒐集整理)

墦冢山的北面有一條長几十里的峽谷,谷間溝水自東北向西南涓涓流去,叫東皇溝。東皇溝的中部有一孔巖洞,名叫皇姑洞。

洞外古木參天,奇峰峭立,林間山花野草四時更迭常新,遠遠望去,宛如宮闕牌樓,映襯著永不衰敗的彩飾;洞內被鐘乳石裝扮成天然的宮殿。真有點像金枝玉葉的神秘住所。

那是五代十國的時候,當時寧強地帶屬後蜀的領土。蜀帝孟昶有個十五、六歲如花似玉的妹妹叫孟芙蓉,號稱芙蓉公主。因先帝孟知祥早死,孟昶為感其父王開國宏恩,對芙蓉公主倍加愛護。

為討芙蓉公主歡心,下令在京城成都遍植芙蓉。夏末秋初,整個蜀都繁花似錦,簡直成了花城香海。從此,成都就有了“芙蓉城”的雅號。

宁强有一座墦冢山,声名远扬有两个原因,你知道吗?

芙蓉公主雖然天資聰穎,美如天仙,但身體纖瘦,弱不經風。儘管宮廷日日瓊漿玉饌,她每頓總是吃不下幾口,不時感到胸滿腹脹,疼痛起來捧心蹙眉。儘管形若西子美,人比黃花瘦。

太醫用盡了回春之術,總難治好公主的頑疾。蜀帝見公主衣帶漸寬,容顏日損,心中焦灼萬分。他想,公主年紀輕輕的若有個風雲不測,怎麼對的起先帝的在天之靈。

於是大會朝臣商議,在千里蜀國頒旨,徵召聖手名醫。凡能使公主病情減退的,賞金千鎰,高官得坐,駿馬任騎;若能使公主玉體康復,情願和他平分天下,共管蜀國。

旨意很快傳到了寧強。一天,一個叫劉宏的瘸腿皮匠,挑著補鞋擔子,一跛一跛地走近城門,只見簇擁著一群人 ,立腳翹首看那城牆上貼的金黃告示。

聽人議論,知道那是宣示皇上旨意;再一打聽,弄清告示上說的是公主染病,皇上懸賞請醫的事兒。劉宏不禁“唉”了一聲,說道:“我當是啥事!我經常犯的病就和那芙蓉公主得的差不離。可我從來就沒有瞧過醫生。發了病,只須在路邊、崖畔扯幾味草藥。一煎一喝,放幾個響屁就立即見效,何須如此搖旗吶喊。”於是,冒冒失失走上前去,“哧哧”兩把扯下告示。

這時早有看守的衙役、縣吏上前施禮。因為這是聖醫應召,豈敢怠慢。劉宏被引見了縣官。縣官也和他稱兄道弟,平起平坐。本來要給他換上逍遙頭巾、垂袖藍衫,劉宏硬說他穿慣了布衣短褐,戴慣了氈帽,踏慣了草鞋,那些七長八短的穿戴反而不方便。縣官不敢強求,由他穿著隨身衣服,坐上四抬綠絨大轎,日夜兼程,直奔蜀都。

蜀帝聞奏,忙整冠拂衣步下丹墀迎接。劉宏走下轎來一看那金碧輝煌的宮殿,威武雄壯的儀仗,花枝招展的宮女,以及層疊櫛比的樓臺亭閣,一時又驚又喜,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也不知上前參拜皇上行君臣之禮。蜀帝見劉宏腿瘸背駝,衣服襤褸,形如叫花子,卻如此傲慢;連我這一國之主都不在眼裡。

雙眼轉動,正要發怒;但他畢竟是個開明的君主,一想,這興許是上天派的神醫下凡,故做此狼狽傲慢之態,來驗我是否心誠。於是轉怒為喜,絲毫不怪劉宏的罪,還立刻賞金牌、賜御宴接風。

朝宴結束,劉宏聽了太醫院關於芙蓉公主病情的稟報,看了給公主治病用過的處方,這才知道事情複雜難纏。天啦,給公主用過的珍貴藥品不下百種,像那人參、鹿茸、靈芝草根本不在話下。

就是連人家倒掉的藥渣渣也比他劉宏扯幾揹簍草草藥頂用,劉宏如坐針氈,但又得強做鎮靜,時不時糊里糊塗點點頭,或者莫名其妙的用硃砂筆畫幾個圈兒。天知道他點頭、畫圈表示的是贊同或是否定,太醫們豈敢妄加惑疑?只認為這是聖醫的玄妙天機,凡夫俗子不可揣測罷了。

太醫稟報完畢,接著到芙蓉公主住的蘭蕊閣診脈。一進蘭閣,幽香襲人。公主首先吩咐:“聖醫免禮!”公主伸出了新藕般的玉腕,手一觸摸,別有一種溫香透人心脾。劉宏使皮刀錐子,針頭麻線倒是行家,今天卻偽裝起來診起脈來:何況他拉的又是一位金枝玉葉的手腕,心裡著實有些慌亂。他擔心他跳動的過於厲害的心,會突然迸落在胸前。

從蘭蕊閣出來,劉宏心裡毛焦火辣,山珍海味吃不下,龍井香茶飲不成。他想開個處方搪塞搪塞,求個脫身之計,儘管太監早已伺候好文房四寶,奈何他藥名沒記下幾味,斗大的字認不了幾升。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這已是第三天的過午時分,劉宏還是拿不出回春的妙術,治病的良方,焦急萬狀,獨自坐在貴賓館裡摸腿摳腳,消磨這難耐的時光。摸著摳著,腳上、腿上多時積下的塵土汙垢搓成了許多大大小小黑油油的丸粒,紛紛落下。

這黑色丸粒慢慢推開了劉宏滿臉愁雲。不多時,他召見宮女,轉交給芙蓉公主三個錫箔包兒,說是“養胃靈寶丹”每天一包,用百花晨露沖服。三日初見成效,九日大見成效。

第二天清晨,宮女們在御花園收到半盞百花晨露,請芙蓉公主服藥。公主輕伸素手接過靈丹,未到唇邊,就聞見一股逼人的惡臭之味,近侍宮女百般勸導,公主才勉強咬牙屏息喝下兩粒。

靈丹下嚥,公主只覺得噁心難耐,一霎時嘔吐不止,只吐得嬌喘噓噓,頭暈目眩。眾宮女嚇得面如土色。誰知道這一吐非同小可,連胃裡的積食痞塊都吐了個乾乾淨淨。宮女服侍公主臥在鳳塌上歇息片刻,頓覺胸舒身寬,神清氣爽,食慾大增。

蜀帝聞奏,喜出望外,龍顏大悅,立即傳旨召聖醫劉宏上殿封官受賞,可是,這時尋遍了整個皇城,訪遍了京都,不見劉宏的蹤影。原來是劉宏自從給芙蓉公主炮製了“養胃靈寶丹”,自覺犯下了欺君之罪,匆匆忙忙逃出皇宮。此時此刻,天地雖大,劉宏總覺的走投無路,摸不著東南西北,哪兒是生路,哪兒是死路,茫然不知所措。想來想去,“兔子滿山跑,終久回舊窩,”還是朝著北方逃回那天漢之源的家鄉去。

可是又一想,要回漢源家鄉,山重水複,千里迢迢,憑他那長短不齊的兩條瘸腿,猴年馬月才能到達?再說,若皇上發現他那汙穢欺哄公主的勾當,難免不派追兵捉拿於他。正在進退兩難之際,猛然記起皇上接風賜給他的金牌,真是天無絕人之路!他憑著御賜金牌到京郊驛站,說是要到西嶽華山為公主採藥,求領駿馬一匹。驛吏驗過金牌,殷勤相待,急速發給劉宏一匹快馬。

劉宏跨上的盧馬,揮動五色鞭,每日寅時登程,戌時歇宿,不兩日,已到巴山松竹茂,墦冢雲霧飛。心想:“這一下幸許逃出了虎口,回去還靠我那錐鞋的老營生。”想著想著,不禁歌興大發,哼起了家鄉山歌。

四句歌詞還沒唱完,只聽後邊人喊馬叫,劉宏回過頭來,手搭涼棚仔細一看,大事不好!但見旌旗蔽空,黃幡飄動,一隊人馬飛奔而來,高呼:“聖醫留步!”劉宏一看壞了,立刻揚鞭催馬,翻過五丁關,飛出金牛峽,遠看像一團塵霧在山路上翻滾。轉眼間到了烈金壩。

劉宏一想,越往前走越是人戶稠密,地域繁華,不便藏身。於是調轉馬頭,沿漾水北上,越過墦冢山,進入深溝峽谷。

再說這幫羽林軍為了追回聖醫,回朝交旨請賞,哪肯懈怠!只管緊追不放,愈追愈緊。劉宏急了,看見前面峭壁上有一山洞,猛著一鞭,馬“騰”地飛進山洞。羽林軍清清楚楚看這位聖醫連人帶馬進入山洞,就在洞口勒韁下馬,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到洞中請聖醫回京受封。

可是,洞中只有那匹馬在那嘶鳴喘氣,卻不見劉宏的蹤跡。經仔細尋找,才發現劉宏早已絕望地碰死在洞中鐘乳石柱上,至今時過千年,那裡還留著劉宏撞過的凹痕。

羽林軍見狀大驚失色,只怕天子怪罪,難以交代。於是就以亂為亂,很快掩埋了劉宏的屍體,製造了一個假情節,就說聖醫在山洞隱遁;並用黃絹一段,偽託聖醫隱遁時留詩一首:

我本天上大羅仙,

為救公主下塵凡。

一包靈丹除痼疾,

拜別蜀帝返洞天。

消息帶回蜀國宮廷,皇上感嘆不已。公主更是悵然若失,還要跋涉千里去膜拜聖醫隱遁之處,以報再生之恩。蜀帝允奏,即派太尉顧復為主祭,備了三牲大禮,簇擁著公主鳳車,浩浩蕩蕩,兼程來到墦冢山,在山洞中設祭三日。

據說,芙蓉公主不得再睹聖醫的尊容而不勝傷感,一路上拋撒珠淚。公主晶瑩的淚珠落在地上,就變成了白如珍珠,紅如瑪瑙的草莓。特別是那紅草莓最是惹人喜愛,那是公主臉上的脂粉染紅的淚滴變成的。至今,初夏季節巴山一帶的山坡,川道上,草莓結實遍地,一顆顆,一串串,白生生,紅豔豔,色鮮味美,留香遍野。

蜀帝孟昶為了實現他的諾言,就冊封劉宏為東皇。東皇本為春之神,可是這兒則是頌揚褒獎劉宏醫術高超,妙手回春,又兼有皇上的名份。

自此,墦冢山北的數十里峽谷就稱為東皇溝,那皇姑芳駕曾到過的山洞就自然叫做皇姑洞了。

(DHH)

宁强有一座墦冢山,声名远扬有两个原因,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