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紈絝子弟”曾虧損一億,現身價達70億,變身“米果大王”

“看我,還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喝掉。”相信這句話對大家來說相當熟悉,沒錯,就是旺旺的廣告語。

旺旺是很多人的回憶,對於小編的童年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當炎炎夏日,都會來一支旺旺碎碎冰“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另一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它的主人,蔡衍明。

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可能相對的陌生,蔡衍明,旺旺集團的創辦人,同時也是中國時報集團最大股東,中國臺灣中天電視的經營者。在美國《福布斯》雜誌2020年公佈的中國臺灣富豪榜排名第三位,其身價到達了70億美元。是什麼造就了蔡衍明如今的輝煌?這與他的成長曆程是分不開的。

“紈絝子弟”曾虧損一億,現身價達70億,變身“米果大王”

1957年的冬天他來到了這個世界上,自小備受家人寵愛,由於父母重心放於事業,對他疏於管教。正因如此,也被慣出些紈絝子弟的壞習慣,不愛讀書,常常打架惹是生非,在夥伴中也是帶頭大哥。他曾回憶說:“以前唸書的時候,吃早飯的時候,窗戶打開,樓下的小夥伴都在排隊等我逃課,因為我口袋零用錢多啊”。

雖然蔡衍明對讀書不怎麼熱愛,但是對電影和街頭文化卻情有獨鍾。在父親開設的中央戲院中,一天能看到十部電影,從小看待世界便與一般人不同,覺得“在街頭看一年,勝過讀三年書”。

1976年,蔡衍明接手了父親交給他打理的宜蘭食品廠,雖然是父親沒有時間經營的一個小的食品加工廠,而且自己在營銷方面也沒有任何經驗,但對於蔡衍明來講這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當時臺灣食品廠普遍採用代加工經營模式,蔡衍明覺得這樣的模式既簡單沒有出路,還要看人臉色,所以大膽的轉型成為自銷自產的經營模式,而“浪味魷魚絲”便是轉型的第一個產品。

本以為能夠一炮而紅,卻沒想到自銷自產經營出現了問題,內銷賒賬,產品賣出去錢收不回來,導致生意越來越差,虧損一個多億臺幣,最後只能靠父親來收拾殘局。而出生牛犢的他也被世人冠上了“敗家子”的名號。

“紈絝子弟”曾虧損一億,現身價達70億,變身“米果大王”

經歷了第一次企業經營失敗的蔡衍明並沒有消沉意志,反而越挫越勇。他總結第一次失敗的教訓,沉穩性子,細心學習,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2歲的蔡衍明發現臺灣稻米資源過剩,於是打算做米果生意,當時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巖冢制便成為了蔡衍明的希望。然而合作進程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64歲的楨計作社長覺得年輕人做事不靠譜,怕壞了自己的名聲,不是很贊同合作。但是蔡衍明沒有因為被拒絕而放棄,虛心求教,不斷改良和完善自己的方案。終於,楨計作社長被他持之以恆的誠心和信念所打動。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獲得米果製造的技術後,蔡衍明很快推廣出旺旺品牌,這一次的方向總算沒讓他失望,旺旺產品迅速佔據了臺灣米果市場的領先地位。“我不會英文,不去內地我去哪裡?”

1992年,沒有像其他臺商一樣選擇內地沿海城市的他將目光瞄準了湖南,因為沿海城市大多外資彙集,而在湖南不僅有充裕的稻米資源,旺旺作為當地第一家臺資企業,必然能得到許多的優惠政策。

“紈絝子弟”曾虧損一億,現身價達70億,變身“米果大王”

旺旺在內地的開局並不順利,湖南的第一家廠建廠之後,蔡衍明透過大型的“鄭州糖酒會”,向內地經銷商推廣甚為罕見的米果產品,一週內接到高達三百多個貨櫃的訂單,工廠連日趕工生產,但是卻沒有經銷商來交錢領貨。因為內地經銷商要求產品賣完後付款,蔡衍明不想妥協,便選擇在長沙、上海開門市自己賣。但還是賣不了這麼多,於是又將產品送給上海、廣州、長沙、南京等地的學生試吃,沒想到試吃效果很好,孩子們對旺旺獨特的口感以及精美的包裝相當喜愛。蔡衍明抓住時機,立即加大廣告宣傳,迅速擴大生產規模,逐漸在新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1996年,蔡衍明決定將旺旺掛牌上市,由於臺灣申請上市過程較為複雜,而新加坡正大力吸收中國企業,所以蔡衍明選擇在新加坡掛牌上市,但是15倍的盈利率卻不可觀,相對於同年在香港上市康師傅40倍的盈利率,蔡衍明決定轉投香港。

“紈絝子弟”曾虧損一億,現身價達70億,變身“米果大王”

二十多年來,“旺旺”不再只是一個牌子,“你旺我旺大家旺”它是每年新春膾炙人口的祝福語,它是90年代人的甜蜜回憶,它更是一個年輕人帶著目標和信念不屈不撓,積極勇進的奮鬥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