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養牛拉稀了該怎麼辦?

李天喜


導語:牛拉稀可以說是可大可小,輕者食慾不振,重者脫水而亡。造成牛拉稀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原因對應的病症不同,相應的防治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

因此,想要正確有效的防治牛拉稀,我們得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症下藥”。接下來,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五種常見的牛拉稀病症以及防治方法。

(一)牛白痢

牛白痢也叫“牛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該病主要危害新生犢牛,可隨乳汁或汙染物進入犢牛腸道。造成犢牛排灰白色稀便,糞便呈水樣或糊狀,具有很強的酸臭氣味。輕者2~4天便可恢復正常,重者衰竭而亡。

【預防】 母牛懷孕期間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情況允許的話還應接種大腸桿菌菌苗。犢牛出生後,保證牛舍和乳水的清潔。避免新生犢牛與糞便接觸,是預防牛白痢發生的主要措施。

【治療】對於病情較輕的犢牛,可以灌服0.5%高錳酸鉀水溶液(每次4~8克,每日2~3次);或口服磺胺脒(每次10~20克,每日2~3次)。對於病情較重的犢牛,應口服硝酸鉍5~10克,並且需要同時進行靜脈輸液。


(二)牛沙門氏菌病

牛沙門氏病菌又稱“犢牛副傷寒”,常見的病原體是鼠傷寒沙門氏菌。該病主要危害一個月左右的犢牛,通常是因為犢牛食用了被汙染的飼料、飲水等感染髮病。犢牛發病後,體溫驟升,食慾不振,不久後排出灰黃色液狀糞便,並混有血黏液,具有明顯的惡臭味。該病常常引起犢牛脫水而亡,倖存犢牛常伴有關節腫脹或支氣管炎等疾病。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保證牛舍的清潔衛生。發現病牛,應該及時隔離或淘汰。死亡病牛應該統一深埋或焚燒處理,同時對牛舍進行全範圍的消毒。

【治療】複方新諾明(70毫克/千克體重)、氟哌酸(10毫克/千克體重),兩種藥物交替使用,每日2~3次。拉稀較為嚴重時,應進行輸液以防脫水。

(三)牛冬痢

牛冬痢又稱牛黑痢,是牛群在秋冬季節發生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大牛小牛均會發病,且大牛病情一般較重。氣候惡劣和管理不當,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發病時,病牛排出棕紅色水樣稀便,常混有血黏液,有腥臭味。

【預防】 做好牛舍保暖措施,發現病牛應立即隔離治療,及時清除糞尿,對牛舍進行全範圍的消毒。

【治療】 將松節油和克遼林等量混合,每次灌服25~50毫升,一天2次。一般情況下,2~3天便可痊癒。病情嚴重時,及時補液。


(四)牛巴氏桿菌病

牛巴氏桿菌病又稱“牛出血性敗血症”,是一種以高熱和內臟出血為特徵的傳染性疾病。受冷、過勞、飢餓是牛產生該病的主要原因,病原體可隨糞便及汙染物,經呼吸道感染牛群。發病時,牛表現得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困難,常伴有流鼻涕、拉稀症狀,鼻涕、糞便均帶有血色泡沫,病情嚴重的一般在24小時內虛脫而亡。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不宜讓牛群過冷、過勞、過飢。對病牛要及時隔離,對發病的牛舍要用漂白粉或石灰水消毒。每年要接種牛出血性敗血症氫氧化鋁菌苗1次。

【治療】 將四環素(50毫克/千克體重)溶於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製成0.5%的溶液靜脈注射,每天2次。或者用環丙沙星(2毫克/千克體重)靜脈注射,每天2次。

(五)牛寄生蟲病

牛寄生蟲病是由於寄生蟲在牛體內繁殖、奪取養分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患病的牛群一般不會輕易死亡,但常常伴有拉稀症狀,致使牛群食慾不振、精神萎靡、身形消瘦、發育不良。牛的寄生蟲種類很多,會引起拉稀症狀的有:血吸蟲、腸胃線蟲、絛蟲、蛔蟲。

【預防】 雖然不同的寄生蟲引起的症狀稍有不同,但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均是大同小異。在平時的飼養管理中,要定期的進行驅蟲工作,每年2~3次為宜。

【治療】 對於寄生蟲病的治療,只需要在飼料中摻喂驅蟲藥,每天一次,一般2~3天就可見效。常用的驅蟲藥有:吡喹酮(30毫克/千克體重),丙硫咪唑(5毫克/千克體重),噻苯唑(30毫克/千克體重)。若病情嚴重,則需諮詢當地獸醫,以便更及時有效的驅除對應寄生蟲。

總結:引起牛拉稀的因素很多,我們應該仔細診斷、對症下藥。平時應該加強飼養管理和清潔衛生,定期進行消毒、接種、驅蟲工作。對於發病的牛群,應該及時隔離治療,死亡牛應做統一深埋處理。當然了,以上純屬個人經驗,僅供大家參考。若是發現牛病,還應及時聯繫當地的畜牧獸醫站,並配合相關工作人員對病牛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