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60後們親人離世越來越多 調整好心態積極生活 要注意這三點

年輕的時候,當聽說有人過世沒有什麼感受,到了50歲、60歲,你會突然發現,身邊熟悉的人離世的越來越多,死神的陰影似乎看不見摸不到,卻隨處可見。

有人因此會陷入沮喪,覺得人生無趣;有的人會患上疑心病,渾身到處不舒服,懷疑這裡不好那裡不對,就怕得了什麼絕症,大禍臨頭。

怎麼面對死亡,是擺在我們60後面前的一道選擇題,如果選擇正確的觀念,你會豁然開朗快樂度過了餘生,如果選擇錯誤的理念,接下來就被套進黑暗的牢籠,艱難度日。


60後們親人離世越來越多 調整好心態積極生活 要注意這三點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

首先要懂得一個人世間的大道理:人跟大自然中的莊稼、樹木、各種動物完全一樣,萬物都有一個生命週期,一個人從降臨後就開始走向死亡。有生就有死,有死才能有生,不然地球怎麼能承受越來越多的人?

曾見過一對非常恩愛的老夫妻,他們攜手走過了54年的光景。當老伯伯離世前,老婆婆握住丈夫的手,低聲安慰:"你別怕,先去吧,不用再受罪了。等我再完成了這輩子的任務,就去找你,咱倆再也不分開了。”

老先生在老伴的鼓勵下,安詳地閉上了眼睛,安然離世。老婆婆輕輕擦乾眼角的淚水,不斷撫摸老伴的臉頰,有很多的 不捨,但是沒有痛徹心扉的哭泣。


60後們親人離世越來越多 調整好心態積極生活 要注意這三點


求質量不求長度

有很多人老了,希望活得越長久越好,哪怕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延長生命。生活質量那麼差,多活一天就需要別人照顧一天,會給兒女添多少麻煩?

長期不能出門看天下的美景,也吃不下美味佳餚,面容相貌老化,年輕活力不再,這種生活誰都不想要。

真到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就要提前告訴家人,別再搶救了,活在各種管子中的日子,比地獄還痛苦。


60後們親人離世越來越多 調整好心態積極生活 要注意這三點


人們對死後的去向恐懼,使得很多人害怕面對死神。試想,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對面對的一切都不瞭解,那不是還是勇敢地跨入這個世界來了?我們連嬰兒期的孩子都不如?

也許,有另外一個奇妙的世界等著你去探尋,有那麼多的熟人、親人已經去了那裡,你還怕什麼?


60後們親人離世越來越多 調整好心態積極生活 要注意這三點


​你看,曾寶儀主持的一個紀錄片中,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大衛·古道爾(David Goodall),選擇安樂死,踏上了他走向生命終點的旅程。

他雖然事業有成生活無憂,家裡兒孫繞膝幸福快樂,但他表示自己活得並不開心,且生活已不能自理,因此選擇前往瑞士的一家診所尋求安樂死。

這是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給人很多的啟發。


60後們親人離世越來越多 調整好心態積極生活 要注意這三點


過好當下

60後的朋友們,相比較104歲的老人,我們還很年輕。都說五十知天命,我們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要趁著腿腳能動能跑,多去看看世界,放下怨恨、放下過高的目標,鍛鍊身體把握好當下,過好今天。


60後們親人離世越來越多 調整好心態積極生活 要注意這三點


我是長安老徐,關注我,也歡迎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