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愿你我都像鸟儿一样飞往自己的山

《Educated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两个不同的名字却是同一本书,相信和我一样,很多人感到中文版的译名令人费解,颇以为是市面上鸡汤型的书籍,读完后却令人不住地赞叹中文的意境美,据说作者本人也是非常肯定这个译名,可见译名与其想要表达的精神是一致的。

愿你我都像鸟儿一样飞往自己的山

Educated,教育,这本书记述的过程就是从没有受到教育到最后教育是怎样改变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但是看完书后,会深深地感慨,教育的结果是让内心自由,像鸟儿一样坚定地飞向属于自己的山,才会有表面上教育的最终结果,这样的译名完全是这本书精神的另一个升华。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很纠结的。作者的高学历,对学术的严谨体现在她记述一些细节上,非常直接,非常写真。家人及作者自己受伤的一些场景,逼真的画面感直接冲击大脑,让人一度跳过去却又按捺不住好奇心返回去,强忍着内心的不适,一字不漏地读下去。

读完的震撼感在一周之后还在持续。作者将自己的前半生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多的笔墨放在描写自己接受到教育后,内心逐渐变化的价值观与原生家庭父母的价值观的抗衡上,而不是直接描写接受教育后带来的明显改变。

文中非常谦逊地且了了提及自己在学术上的成就,更多的是在叙述宗教信仰,科学理念,家人亲情之间的冲突。每一次的抗争在看似妥协的背后是逐渐增长的自我认知,交替进行的冲突抗争中看到了羽翼丰满的作者。

作者一直在天真地寻找最完美的方式去协调自己原生家庭中被灌输的价值观与教育成长中变化的价值观。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观在丰富多变的大环境下无时无刻地不被重整。与儿时的挚友渐行渐远,与学校的闺蜜也心生间隙,与父母的代沟更是将两代人之间相隔。一次次地尝试重修旧好,却于事无补。愤怒,否认,伤心,释然,理解,平和。这些是人一辈子会无数次地遇到却每一次都要解决的难题。

作为无宗教信仰的人或许不能够完全明白信仰带来的强大力量,但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最真实的态度。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遇到不同信仰的人,总会触发思考: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人们坚信他们所信奉的理念呢?

几年前与穆斯林同事闲聊时,听到她说爱儿子,虽然生在穆斯林家庭,但为了给儿子更多的自由,选择不会主动灌输教义,让孩子长大后自主选择,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同样看到很多家人朋友,历经人生的磨难后,选择一心向佛,用大爱治愈内心的创伤,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很多人感觉读完作者离奇跌宕的人生经历后,会偏向于思考

关于原生家庭教育,宗教信仰与现代社会科学教育的对比。生在如今的这个社会,我们认为接受教育是理所应当的,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是每一个现代人信奉的理念,而这本书却向我们揭示了现在社会仍然还有这样的家庭存在,也认识到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的普及的缺失,人们还未充分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于表面上看到的教育的重要性,我看到的关键词却是“原生家庭”,“宗教信仰”,“心理疾病”,“自我救赎”等等,也一直尝试把通过别人,了解自己作为人生的命题。书中展示太多相同且存在于我们身上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解决。

最后,作者勇敢地选择了与原生家庭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样的勇气来自于教育带来的见识,来自于教育转化后带来的经济能力,来自于教育带来的对自己全面的认知,


所以感谢作者愿意分享,让我们一起经历她的前半生时,读的同时我们也在不停地在搜索自己儿时的记忆,进行类比分析,尝试用现在的认知去全面解读自己,希望这本书能够疗愈同样受伤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