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囤房者“麻煩”終於來了,房價或徹底熄火?

每到年底,關於房子這點事總是讓人頭大。


房價有沒便宜、適不適合買房?各種關於房子的話題怎麼都避不開,而在過去10年,不少剛需在買房上吃了不少虧。


本輪房價漲幅從2015年底開始,然後迅速瀰漫全國,以北上廣深為首、2-3線城市瘋狂跟進下,幾乎在2018年達到了高峰期。期間,各大房企利用高槓杆買地建房、炒房者則不斷低買高拋,幾乎都賺得不亦樂乎,反觀老百姓不斷被高漲的房價“榨乾”。


如今,在國家嚴厲調控打擊下他們自食惡果,深陷“賣不掉”泥潭,近期新華社再次對樓市進行“補刀”,可以這樣說,囤房者的“麻煩”終於要來了。


囤房者“麻煩”終於來了,房價或徹底熄火?


1、上浮的房貸成本


為了有效打擊炒房者,穩定房價,中央以“限購、限貸、限售”來調控,上調利率就是“限貸”,比如在2017年是房貸利率還是維持在較低的5%,2018年就提升到了6.2%,2019年央行開始實施浮動利率調整,以最近一個月LPR為參考動態調整,假設購買200房的房子比起2017年來就要多出近30多萬的利息。在國家不斷重申“房住不炒”整治樓市現階段,房貸利率只有上升不會有下跌。


2、房子質量差


近年來,不少的開發商推出帶精裝修的房子,但是質量問題卻也不斷出現。但由於資金高週轉性不少房企趕工壓縮工期,將原本要3天干完的活壓縮到了1天干完,自從有了精裝修的房子後開發商藉口將房價推上一個臺階,用心賺錢卻不用心建房子,當我們在譴責炒房者推高價格自己買不起時,也該慶幸自己沒買到質量差的房子。


3、新華社“補刀”樓市


不斷抬高的利率讓房企、炒房者吃不消,還沒買房的慶幸暫時未買到質量差房子,在繼這些之後新華社也對樓市進行“補刀”。前不久,新華社一篇最新《中國住房報告》說明我國房地產市場處在一個微妙時期,要堅持對樓市進行調控不放鬆,還人民一個幸福社會。


4、房子“爛大街”卻買不起時代要結束


很多人認為房價不斷上漲的原因是房子供應不足,事實其實並非如此,除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部分發達二線城市由於人口流入多,導致房屋供應不足外,其他的3-4線地方的房屋幾乎可用“爛大街”來形容,但這些地方老百姓依舊買不起,在不少人眼中房地產的重要性不外乎於它為GDP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持,但最近官方也是明確指出,未來房地產不會是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


囤房者“麻煩”終於來了,房價或徹底熄火?


總的來講,加強幹預樓市、房價的下跌,這些都是有利於剛需的條件,相信2020年的房價會對剛需們更加友好,有需求且又計劃在近期買房的剛需,無疑可以趁著市場低價來買入,可以說買到房也是“賺了”。


從數據來看,易居研究院發佈數據,截止到11月底,百城新房庫存總量47359萬平米,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5.7%。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庫存規模已連續保持12個月增長,各級城市住房存量與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二線城市增速最快,達到6%,一線和三四線分別增速為3.2%和5.7%。具體到城市來看,100個城市有62個庫存是正增長狀態,靠前的有惠州同比增長89%,柳州73%,青島65%。所謂“庫存”,指的是城市房屋待售面積,庫存越高,銷售去化的難度就越大。


囤房者“麻煩”終於來了,房價或徹底熄火?


現在的政策簡單點說就是,在減免有需求人群買房負擔同時又加重了對炒房者們壓力,比如增加多套房利率的提高;其次就是通過“限售、限購、限貸”來繼續限制外來資金進入本地,以防他們利用市場房源不對等性來大力炒賣房產,繼續添加他們炒賣的阻力。


“房住不炒”“持續調控”是國家當前對房地產的底線做法,現在不少城市雖然有對調控法規進行微調或放鬆而沒被叫停,更大一部分是他們對樓市核心政策沒變,這對剛需來說是利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剛需是“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