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現在,大多數的中小學孩子都輸在了起跑線上(精神世界),你們覺得呢?

炳旭5201314


作為一名一線老師,就來聊聊自己的看法!

誠然,起跑線很重要,這一點我想看看身邊的例子就清楚了。孩子還沒有上一年級,各種才藝輔導班就已經上了,而且,毫不誇張地說,還不是一兩個,我身邊有好多朋友,一上就是三四個,可以這麼說,孩子才五六歲,但是節奏卻已經如同成人般,一節課挨一節課,就好像差了一節課,就丟失了什麼似的。

我想說的是,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在孩子起跑線上投資過多,而且靜下心來想想,這種投資很多時候是多餘的,或者說,是不適合孩子的。

我見過很多家長,是強行把自己的意願和興趣,加給孩子。直白講,就是老子的夢想沒有實現,現在人到中年,沒有什麼希望了,於是呢,就把希望壓到了下一代,從一出生,就恨不得開始各種上課……

可是,這樣的方式,真的好嗎?

不!

我想說的是,教育不是隻看起點的,它是一場馬拉松,要看中間,要看後面,要陪孩子一直走下去,這才是關鍵!

所以,用力要恰當!

不能小時候用力很猛,恨不得把寶都壓上來,可是到了小學,到了中學,直接撒手不管了,這合適嗎?這恰當嗎?

不恰當!

請記住,教育也許和起點有關,但是,更和中間有關,請一直關注,請一直付出!


說文寫作


現在很多中小學的孩子都在參加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甚至有些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了,但有些家長並沒有顧及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去補習,家長都會說服孩子去學,說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


我樓下有個女孩子,她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父母從小就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就開始讓她參加各種興趣班,舞蹈、美術、跆拳道等等;上了小學,英語、拼音、奧數、數學等等都報名給她去補習;到了初中更是添了化學、物理。孩子週末幾乎沒有得到休息過,甚至放假都沒有時間去玩。



曾經孩子也反抗過,但是父母總是說,我們拼命賺錢給你去參加補習,都是為了你好,你不去,人家也會去補習,你會跟不上人家的,到時候長大了就考不上好的學校,讀不了好的大學,將來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聽話,好好學習才是硬道理。孩子聽後也不敢再反抗,每天都聽爸爸媽媽的話去參加各種補習。補習的錢花了不少,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不但不開心,學習也並不好。這次參加中考也沒有考上很好的高中。

其實我個人並不反對大家去參加興趣班、補習班,如果孩子有興趣也願意去,那可以去。如果孩子不願意,甚至牴觸不肯去,那就不要強迫孩子去了。另外參加補習也不要參加太多門了,年紀小小的孩子連玩的時間都沒有,那孩子還是孩子嗎?童年一去不復返,請留點空間給孩子吧!說實話,我的孩子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補習,今年中考孩子也考上了重點高中。曾經我也問她:你要不要去參加補習,孩子不願意,我也尊重她的選擇。即使她沒有考上重點高中,我也會用平常心去對待。讀書,讀好書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不知道有沒有人贊同我的觀點。(圖片來自網絡,所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此沉默


題主用了“大多數”和“精神世界”兩個詞,還比較客觀貼切。這裡的“精神世界”可以理解為除了孩子先天的智商和所處家庭的經濟條件以外的東西。

起跑線包含了什麼

有孩子自身所具有的大腦身體的基礎條件,也有作為撫養人自身的綜合實力以及所創設的家庭環境,說白了也就是孩子和父母雙方的軟硬件實力。

現實中的大部分家庭

  •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國民的階層構成還是大部分集中於普通民眾的多,真正的精英和貴族階層的比例還是比較小,即使近來崛起了一大批中產也只能以財富單一標準來界定,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中產。所以大部分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只能滿足基本的物質上的需求,至於人類精神層面的需求滿足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到的。這有其深層的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


  • 所以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必定是對於人才的高要求和高競爭,也促成了國內父母對於教育的焦慮,再加上社會各項民生福利制度還在完善中,每個家庭的撫養和教育支出都只能由家庭自己來承擔,在這種高投入產出未知的情況下也加劇了父母群體的焦慮。所以促使大量父母只能拼命為孩子賺錢來實現資源條件上的補充,而很少能在現實下還能考慮父母群體自身的學習和提升對於孩子的深刻影響。而且從個人精力上也是難以達到的。

所以從全民重視教育到真正能夠做到重視之下的教育需要父母群體及全體公民都能在經濟基礎都建立起來之後上升到精神文明建設上來,在素質、文化、修養、品性、認知等等內在精神內核上有了普遍性的提高後才能引領我們的孩子們的精神層面的成長。而這個時間的到來是需要全民共同努力才能看到和等到的。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在國家復興之路上每個家庭也同步使自己的家庭能夠強大和復興!




旮旯裡的神仙洞


其實這個問題只是客觀的一面,不是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大多家長心理傾向感造成的。當今社會流行鋪導班,補習班,民辦學校,私立學校,家長學生之間竟掙比較性比較強,總以為別人的孩子比自己孩子領先優越一步,跟風跟進花大錢培養孩子,恕不知孩子的學習完全靠孩子自己努力家長的正確引導,這樣不管在哪裡學習各方面都會跟的上,而不是報各種補習班或提前學習沒有開始的課程,這樣等於拔苗助長。

前些日子接觸一位家長在閒聊中得知他女兒今年小升初成績並不是很好免強被錄取,暑假期間給孩子報了下學期初一的課程,想提前學習到時可以不輸別人家的孩子,我覺的這樣沒好處因為六年級課程基礎不太好應該多複習下以往的知識而不是提前學習還沒開始的課程。

當前的問題是國家應該把公辦學校教育搞好,控制好各種校外鋪導班,培訓班,公私統一招生勢在必行,讓孩子們都回規同等待遇,讓家長對教育放心不在有攀比思想。

不是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今教育主流原因影響著孩子起跑線!


天下觀察


中小學孩子大都輸在了起跑線上,本題特意指出精神世界。在我的理解裡,這個精神世界指的是學習以外的各種能力。

現在的父母們,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報各種的興趣班,小學之後再加上補習班,小升初、中考、高考之前的階段更加是各種補習班、輔導班,有的是為了補習,有的是為了提前學習。為了學習,確切的說是為了成績,家長好像付出多少都在所不惜。

還記得《極限挑戰》裡關於起跑線那一期節目,當6個問題提問結束後,有的遙遙領先,有的還站在原地。6個問題中,有4個是關於父母有多大能力和經濟基礎的,其他2個是是否請過一對一家教和持續學習一門特長。從這6個問題中,可見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是父母,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能從哪一個高點開始起飛。


有的父母會說:正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才不想孩子最後像我們一樣生活啊!所以我必須要讓我的孩子優秀,以後生活的比我們要好。

父母的願望是美好的,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在期望孩子成才的同時,父母是不是也要做出榜樣?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能,哪怕為了升職加薪去進修學習、為了業績加班加點。父母對於工作的態度,也影響著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


除了學習成績,家長更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正確的價值觀、人際交往能力(情商)、自信心、獨立生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

1、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這個話題比較大,但是孩子能明辨是非,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是底線。

《少年派》裡一件事對我觸動很深:鄧小琪因為她媽媽的事情曝光被全校同學嘲諷和冷落,林妙妙的爸爸媽媽卻對林妙妙提出要她主動聯繫安慰鄧小琪,繼續和她做朋友。妙媽是不太喜歡鄧小琪的,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原則,和妙爸一起說服林妙妙,從而讓鄧小琪在陰霾裡看到一縷陽光,重新找到生活下去的勇氣。




不做冷暴力下的劊子手,這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則和底線。


2、人際交往能力。更大一點的話題是情商的培養。情商在這個社會上有多重要不必贅述了。如何讓孩子會傾聽,會說話,有同理心?

家長自身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做出榜樣,給孩子以薰陶。孩子方面,理論基礎看一些關於情商方面的書,實際生活中,培養孩子開朗活潑的性格,多參加學生之間的活動,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3、自信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樹立自信。一個自信的孩子,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相反,一個不自信的孩子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往往畏縮不前。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信心?

(1)保護孩子的自尊。家長切忌責罵孩子,動不動罵孩子“太笨了”、“沒出息”,更不要在外人面前,特別是孩子的同學和朋友面前責罵孩子,讓孩子沒面子。

(2)多多鼓勵孩子,告訴孩子“你可以的”。

(3)允許孩子犯錯。中國的家長總是過於要求孩子完美,不允許犯錯。現實生活是,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總結經驗再前行。

4、獨立生活能力。從一進幼兒園,孩子就開啟了獨立之路。自己穿衣服、脫衣服、自己穿鞋襪,洗手,甚至餐後收拾碗筷,擦桌子,掃地。再到小學時收拾自己的書包、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和內褲等。只是在大多數家庭裡,孩子在學校裡練習了一身本領,到了家裡全部變成了“失能兒”,一切都由父母包辦。

最近追了幾集《帶著爸爸去留學》, 黃小棟和孫紅雷飾演的爸爸簡直是中國大多數家庭的一個縮影:兒子都18歲了,爸爸大庭廣眾之下喂兒子吃東西仍舊那麼理所當然,並且理直氣壯的反駁:“你就是28了也是我兒子。”

5、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能力和成績兩方面,成績相對來說更容易提高,特別是在小學和低年級的時候,特別是現在的升學考試還是以成績為主導的教育模式。

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需要家庭的長期培養,受家長本身思考判斷能力限制。綜合這兩大項原因,家長肯定要選擇提高成績這種既能短時間看出效果又不用自己操心的方式了。

隨著教育改革,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都開始注重綜合素質發展,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也被很多學校越來越重視,特別是高校自主招生,更注重的是綜合素質而非成績。

家長也應該跟上教育改變的步伐,轉換思想,不能再一味要求成績而忽視其他所有的一切。一個只會刷題的高手在高校裡已經越來越不受到認可了。


總結語: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當今這個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AI科技和智能機器人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已經不是單單追求成績能解決的。孩子的各種能力培養、做一個正能量、自信、樂觀、有同理心、懂得團隊合作的人,才能跟上時代改變的步伐,不被社會所淘汰。


一諾媽聊育兒


沒必要過於神話什麼起跑線、精神世界等等。什麼是起跑線?是孩子的初級教育還是家庭條件?什麼是精神世界?難道讓一個孩子具備齊身治家安天下才是精神世界豐富?

八零後剛來到世界上的時候,我們說八零後是叛逆的一代,而現在的八零後已經為人父母成為社會上的中流砥柱;九零後剛到來的時候,我們說九零後是垮掉的一代,但現在多少九零後已經步入社會成為一名有擔當的社會青年。

現在我們哺育的零零後一零後也在茁壯的成長,生長環境不一樣,孩子的發展也不一樣,但社會永遠在向前,孩子的成長也永遠隨著社會在進步。

八零後的孩子小時候用個計算器都覺得新奇,那時候還是算盤的天下,現在的零零後電腦手機從小就用的得心應手。

再說精神世界,我從不覺得一個4歲就上幼兒園7歲開始學語數外10歲學習演講描繪自己夢想的孩子他們的精神世界會比以前7歲才開始上學的孩子匱乏。

教育焦慮是一個普遍現象,身為父母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同時總愛把現狀去攀比。尤其是現在社會節奏快、人心浮躁,用到教育上我們就會感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只是人為的自我焦慮。

起跑線是不存在的,不管是家庭情況還是初始教育,所謂的孩子的起跑線不過是一個概念詞而已。農村的孩子未來不可能一定比貴族學校的孩子差,寒門雖難出貴子,但機會也不是隻給豪門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因素,拼搏努力機遇運氣等等,每個社會有自己的節奏,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命運,作為父母,我們要努力去給孩子營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去給孩子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但實在不用過於焦慮。






家庭教育黃偉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忽悠了成千上萬的中國家長,也傷害了太多的孩子。曾幾何時,孩子們白天玩的大汗淋漓,晚上聽爸爸媽媽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不影響我們出了孔子、孟子等教育大家。

可現在我們為了這句話,三歲左右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送進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孩子受罪,家長賠罪。

專家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教育主管部門又要求給孩子減負,還孩子快樂的童年,這兩者究竟怎樣平衡?

[暈][暈]

我覺得孩子的起跑線首先是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學會感恩。

其次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開闊眼界,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小課堂大語文


家庭教育理解的“贏在起跑線”是指父母這個起跑線,父母在教育的起跑線。不是指孩子應該如何,不是指孩子應該在很小的時候要學習,甚至有人錯誤理解為胎教就要開始學習。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教育的理念,方法,態度等,這些才是起跑線,我們要用現在的家庭教育思想來指導孩子,用科學的培養方法來指導孩子,在孩子各個年齡段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輕鬆學習,父母做榜樣,少走彎路,樹立遠大的夢想,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發揮自己的特長,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光彩。

有的父母,自己不學習不成長,用老一輩的方法對付孩子,用強權來管理孩子,打罵是方法,嚴厲是規則,忽視孩子的能力,這樣雖然也是一條路,也是孩子的起跑線,這樣的孩子將總是輸在起跑線上。

有的父母,自己不願意對孩子負責,放任孩子自己發展,這樣也是一條路,孩子會走錯路,孩子走的越快,越輸在起跑線,反向路越走越遠,修正起來很難。

你覺得我的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嗎?你的關注,轉載和評論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有關家庭教育的小知識請關注我的小視頻。


北京積極人生


在當今發達的時代,一切都從高科技著手,重教即興邦,重賢能富國。重學造賢國之盛也,可如今年輕人為一出路只有讀書,能博取出路,考個公務員乾乾,也能光耀祖宗,自己一生過上美滿幸福,同時也找個好妻子,嫁個好老公,正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正能量時代,正是家長,學生,與老師都在同時起跑的時代,望子成龍心切,苦了學生幼小,年輕的心靈,傷了恩師執教之腦,撥苗助長,培訓,補課,讓學子,家長苦不堪言。


Go策略


這種事情很重要嗎?害怕輸在起跑線這個說法的人都是很懶惰的人,起跑線的輸贏又不決定一輩子的輸贏,贏在起跑線也不見得就贏一輩子。逆襲的人也是有的,可見,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世界,都可以後天努力來獲得,所以,焦慮的人無非是想投機取巧,起跑線贏了後續就躺贏的想法,或者是根本就懶得去過程中爭輸贏,覺得起跑線贏了就可以安天下了。精神世界的養成也是需要長期的持續的,可惜現在的家長很多都懶到極點,懶得跟孩子交流,懶得陪孩子進步,孩子表現差一些,就開始煩躁開始焦慮,覺得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就行了,良心過得去了。自己卻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連陪伴都是奢侈的。就這樣的德行,孩子精神世界靠什麼來贏?大人自己都輸的一塌糊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