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重獎科技功臣,禮讚科學家精神

科技日報評論員

至高榮譽,實至名歸。

94歲的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85歲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當兩位院士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獎章、證書時,人民大會堂掌聲雷動。

重奖科技功臣,礼赞科学家精神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這掌聲是對兩位老人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的感謝,更是對他們身上閃耀的至誠報國、無怨無悔,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的感佩和讚譽。

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底色,也是激勵科學家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源頭。“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無怨無悔”“溫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驅前”……這些肺腑之言是黃旭華和曾慶存的初心。在他們的價值排序中,國家民族永遠是首位。

黃旭華為國“深潛”一輩子的事蹟生動詮釋了這一點。核潛艇不僅是海軍強有力的殺手鐧,更是海基核威懾核反擊的中堅力量,是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的戰略基石,是大國和強國的重要標誌。作為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即使從一開始就知道,這項保密性極強的工作意味著要當一輩子無名英雄,黃旭華還是一頭扎進去。此後幾十年,他像“核潛艇一樣,潛在水底下”,奔著“為國家設計最好的核潛艇”的目標, 為我國核潛艇研製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

正如黃旭華所說,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是全國千百個科研、生產、使用單位,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攻克種種難以想象的技術難關取得的非常之功,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決策。從“兩彈一星”、核潛艇到載人航天工程、FAST等重大工程,

無數科研工作者創建了偉業,更留下了永恆的精神財富,共同鑄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樑,讓科學家成為一個個熠熠閃光的精神標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科技工作者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併為此奮鬥終生,才能有所作為,彰顯價值。

有些科學成果會隨著時間推移成為歷史,而偉大的科學家精神會長留歷史,熠熠生輝。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學家精神的指引下,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擔當,砥礪創新,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永攀科技高峰,為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審核:王小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