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日本軍票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個是日本軍用手票,一個是東南亞戰爭軍票。

日本軍用手票

日本軍用手票,英文為Japanese Military YEN,縮寫JMY。

這種軍票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的日俄戰爭期間,是作為工資發給舊日本帝國陸軍和海軍士兵的一種貨幣。本質上還勉強算是一種日元(YEN)。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14年,日本軍用手票10錢,用於一戰中對青島德軍作戰的日軍部隊

日本軍用手票不能兌換黃金,也不能兌換普通日元,基本上就是一張毫無信用擔保、毫無金銀背書的花紙片。

一開始的日本軍用手票就是在標準日元上稍加修改而來的,比如取消“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的字樣,取消紙幣上任何承諾向持票人支付兌換黃金或白銀的文字,並用紅色的大字體加蓋"軍用手票"字樣,表明這張紙幣是軍用的。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38年,早期的日本軍用手票,10日元,和普通日元圖案基本一致_

後來到了1940年,日本軍用手票則開始採用軍隊自己的原創設計,不再和標準日元混用圖案,這時的日本軍用手票背面一般有如下的引文:

此票一到即換正面所開日本通貨。如有偽造、變造、仿造、或知情行使者均應重罰不貸。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後期的日本軍用手票,5錢

日本軍用手票區別於標準日元,一般是沒有序列號的,只有1940年左右部分版本曾經有過序列號,不過後來由於日本瘋狂的投入到戰爭之中,為了支付龐大的軍人工資,序列號已經沒有了意義,所以又取消了,基本是可勁兒的印,毫無節制,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完全不用考慮通脹因素。

而這些軍用手票發放到日軍士兵手裡後,就隨著侵略者被帶到了亞洲各個被侵略國家裡,日軍用這些廢紙一般的軍用手票在被侵佔地區強買強賣,肆意搶奪日佔區人民的財物。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5年,日本軍用手票,100日元

再後來,到了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用手票的發行達到了頂峰,日本侵略軍在被其佔領的地區駐有大量軍隊,為了給士兵們發工資,開始瘋狂的發行軍票,掠奪當地經濟,甚至在香港,日本軍用手票被強制作為當地的唯一官方貨幣。

日本侵佔區內貨幣政策的變化

日本軍用手票主要還是給日軍士兵發工資用的,而日本在其侵略地區當地,則採取了不同的貨幣政策,比如在1910年侵佔朝鮮後,在朝鮮保留了其自己的銀行體系和貨幣體系,分別是朝鮮銀行(Bank of Joseon)和韓元(Korean YEN)。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日軍侵佔中國東三省後,扶植傀儡偽滿洲國

然後在全面入侵中國後,在日佔區則採取了扶植傀儡政府,發行傀儡政府貨幣的方式。這些傀儡政府和偽貨幣前前後後一共有七個,之前小編有一個系列文章,詳細介紹過,分別是:

1、偽滿洲國:偽滿洲中央銀行,

2、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偽蒙疆銀行,

3、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偽冀東銀行,

4、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文章現在無法查看了

5、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偽華興商業銀行,

6、偽廈門特別市政府:廈門勸業銀行,

7、汪偽民國政府:偽中央儲備銀行,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日本攻佔東南亞各個國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東南亞,日本侵略軍則直接發行日本軍票在當地流通。

唯一的區別就是在香港使用的是上面說到的日本軍用手票,而其他東南亞國家,使用的是當地日軍發行以本地貨幣為單位的軍票,比如軍票的面值標註為盧比、比索、元等,這種軍票就是下面要講的另外一種日本軍票,東南亞戰爭軍票。

東南亞戰爭軍票

歷史上把這部分貨幣稱為“日本侵略戰爭款”,官方名稱為“南方開發銀行券”,也被稱為“大東亞戰爭軍票”,英文名稱“Greater East Asia War Military Scrip”。

1942年2月,日本通過了設立戰時金融銀行和南方開發銀行的法案。其中南方開發銀行的票據直接作為軍事票據使用,由日本軍隊掌控。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從攻佔菲律賓開始,沒收了當地人民手中一切的硬通貨幣,取而代之的就是南方開發銀行發行的當地票據,這個就是東南亞戰爭軍票。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2年,菲律賓,日本東南亞戰爭軍票,5分

東南亞戰爭軍票由日軍直接控制發行,用於取代東南亞各個被佔領國家的當地貨幣,到二戰結束時,發行有這種軍票的國家和地區有:

菲律賓、緬甸、馬來亞、北婆羅洲和沙撈越(現在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荷屬東印度群島(現在的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

東南亞戰爭軍票沒有統一的貨幣單位和麵值,都是根據被佔地區的情況,發行不同的貨幣單位。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4年,菲律賓,日本東南亞戰爭軍票,500比索

比如在菲律賓,發行的就是比索,面值有1942年的1、5、10、50分,以及1、5、10比索,到了1944年又發行了100、500、1000比索。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2年,緬甸,日本東南亞戰爭軍票,100盧比

在緬甸也是類似的情況,日軍發行的是盧比和緬元,開始發行了1、5、10分,和1/4、1/2、1、5、10、100盧比的紙幣,後續在1944年發行了1、5、10、100緬元。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2年,印度尼西亞,日本東南亞戰爭軍票,10盾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4年,印度尼西亞,日本東南亞戰爭軍票,10盧比

在印度尼西亞,當時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發行的則是荷蘭盾和盧比,一開始是面值1、5、10分,1/2、1、5、10的荷蘭盾,後期發行了1/2、1、5、10、100、1000盧比的紙幣。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2年,馬來亞,日本東南亞戰爭軍票,1元

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則發行的是海峽元(當時馬來亞地區是英國的海峽殖民地,貨幣是海峽殖民地元),面值有1、5、10、50分,以及1、5、10、100、1000元。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2年,太平洋地區,日本東南亞戰爭軍票,10先令

在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發行的東南亞戰爭軍票,單位是先令,面值主要是1先令和1.5先令的紙幣。後續也發行過10先令的紙幣,是為攻佔澳大利亞準備的,只是後來中途島大戰後,太平洋戰場攻守轉折,日本再無力進攻澳大利亞。

另外,戰爭期間,美國實施過打擊日佔區經濟的行動,也就是製作假鈔,投入到東南亞的日佔區,擾亂日軍經濟。由於東南亞戰爭軍票本來就很簡單粗糙,所以偽造起來也毫無難度,美軍的擾亂行動十分的有效。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2年,菲律賓,日本東南亞戰爭軍票,10比索

因此東南亞戰爭軍票除了日軍自己無節制的大量印刷外,還有很多美軍印刷的、和真鈔沒啥區別的“假鈔”,因此數量巨大,使得當地通貨膨脹嚴重,經濟被掠奪的十分慘重。

總結

日本軍用手票是給日軍發工資用的,東南亞戰爭軍票則是日軍直接在東南亞日佔區發行的當地貨幣。日本軍用手票雖然一開始是軍用的,有區別於地方貨幣,但在二戰後期,日本軍用手票也同樣充當了日佔區當地貨幣的角色,兩種軍票均是日本侵略者掠奪亞洲各國的貨幣工具。

而在時間線上,則可以看出日本軍國政府,在貨幣金融領域,是一步步撕下了其偽善面具的,一開始還假模假式的保留被侵略國自己的銀行和貨幣體系,之後則扶植傀儡政府,再後來就懶得玩這些掩人耳目的花招了,直接赤裸裸的發行日本軍票,掠奪當地經濟。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東南亞,美軍戰地記者與被丟棄在路邊成堆的日本軍票

1945年9月6日,日本戰敗,日本財務省宣佈,所有日本軍票全部作廢,這時候無論哪種日本軍票,都徹底變成了一張廢紙。

而持有這些日本軍票的亞洲各國民眾,則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們手中的"貨幣"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一直到1993年,還有香港民眾狀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兌換香港人手中留存的大量日本軍票,並追加賠償,最後官司打贏了,可是日本政府卻引用1951年簽署的《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為理由(這個條約中國沒簽字,也從來不承認),拒絕兌換和賠償所持有的日本軍票(大致理由就是已經超過追溯時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