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如何看待江蘇的“內鬥大省”

我是江蘇省徐州邳州人,之前在南京上過學。同學都是來自江蘇各個地方,每當別人問我是哪裡的,我都會說邳州的。不是邳州有多出名,在我心裡雖然屬於徐州的,也糾結說徐州還是邳州的,而是怕人誤認為是徐州市區的。

一來說邳州是省得人家再問徐州哪裡的;二來是說徐州自己心裡特別扭。

同樣問江蘇其他市的人也一樣。

像我啟東的同學,你問他哪裡的?

他會說:“我啟東的。”

我:“就是南通人唄。”

同學:“不,我啟東的。”

我:“啟東不屬於南通的嗎?”

同學:“對,但是我是啟東的。”

如何看待江蘇的“內鬥大省”



像蘇南地區的同學直接報縣的太多了,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我想有幾方面原因。
1人口基數

江蘇前五的縣級2018年戶籍人口:沭陽縣197.71萬,邳州市193.76萬,興化市156.54萬,睢寧縣144萬,如皋市142.55萬。每個縣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加上現在人口流動頻繁,基本上每個縣市都有各市人口工作和置業的,加速了對各地的認識度。

如何看待江蘇的“內鬥大省”

2每個縣經濟實力

每個縣經濟基礎好,商業配套比較完整 ,購物基本上在本地就可以解決了,不需要去市區。尤其現在商業擴展速度這麼快,萬達廣場、吾悅廣場,還有本地的一些商場,在每個縣城都有幾個,已經消耗了本縣的消費能力,減少去市區的機會。反而增加對本地的好感,對市區越來越陌生。

3行政變動頻繁

解放之後,江蘇行政區劃變動很頻繁,能夠長時間保持不變的最小單元就是縣一級。解放初期,蘇北行政公署時而駐揚州時而駐泰州,後來蘇北行署和蘇南再次合併。1983年蘇南行政調整,拆分鎮江專區和蘇州專區,重組才形成如今蘇南5個市。蘇北經過幾次調整,1996年拆分淮陰和揚州,建立泰州和宿遷。

如何看待江蘇的“內鬥大省”

經過行政調整新成立的無錫市、宿遷市、泰州市,在他們底下的宜興、興化、沭陽、泗洪等縣市認為,現在小妾扶正風光大了,以前同樣是小弟,憑啥聽你的。

4行政區劃的結果

江蘇13個市,整體行政分佈犬牙交錯,胸罩樣的無錫,S形身材的常州,海馬狀的南京、雞腿裝的徐州。很多屬縣與自己市區距離遠於隔壁市。徐州睢寧到宿遷、宿遷泗陽到淮安、鎮江句容到南京、南通海安到泰州都能很好體現這種想象。

如何看待江蘇的“內鬥大省”


如何看待江蘇的“內鬥大省”

5實力懸殊不大

江蘇整體經濟水平比較平均,蘇南和蘇北的差距大,也只是相對於省內。江蘇最好的蘇州和最差宿遷相差6倍,同樣在廣東最好是深圳和最差的雲浮相差29倍,杭州是舟山的10倍。江蘇13個市都進入地級市前100強,沒有較弱的市,最差也在廣東21個城市之間排第11,在浙江11個城市中排第9。


過了山海關,東三省都是老鄉,在外地你要是黑龍江的,遇到吉林的也相互攀老鄉。在江蘇就算的隔壁縣也不一定算老鄉,還分個村西頭、村東頭。

江蘇被稱為“散裝江蘇”或“內鬥大省”,是因為其南北隸屬於不同的地理和文化區塊,這種現象不是江蘇的專利,在中國其他地方還有很多,如甘肅、安徽等地,只是江蘇比較明顯。

大部分外省人比較欣賞江蘇這種相互競爭,每個市不甘人後,你追我趕的,不能一家獨大的良好環境,比其他省會吸血要好。外人看江蘇人勤快、誠實、務實,總體上靠譜,所以我們作為江蘇人驕傲啊。

如何看待江蘇的“內鬥大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