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輿論中的那個華為,和現實的華為太不一樣了

輿論中的那個華為,和現實的華為太不一樣了


這一期的推文,我們來聊聊華為,這個處在中國科技企業頂端的企業。自5月美國出臺“實體清單”以來,華為面對封鎖一次次拿出實力,有力回應,到現在幾乎成為了全民力挺的品牌,輿論形勢一片大好

關於“實體清單”與華為,我就不再贅述,大家應該已經通過新聞了解了大概,今天我想說的,是輿論中的華為與現實中的華為表現出的矛盾。當大眾開始用帶著政治色彩的眼光看待華為後,這家企業的商業行為很容易便會和人們的預期產生偏差,然而無數人面對這些偏差卻不自知。

考慮到華為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業務是以手機業務為主的,本文舉例會以華為手機為主。

1

“不買華為就是不愛國”?

自從大家知道了華為手機的處理器採用的是其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後,買華為手機便與“愛國”有了說不清的關係,再加上華為這個品牌名稱本身就是有愛國屬性加成的,一切都顯得很合理,不少普通消費者也樂於將自己的消費行為往上“提”一個層次。


在一些網傳圖中我們可以看見,一些華為手機的線下門店打出了與“愛國”有關的標語,將“買華為手機”與“愛國”劃上了等號,在網上,這一說法往往以反向的狀態呈現——“不買華為就是不愛國”,形成了道德綁架。

輿論中的那個華為,和現實的華為太不一樣了

然而,華為官方卻從未把“愛國”作為產品的營銷主題,而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在5月21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回答無疑也表達了華為官方的態度:

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鉤。華為畢竟是商業公司,我們在廣告牌上從來沒有“為國爭光”這類話。只是最近的誓師大會有時候瞎喊幾句,但是我們會馬上出文件制止他們瞎喊口號,大家開慶功會、發獎章都沒有問題,茶餘飯後說兩句過頭話沒問題,但是千萬不能煽起民粹主義的風。

歸根結底,“性子更直”的消費者說“買華為就是愛國”,是因為內心的愛國情緒正好藉助了購買自研技術比例更高的華為手機一事表達出來。而一些反串黑或網絡遊民,有事沒事來一句“不買華為就是不愛國”,我且認為他們只是太閒了。

2

華為應該成為“國民手機”?

影視劇中性格開朗,外表賢惠的演員海清廣受觀眾好評,被稱為“國民媳婦”;關曉彤童星出身,再加上一系列的通稿加成,成了“國民閨女”。那麼,代表了中國自研高科技的華為手機,能不能成為“國民手機”呢?

輿論中的華為,能成。2018年末,深圳一家名叫夢派科技的公司發佈聲明支持華為。在聲明中,公司稱員工購買華為或中興的手機將獲得市場價格15%的補貼,而買蘋果手機則會被處以100%的罰款。

輿論中的那個華為,和現實的華為太不一樣了

在網上,類似的激進言論屢見不鮮:政府應該統一採購華為設備、全家人今後只准買華為……如果真到了這樣的地步,確實是“國民手機”沒跑了。

但現實中的華為,要成為“國民手機”,還差了一股勁。從華為消費者業務掌門餘承東宣佈未來要超過三星、蘋果開始到現在,幾年中,華為發佈了一款又一款搭載自家海思芯片的華為手機,銷售額年年攀升,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手機廠商,當年“吹的牛”已經快要成真了。

然而,時至今日,華為仍未推出過一款全面超越競爭者的“水桶機”——沒有短板,全方位領先友商產品。海思芯片畢竟是後來者,性能上還要繼續追趕前人。

不看高端,看中低端呢?華為的中低端機型有沒有成為“國民手機”的潛質呢?答案是,更沒有。稍微關注過手機行業的消費者都明白,華為的中低端機是有“收智商稅”的嫌疑的。

昔日高價低配的典型——OPPO和VIVO兩家的中低端產品如今看起來都比華為更具性價比,更不用說小米了。一些推薦手機的文章總是這樣說:在華為手機產品線裡,只有旗艦機值得購買,還得是頂配。

輿論中的那個華為,和現實的華為太不一樣了

可再看看旗艦機價格,就更與“國民”二字無關了。2014年華為推出的經典機型P7售價2888元。五年過後,P30系列已經來到了4000-6000元價位。同樣是2014年發佈的Mate7,高配版售價為人民幣3699。2018年發佈的Mate20系列,則已經站穩在5000-7000元價位。

不管是一年比一年高的旗艦機定價,還是此前打出的“爵士”口號,都表明,華為的目標絕不是“國民手機”,而是高利潤的高端市場。唯一的問題還是產品,比如屏幕。現在不少人都認為,華為旗艦機的屏幕素質,遠遠配不上它的價格。

3

政府應盡全力幫助,甚至扶持華為?

接著之前提到的“政府應該統一採購華為設備”的言論說,從去年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開始,就不斷有“中國政府應該全力幫助華為”的說法出現。

此前,也有閒人猜測,華為之所以有這麼厲害的技術,發展得這麼好,是因為有軍方的背景。而我們唯一能找到與這一說法相關的證據,僅僅是任正非以前當過兵。

對於華為這家跨國公司來說,其產品每進入一個新的市場,必然要接受當地政府部門的審核,尤其是關乎國家安全的通信設備。倘若華為真有軍方的背景,那麼那些西方國家怎麼可能讓這種有潛在隱患的產品在自己國家廣泛部署呢?

話說回政府這邊,從華為未來的角度來看,它現在最不希望的事之一,可能就是政府介入到自身的企業事務中來。為什麼呢?對於一家跨國的私企來說,要在張口閉口“自由貿易”的歐美國家拓展市場,政府的扶持只會成為它的致命點,想想那些靠著政府補貼、用低價搶佔歐美市場而遭受反壟斷調查的中國企業吧。

輿論中的那個華為,和現實的華為太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看到,孟晚舟事件也好,被列入“實體清單”也好,華為的聲明總好像在說:“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的問題會有法律來解決。”這既是自身實力的體現,也是出於對企業未來健康發展的考量。

輿論中的華為,好似當年小米加步槍的戰士,衝在抗擊西方國家的第一線,靠著自己的雙手打出一片新天地。人們看著今天的華為,也會聯想起當年在荒漠戈壁中獨立自主研發出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們,在外國的封鎖中靠自己打造立國之器。

但是,拋開這些政治意義,現實中的華為終究只是一個私企,它有它的缺陷,也有與大眾期望相違背的商業行為。而企業的商業行為並不總是高尚的,無法承載全民族在政治上的情感訴求。

輿論中的那個華為,和現實的華為太不一樣了

不可否認,華為是一家值得人尊重的企業,然而其消費者業務此前在產品和營銷上的瑕疵,總是讓人在起敬的同時心生懷疑,比如P10的閃存門,混用三種性能差異巨大的芯片,被曝光後,官方稱:手機的體驗是否流暢,不是單純由某個單一部件性能決定的,而是硬件綜合設計和優化的結果。這種狡辯實在是令消費者怒其不爭。

前幾天上課時,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猜測,也許華為在挺過了現在這關後,會擁有大多數品牌都不具有的完整生態,形成壟斷,到時候沒準我國政府要反過來和它打官司——就像當年的微軟和美國政府一樣。

這其中的路徑,想來挺有意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