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突發疫情先看病後付費、網上看病可用醫保,醫保制度改革亮點多


突發疫情先看病後付費、網上看病可用醫保,醫保制度改革亮點多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同抗疫。這次疫情正在成為推動了我國制度改革和社會進步的催化劑,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影響。

3月5日傍晚,新華社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文共八個部分28條,為醫保制度改革的多個領域規劃出具體路徑。與此同時,為減輕疫情期間企業負擔,全國多地近日宣佈階段性減徵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

這一份文件和一條新政,將對參保人醫保待遇產生何種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突發疫情先看病後付費,生病不用慌

這次突發疫情,讓我們每個人認識到,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健全是多麼重要。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

這次疫情爆發後,廣大患者無疑非常關注醫療費用的報銷。與2003年的非典相比,此次新冠肺炎抗疫的諸多舉措更加全面。

突發疫情先看病後付費、網上看病可用醫保,醫保制度改革亮點多

目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醫療費用享受醫保和財政雙重保障。對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對疑似患者,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視情給予適當補助。

為繼續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意見》提出,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後收費。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

雖然我們都不希望以後再遇到這類疫情,但有國家醫保政策保障,大家也更有安全感。

《意見》明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待遇保障公平適度,基金運行穩健持續,管理服務優化便捷,醫保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實現更好保障病有所醫的目標。

網上看病“最後一公里”正在打通,看病更省力

此次疫情爆發之前,互聯網+醫療已經開始滲透入我們的生活,不少年輕人嘗試過網上問診、買藥、上門換藥等服務。但由於網上看病、買藥無法使用醫保報銷,大多數人還是習慣擠醫院。

近年來,我國醫保部門一直沒有停止對“互聯網+醫保”的探索。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線上問診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為“互聯網+醫療”的推廣和改進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各地也在加速落地網上就診可報銷的政策。

《意見》三次提到“互聯網+醫療”,其中,第十三條指出,將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協議管理範圍,支持“互聯網+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

突發疫情先看病後付費、網上看病可用醫保,醫保制度改革亮點多

近期,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也發文明確,對符合要求的互聯網醫療機構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線上複診服務,各地可依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對於現階段不方便去醫院或者擔心去醫院交叉感染的人群來說,線上診療報銷來得非常及時。

2月26日,武漢市醫保局為微醫互聯網總醫院開通醫保支付,微醫成為武漢首家納入醫保支付的平臺型互聯網醫院。

3月2日,北京完成首單“互聯網+”診療報銷。廣東、福建、江蘇、上海、成都等省市也實現了網上看病可醫保報銷。

那麼什麼樣的病情適合線上問診開藥呢?在哪些平臺看病可以使用醫保報銷呢?

以北京為例,目前只有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複診服務被納入醫保報銷中。已申請互聯網複診服務的定點醫院為患者提供複診服務時先對其進行電子實名認證,發生的“互聯網複診”項目可實時分解、即時結算。患者憑在線開具的處方,經定點醫院確認後可選擇到定點醫院取藥、到定點零售藥店取藥或藥品配送上門服務,三種方式在取藥時均可持社保卡實時結算。

隨著線上就診的接受度提高,未來患者“因藥就醫”的問題將改善,跑腿次數減少,醫院門診的壓力也將得到緩解,醫療資源分配更加高效。

除了上述改革措施,《意見》還提出改革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全面落實地市統籌、加快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等提議。隨著這些改革措施逐步落地,我國醫療保障基金使用效率將得到提升,幫助到更多真正有需要的患者。

階段性減徵城鎮職工醫保,個人權益受影響嗎?

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減輕企業負擔,儘快復工復產,全國多地醫保局近日下發階段性減徵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文件。

多數省市對企業職工醫保單位繳費部分實行減半徵收,但減徵的時間長度不一。四川、安徽、青海、河北、江蘇、吉林、北京等地規定,減徵期限不超過5個月,江西省的減徵期限為3個月。也有省份為確保醫保基金中長期收支平衡,階段性減徵“因城施策”,如湖南規定,統籌基金累計結存可支付月數小於3個月的縣市區,不實施減徵政策。

突發疫情先看病後付費、網上看病可用醫保,醫保制度改革亮點多

小夥伴們需要注意,此次階段性減徵的只是單位繳費部分,職工個人的醫療保險依然政策繳納。各地通知也明確,實施職工醫保單位繳費減半徵收期間,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劃入標準不變,不影響參保人員享受當期醫保待遇,不影響個人權益記錄。同時,職工個人繳費政策不變,用人單位應依法履行單位繳費和代扣代繳個人繳費的義務。

除了階段性減徵城鎮職工醫保單位繳費部分,還有省市出臺了階段性降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費率政策。

如今年2月到12月,上海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低0.5個百分點,即由10.5%降到10%;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比例由11.5%降到11%。山東規定,3月1日起至12月31日,階段性下調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費率,將單位繳費費率在現行費率標準的基礎上下調1個百分點。

在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的同時,有的省市提出,企業可以申請緩繳醫療保險費,這期間不影響參保職工醫保待遇。

但知名社保專家、51社保創始人餘清泉提醒,“延期繳費”能為企業減負,也不影響個人權益記錄連續性,但是或存在一個風險:如果疫情解除之後,企業未在規定時間內辦理補繳的,仍然會影響個人權益記錄連續性。

因此,如果單位申請了社保緩繳,作為職工,要及時查看個人社保賬戶,確認企業是否按期為其繳納社保費或在緩繳期內及時補繳。如發現企業存在社保費未繳或逾期欠繳的行為,可及時向社保部門提請稽核,要求企業依法補繳社會保險,以免影響個人的醫保待遇。

突發疫情先看病後付費、網上看病可用醫保,醫保制度改革亮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