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用“網紅思維”種植金針菇年營收過億 日產百噸淘汰率僅千分之二

近日,位於中山市南區一山腳下的中山園仔山菌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裡,一筐筐長勢齊整的金針菇沿著傳送帶源源不斷湧過來,由遠及近看,彷彿一團團白色的浪花,有如一桶桶的雪白爆米花。藉助立體化培育技術,每天,上百噸的金針菇從這家企業走向珠三角及港澳市場。

用“網紅思維”種植金針菇年營收過億 日產百噸淘汰率僅千分之二

該企業去年底被評為“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成為中山16家上榜企業之一。成立7年就憑“金針菇”單一品類,實現年產值超億元,並在“新三板”掛牌,創始人賴亞平兄弟用工業思維做農業,走出一條規模化發展之路。

日產百噸淘汰率僅千分之二

在園仔山裝瓶車間裡,攪拌機轟隆隆攪拌著玉米芯、米糠、木糠、棉籽殼,這些原料將被機器自動裝入一個個圓形的瓶子,然後進入高溫滅菌車間。在另一個種子消毒車間,比人還高的不鏽鋼圓形蒸爐一個個整齊擺放,滋滋冒氣,正對即將接種的種子進行消毒。種子和“土壤”充分滅菌、降溫,並且在無菌車間裡完成接種,是確保接種成功第一關。賴亞平表示,金針菇對生長環境的潔淨度要求極高。目前,同行“接種”淘汰率約2%,而他們通過把控技術關鍵環節做到千分之二,提升了競爭力。

用“網紅思維”種植金針菇年營收過億 日產百噸淘汰率僅千分之二

在培育房待28天后,接種是否成功,在“騷菌”車間就可見分曉。只見騷菌機工作了一整天,被淘汰的瓶子只裝了兩三個筐。賴亞平拿出合格的讓我們觀察,瓶口是雪白的,而旁邊淘汰的則顯淡綠色。

接種成功後,金針菇將在低溫庫房裡再待上30天。“有沒有感覺像森林?”他問道。庫房低溫且有點潮溼,裡面存放了幾天的瓶子裡已冒出白色的尖芽來。“我們每個庫除了溫控,還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照顧,整個生產過程有嚴格的標準,把淘汰率降到最低。”他分享經驗。

車間之間,傳送帶發揮著連接作用。由選菇組通往包裝組的傳送帶最為壯觀,長勢齊整的金針菇沿著傳送帶湧向工人,工人迅速將經過的瓶口一片片的透明塑料拔去,瓶口的塑料塊好比一把尺子,金針菇長勢齊整的秘密就在這裡。

“我們在市場看到的金針菇都是圓形一紮扎,是因為種植的瓶口呈圓形。”賴亞平向我們“科普”道。為證明金針菇品質,他隨手從筐裡取下一叢,拔出幾根就往嘴裡送:“培養的原料都經過農殘檢測了,生長環境也很乾淨,生吃都不怕。”

用“網紅思維”種植金針菇年營收過億 日產百噸淘汰率僅千分之二

當天下午,中山海關相關部門到園區進行常規檢查。據他介紹,除了海關部門定期檢查之外,市農業農村局也會隨時抽檢。作為供港澳蔬菜種植基地,他們的產品在生長過程中全部按供港澳蔬菜種植標準定期檢測。

兄弟聯手創新“種菇”模式

機器轟鳴,車間工人很少,怎麼看,這裡都更接近一座現代化工廠。“您創業前,從事過農業嗎?”我們發出疑問。賴亞平笑了起來:“我不是,我弟弟是。”

用“網紅思維”種植金針菇年營收過億 日產百噸淘汰率僅千分之二

下海前,他是中山物流行業的職業經理人。弟弟上世紀90年代末畢業於仲愷農業學院,學“農業自動工業化”,先後在工廠“打工”從事菌類種植。2012年,帶著各自行業經驗,兄弟一起辭職創業。“當時看到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出臺免稅政策,開闢運輸綠色通道,同時市場銷量也在高速增長,我們判斷憑藉我們自身技術,加上資本,是進入現代農業最好的時機。”賴亞平說。兄弟倆在“打工”過程中的磨練,幫助他們在創業之初“少走了很多彎路”。弟弟作為技術總監,專注生產品質管理。哥哥擅長營銷,成立之初就註冊了商標品牌。

“現代農業,必須創新模式,傳統粗放模式很難形成競爭力。”他們用工業自動化模式來種植金針菇,第一年達到20噸產能。2015年他們併購了東莞一家上市企業旗下的食用菌公司,公司產能突破50噸。目前兩個工廠產能已突破100噸,走進商超、農貿市場、河馬生鮮、海底撈等商家。“珠三角每3公斤金針菇有1公斤來自我們。”他還補充說,“目前我們正在申請‘綠色食品’商標。”

2018年10月,公司在新三板掛牌。賴亞平表示,要實現現代化治理,就要走資本市場之路。當年創業,他就打定主意要做全國的農業龍頭企業,要往前發展,就必須抓住資本市場機遇,藉此實現股權合理定價,規範家族企業經營,並在日後藉助股權激勵留住核心員工,市場品牌也將實現溢價。

用“網紅思維”種植金針菇年營收過億 日產百噸淘汰率僅千分之二

如今,賴亞平留意到,農產品領域正在興起品牌潮,就連大米,也開始掀起造牌熱潮。如何將行業品牌發展成消費品牌?他計劃建第三個生產車間,發展研學遊及工業旅遊,走進市場向消費者推廣品牌,甚至用“網紅”思維發展“雲養菇”,藉此打造出金針菇界的消費品牌。(來源:中山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