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細說白洋澱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今天是大年初一,原計劃是想利用正月假期,陪家人去一次相距60公里以外的白洋淀看看:滑冰、吃農家飯、感受當地民俗……但南方的疫情無疑牽動了大家的敏感神經,想想還是要管住自己,不要無謂的添亂,便臨時改變計劃,安靜地待在家裡,換一種旅遊方式——用文字和圖片來一次白洋淀民俗趣味旅遊。

細說白洋淀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雄安新區,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其中華北明珠白洋淀聞名遐邇,是國家5A級重點旅遊區。其85%的面積歸屬保定安新縣,相距石家莊、北京、天津三大城市幾乎等距約158公里,交通極為便利。

細說白洋淀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先來說說白洋淀不同時期的幾個不同名稱。

白洋淀自然水域面積366平方公里,澱內共有143個大小不等星羅棋佈的澱泊。白洋淀是眾多澱泊中面積最大的一個,總體面積約2萬畝,故以此命名。關於白洋淀的名稱,綜合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共經歷了四個版本的叫法。

【1】“白羊澱”——注意,中間是一個“羊“字! 據古老的地理典籍《山海經》記述:上古時期白洋淀一帶曾是黃河的故道,當時這個地方可以說是洪水滔天。到東漢永平十三年時,古黃河改道開始南移,大量河水存積在這片窪地,形成較大面積的水域。在《新唐書•地理志》也有相關記載:“莫州有九十九澱”。莫州包括莫縣、清苑、文安、任丘、長豐、唐興(即現在的安新)等廣大地區。實際上,當時的白洋淀,西至清苑,東南到任丘、文安、徐水。這麼大的水域,每逢大風捲起層層波浪時,宛如一群白羊前呼後擁地奔湧,於是便有了“白羊澱”的稱呼——這是歷史上人們對煙波浩淼的白洋淀第一次最直觀的叫法。

【2】“掘鯉澱”——這個名稱源於西晉時期,著名辭賦家左思在《三都賦•魏都賦》中曾寫道:“……其中側有鴛鴦交谷,虎澗龍山,掘鯉之澱,蓋節之淵。”唐代的時候,註釋家李善對“掘鯉之澱”進行了註釋,解釋說掘鯉之澱的位置在“河間莫縣之西”,這正是當今的白洋淀。所以白洋淀一度也被稱作“掘鯉澱”。

【3】“白洋淀”——據《安新水利志》記載,早在《宋史•河渠志》中就開始有了“白洋淀”的稱呼。到了明正德十二年時,楊村河在一次水患中不慎決口,這裡隨即成了一片澤國,最終形成了徐、漕、雹、萍、一畝、方順、唐、滋、沙九河入澱之勢。人們看到澱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便有了“白洋淀”的稱謂。

【4】“西澱”——清乾隆二十八年的時候,白洋淀才正式有了東、西澱的界限:“大清河自雄(雄縣)入,逕張青口(今文安),口西西澱,口東東澱”。按這一界限,白洋淀正澱(今端村正南)應劃屬西澱。所以白洋淀也被稱作“西澱”。後置新安八景,其中一景就就補稱為“西澱風荷”。有詩讚曰:露華濃邑芰荷香,水面風鱗趁早涼。先問問源亭畔路,好催雙槳出橫塘。


再來說說白洋淀的一些飲食民俗。

隨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不斷推進,一些老民居、老民俗等也開始漸漸淡出人家的視線,小時候一張紙片、一塊泥巴、幾根柳條都可以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快樂。看著日新月異新區的變化,割捨不掉的情牽也日復一日地多起來。物質匱乏的年代,“吃”這個字眼兒留給人們的記憶太多了。今天,我們就順著民俗畫家“泥鰍張”的圖畫,去回味一下澱裡的難忘往事吧!以後大家有機會來白洋淀,也好按圖索“吃”,找自己心儀的民俗美食了!

【1】灶炕連體

白洋淀水鄉以前的老民居室內較為狹窄,一般來講,一居室裡要兼具臥室、廚房、客廳三個使用功能。灶臺往往一般在炕頭一側,平時用吃飯桌蓋在灶臺上,表面鋪上炕蓆就可以睡人了,這樣就延長了炕的面積。做飯時揭開炕蓆,搬走炕桌,便可以做飯——這便是白洋淀水鄉人家的一居室格局。

細說白洋淀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2】多用碗架

畫面正中放置的木架是一個多功能架子,之前澱裡各家各戶都是有的,可以放置碗、盆等餐具及烹飪調料等物品。一般架子上面置有布簾或是小木門等。逢年過節的時候,灶臺上方要貼灶神像,這個時候這個的架子的作用也隨即發生改變——撤下餐具等物品,騰空架子,這裡即便成了專門放置貢品的用具了。

細說白洋淀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3】錯峰吃飯

老輩子的白洋淀,一般早餐遲、晚餐早,中午不起灶,和我們大部分人正常的三餐時間正好錯開了,變成了一日兩餐的習俗。這裡的人們一般都沒有午休的習慣,客人來訪時常常遇到早飯已過、午飯沒有、晚飯不到的尷尬。因此,不管何時,村裡人問候客人的第一句話就是:吃了嘛?所以,“不備茶先備飯”成為水鄉獨特的待客習俗。

細說白洋淀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4】簡單午餐

澱裡的人一般不吃午餐,即使有些人家吃,那這頓午餐一般來說也不講究,往往都是簡單、實惠,一般也不起灶,吃點乾糧就完事兒,故午餐亦稱午點。百吃不大厭的午點當屬玉米麵餅子夾小燻魚,“魚米之香”回味無窮,當然了,大蔥抹醬也是午點的首選。

細說白洋淀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5】豆腐情懷

老豆腐是白洋淀地區一大特色美食。這裡的老豆腐是豆漿點滷而成——俗話說得好,滷水點豆腐,一樣降一樣!滷水點的豆腐就是好吃,且細嫩白潤,佐以白醬(芝麻醬)、酣、蒜等,吃起來絕對的口感滑細膩、老少咸宜,這是水鄉人最喜愛的吃食之一。賣家挑擔穿街走巷,使得這道傳統美食流傳百年。如今,如果幸運的話,走在街頭巷尾,沒準兒還會聽到“老豆腐”的叫賣聲。

細說白洋淀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6】難忘餑餑

唼(sha,四聲)餑餑是把玉米麵餅子切成小塊放在碗裡,加入新鮮小蔥,佐以酣、蒜、香油(麻油)等佐料,然後用涼水一衝即成,這是一道人人皆會做的美食,隨手拈來,省用爐灶,節約能源,是水鄉人盛夏季節最受歡迎的午餐之一。

細說白洋淀名稱變化,回味老輩子飲食民俗,原來還可以這樣來旅遊


感受旅遊快樂,記錄旅遊發現!歡迎大家持續關注“高興旅遊吧”,並不吝在文字下方點贊、關注或留言,將您的觀點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畫面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