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運動生陽,靜養生陰,動靜結合,陰陽平衡是康壽之道

運動生陽,靜養生陰,動靜結合,陰陽平衡是康壽之道

按中醫的觀點,人的身體健康是要平衡。它包括陰陽平衡和五行平衡。五行平衡主要表現在五臟六腑的和諧上及五臟六腑的生克上。陰陽平衡,按照的陰陽原理,動則生陽,靜則生陰。比較而言,練動功的,動則生陽可以增強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練靜功的,靜則生陰,可以降低人體的消耗,人的壽命相對較長。只靜不動是錯誤的,只運動不知道好好休息就更不對。正確的養生方法應該動靜相兼,剛柔相濟。

這是因為,神屬陽,在生命活動中易於動而耗散,難於清靜內守,務須養之以靜;形屬陰,易靜而難動,故養形以運動為貴。所以,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靜兼修,形神共養,才能使體內氣血流暢,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偏於動養還是偏於靜養,應因人而異。陽虛者應以動養為主,但不可過於劇烈;陰虛者應以靜養為主,但也必須配合動養。


運動生陽,靜養生陰,動靜結合,陰陽平衡是康壽之道

一、動養。腹圍大、血脂高、膽固醇高,有這方面遺傳因素的人,就應以動養為主、靜養為輔。動養包括:跑、跳、走、爬、打球、游泳、騎車等。對於一些肥胖超重的稍強一些的運動鍛鍊來減肥、降低體重指數,以防治初期糖尿病、高血壓病而相當部分人是不宜做劇列活動。

高血壓合併心腦病、糖尿病合併心腦病等慢性病症的中、老年人更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發生不良事件。


運動生陽,靜養生陰,動靜結合,陰陽平衡是康壽之道

二、靜養。靜養包括:靜坐、睡眠、閉目養神、打太極拳等。總的來說,腹圍不大、血脂不高、膽固醇不高,沒有這方面遺傳因素的人,可以靜養為主、動養為輔;靜養並不是一點兒也不動,而是散散步,打舒緩一些的太極拳,練練氣功,練練書法,靜心用腦讀書思考等。讀書思考可促進大腦微循環,改善腦代謝,通過大腦來協調改善全身功能人在靜養狀態下,神經緊張度放鬆,呼吸、心率、血壓、體溫都相應降低,這種新陳代謝減緩的積累效應,勢必使壽命得以相對延長。

特別是修練氣功者,調身、調息、調心,靜坐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真氣內守,靜極生動,經絡通暢,氣血運行不息,身體各種物質得以更新,各種機能得以提升。

對老年人而言,靜比動更重要,讓自己真正安靜下來,比讓自己真正動起來要難。很多老年人晨練時以為只要拼命跑跳,運動劇烈就是最好的鍛鍊。這樣顯然錯了。老年人運動,不可驟起,不可驟停。翩翩起舞,緩緩結束。以渾身微汗、快意為鍛鍊適度的標準,

過汗易傷陽氣。老年人陰、陽之氣都須慎重保護,過靜,也許適合極個別老人,但從整體而言,老人一定要靜動結合,靜多動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