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旅行业是无法“线上转移”的第三产业,是无法“快递到家”的国民消费,是靠天吃饭、靠人生存的残酷事业,“新冠”疫情对文旅行业有的影响后座力极强。疫情对文旅市场的负面影响有多持久?疫情结束后会否迎来触底反弹?未来市场将爆发性增长还是冷却洗牌?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1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面临着怎样的2020?

01、疫情后遗症是场持久战

首先回顾非典时期及非典后的部分数据,消费市场从2003年6月开始开始反弹,但相较于非典期间的腰斩式打击只能算作杯水车薪,从全年数据来看并未出现“报复性增长”。而旅游消费作为“非必须消费”也是毫无突破空间,消费市场反弹≠旅游市场反弹。本次疫情距离非典已近20年,此一时彼一时,经济的高速发展确实提高了我们的抗风险能力,但如今的消费线上化、舆论透明化、人口流动化不仅拉响了全国民众的防患警报,还给旅游市场复苏带来了重重阻碍。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02、被隔离憋坏的国人,会在何时奔向景区?此次疫情爆发刚好撞上春节假期,这令预备好节庆狂欢的全国景区挠破了头。然而挺过疫情就见天明了吗?我们预测这只是黑夜的开始。中国旅游行业淡旺季明显,寒暑假和节假日是景区一年营业额的集中贡献时段。2020年的寒假和春节假期已经泡汤“清明”和“五一”近在眼前,但根据目前疫情趋势判断,2个月并不足以解除消费者的防范心理。再往后是往年会出现“学生潮”的暑期,但目前学校开学日一推再推,也就意味着暑期的推后或缩减,暑期产生爆发式增长的希望也渺茫。因此,2020年旅游市场的“拐点”最快会出现在“十一国庆假期”,随后又会进入11、12月的传统淡季。已经陆续打出“免费牌”的全国各景区必将在10月“殊死一搏”抢夺客源,大家的神兵利器都准备好了吗?。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03、“疫情后的我们都好穷!”囊中羞涩迫使旅游选择更为谨慎除了没有时间,现在普罗大众更大的恐慌是没有钱。本次新冠疫情被称为“黑天鹅事件”,对社会经济和个人消费水平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调查研究显示,疫情让超四成人口的收入锐减,其中近八成人的损失在20%以上,他们大多拥有一定的负债。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年前我们还在聊Z时代的超前消费,中产阶级的及时行乐,但这场毫无征兆的灾难给教会了人们“居安思危”,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和经济规划,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挣钱和存钱上,将冲动消费转为理性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因此大众出游的选择会更加谨慎。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2 三支“疫苗”,提高文旅抵抗力

▌文旅1号“疫苗”:解冻市场,关注低密度需求01、先被逼疯的不是孩子就是家长:家庭客群将以自驾游方式率先回归近郊景区“近者悦,远者来”,城市周边景区应针对家庭客群需求做热点营销及产品调整,通过健康科学地“放风”“洗肺”“亲子育乐”抓住有孩人群,快速赢得口碑。02、 低密度私享型旅游更受中产客群青睐疫情前的“人山人海”代表了景区的经营实力,疫情后的“人山人海”却只能引发恐慌。以往,主题乐园、网红景区、主题商业街等以吞吐量、客流量为首要经营目标的文旅项目,已经开始通过网络预约、控制客流的方式维持开门营业,但也只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从量变到质变的话题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上帝之手的行业洗牌。光华门集会事件是韩国疫情爆发的罪魁祸首疫情造成了人群恐惧后遗症,免费和低价可能会吓跑游客,反而应该思考如何提升旅游品质,用客单价增长来平衡流量。同时,低密度私享型的旅游产品遇到良机,如何在保证低密度特色的前提下寻找消费场景的差异化?如何细分市场、精准定位产品?如何打造复合多元的盈利链,也是中高端度假景区需要思考的问题。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文旅2号“疫苗”:城市的重启键——都市文旅将成为新宠01、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令我们心疼武汉、上海、北京、长沙……原来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城市,被隔离按下了暂停键。有KOL偷偷出门拍摄特殊的城市纪录片,也有心系家乡的热心市民“想念早高峰”、“想念排长龙”、“想念熙熙攘攘的xx路”……这次疫情用一种反差视角,解开了本被忽略的城市魅力,点燃了我们与城市的共存情感。不难想象,当“封印”解除,与这段记忆相关的共情消费将汇成一股暖流流向城市。都市文旅是必不可少的消费环节,也是休闲旅游的重要机会点。疫情城市纪录片成为宅居人群的慰藉02、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都市文旅在刺激消费的政策下,在释放1.2万亿流动性资金的支持下,新文旅必然会带来更颠覆的变革。这个变革的战场,必然发生在城市中。城市正在逐渐成为未来文旅的最大载体,而文旅也是刺激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主题娱乐将于都市空间进行基因重组,在城市ID、娱乐IP、文旅基因与社交细胞的综合作用下,都市会变为无边界的娱乐场。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03、在人群脱敏之前,都市文旅的内容升级迫在眉睫都市文旅项目覆盖双客源,兼顾城市居民市场和游客市场。在成为一个外地游客吸引力的同时,也可以满足本地市场对于文旅项目、对于城市文化的诉求,它既是游客输出地也是输入地。疫情结束有个过程,在大家不敢也不能跑太远的2020年,都市文旅或将成为旅游消费新习惯的培养皿。此时,在都市文旅还未完全重启之前,最应该做的莫过于内容产品的更新升级。用疫情期间的空窗期,在资金可周转的前提下,进行小范围内容娱乐的升级改造。既可以在疫情期间稳住核心团队,也能够在回暖期间,快速收拢客群,加入城市消费复苏的主场。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文旅3号“疫苗”:大健康或将成为文旅强心剂大健康文旅进入“后疫情时代”根据规划,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大健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而至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大健康产业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康养型文旅已在近几年来展露趋势,而新冠疫情的影响力将把大健康再次推向高潮。01、大健康文旅不再是银发专属,应瞄准年轻市场扩大转型新冠疫情之后,以往隐身于老中医订阅号的【生命健康】上升为全民话题标签——疫情期间大多是家里的晚辈督促长辈勤洗手戴口罩,直播间最受欢迎的也是瑜伽、健身、健康饮食。因此,大健康文旅的概念不该局限于“医疗”和“康养”,而应扩大范围至年轻客群,打造例如体重管理、医疗美容、纾压冥想、活力赛事等文旅场域,与现代都市人关联起来。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02、将本地生态ID打造成为健康网红IP疫情还影响了人们的卫生习惯,短期内“人人洁癖”。因此,除了所有景区都须加强卫生安全管理之外,以”有机、生态、疗愈“为主打的健康旅游方式,能带给消费者“深入桃源,隐于喧嚣”的安全感,从而成为文旅项目的新卖点。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乡村旅游会再次受到重视?行业专业人士认为应该冷静判断。实际上,国内大部分乡村、农场的卫生条件都不佳,以前到乡下脏兮兮地撒欢一天那叫感受生活亲近自然,现在恨不得来个全身消毒。民众想要的“桃源”是像瑞士、新西兰那样干净漂亮的现代化牧场、私人庄园。因此,如何消除国人对“乡下、农村、不卫生”的刻板印象,提供无病菌隐患的生态接触环境,应当是疫情后农文旅振兴的重点考虑因素。除此之外,挖掘生态特色资源打造健康IP也是构建景区吸引力标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二之选。法国依云小镇一直都是全球康养度假的典范,泉水成为了有效的着力点,“依云水”被誉为神仙水,对皮肤疾病、消化泌尿、神经系统都有好的疗效。以水为依托,发展出温泉酒店、SPA美肤、产后/术后恢复、水疗中心等多重康养业态。以此为鉴,学会抓住景区原生资源,围绕其自身特色打造健康IP,将会是观光型目的地突出重围的上策。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3 如何策划“自带免疫好感”的文旅产品?“免疫力是第一竞争力”!“免疫力”成为社会高频词,提高、改善免疫力会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重要话题。01、练出免疫力——营造运动美学新场景疫情催动“全民健身”,运动美学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若能将其进一步融入旅游方式,打造携带“运动”基因的旅游目的地,将大大提升文旅项目的“免疫好感度”。景区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在健身房无法得到的运动体验、运动场景、运动周边、运动理疗…当文旅收获一波运动粉丝时,其未来可营造的社群粘性是充满想象力的。当然,运动场景只是“标配”,文旅+运动更需要进行专业化引导和定制化服务。与专业体育赛事、趣味运动圈层(如足球青训、斯巴达障碍赛等)达成长期紧密的合作,不仅能为景区营销持续性造势,同时,也能培养大量“死忠粉”,为景区在运动产业矩阵培养私域流量池。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02、吃出免疫力——打造健康饮食全景体验场域餐饮作为文旅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正在经历 “1.0卖产品—2.0卖体验—3.0卖功能”的转变,尤其在疫情之后,人们对吃什么、怎么吃、去哪吃的关注度将大幅提升,餐饮有很大机会从文旅配角转正为主角。因地制宜构建场景,提供游客从种植、采摘的溯源体验,到灭菌、烹调、营养组合的科学普及,再到充满仪式感的健康用餐方式,是传达食疗理念的绝佳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将健康的餐饮体验做出文化艺术、延伸应用场景、构建美食社群,很可能成为2020时代的文旅新风向。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03、内生免疫力——用治愈系度假为疫后人群疗伤免疫力的内生还与健康的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疫情带给公众的死亡阴影、经济压力、社交恐惧都需要一个宣泄出口。同时,高质量的睡眠、愉悦的心态、精力充沛的状态都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隐形良药。后疫情时代的“心理治愈”为文旅项目的品牌重塑提供了契机,抓住人们潜意识的需求(例如安神助眠、身体清零、洗心祈福等),也是2020年的营销亮点。正如病毒会变异一样,文旅市场变幻莫测,“疫苗”并不是万能的,练就金刚不败之身才是王道。相信在我们文旅人咬紧牙关挺过2020过后,文旅行业定会迎来涅槃重生!


被疫情伤血99%的文旅市场,请收下“文旅疫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