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認為楊修懂曹操還是不懂曹操?為何屢屢能猜中曹操心思,卻又落得個因言獲罪的下場?

方唐在胡言亂語


楊修並不懂曹操,有點恃才自傲的味道

楊修比較出名的事蹟就是,猜字謎,合字謎,闊字謎,最後因為雞肋之事,被處死。所以從典故上看,楊修的才華橫溢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他出生名門,是楊彪的兒子,四世太尉的出身也很顯赫。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最後做了曹操的主簿。

伴君如伴虎,貌似楊修並不懂這點,好像覺得自己四世太尉,屢次在眾人對曹操字謎不解的時候,信手拈來的猜出來,很有排面,洋洋自得。覺得高眾人一等,並且曹操早期是很器重楊修的,做事很是讓曹操滿意,當時連曹丕都很巴結他。

出身名門,曹操器重,百官時而拍他馬屁,連曹操最出眾的的二個兒子一個曹植,萬事都要請教他,另一個曹丕,對他尊敬有佳。漸漸的就迷失了自己,沒有正確擺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雖說他懂曹操的字謎,但是他不懂曹操的心思,最後面對軍事撤退與否的大事,輕描淡寫的隨心處置,招來殺身之禍,死的太冤枉了。是恃才自傲的緣故,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過高的估計了。


曹操為何殺楊修

曹操是個小心眼的人嗎?就算你屢次猜中我的心思,但罪不至死吧。更何況楊修在其府上做主簿,曹操能留他在相府,也是對他能力的肯定,再者他出身名門殺他還要考慮影響的,其實有很多理由不殺他,那為何曹老闆要執意殺了他呢?

一是參與了奪嫡之爭,參與奪嫡之爭也罪不至死,那曹丕不也是有司馬懿,陳群等人幫助嗎?他們為何不被處死?因為楊修恃才自傲,就是不低調,做人太高調了,看看人家司馬懿隱藏的多深,多低調?奪嫡之爭本來就是世代君王的忌諱點,曹操當然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們相互搏殺,陰謀陷害,但是古代基本都是這樣的。

二是被他父親坑了,楊彪在曹操迎了獻帝做了丞相之後,並不是對曹操很尊敬,說白話就是看不起曹操,因為他是四世太尉家族,名門望族,曹操 “閹人之後”,經常不去參加朝會,很是懈怠。同時對曹操的政治意見也頗有微詞,楊修本來有才,後來過度自傲,又想起他父親對自己的態度就很忌恨,覺得他們父子沒一個好東西。

三是楊修雖說家族四世太尉,但是更要命的是袁術的外孫,他老爸的老婆是袁術的女兒,是軍事競爭關係,雖然這點不重要,但是加上父子二人的政治觀念保守陳舊,與曹魏的政權利益衝突,也是懷璧其罪,會無中生有,引火上身。

最後楊修並非曹操的頂級智囊團裡成員,奇變橫生的賈詡,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膽有謀的程昱等等。所以曹操殺楊修並不會導致無人可用,不會覺得可惜。殺人一念之間,殺完兵敗後曹操還是後悔不已的,厚葬了楊修。側面看出,曹操還是很看好楊修的,如果楊修低調點,行事穩健點,確實是可以有所作為的,確實很讓人惋惜。


本人認為

楊修雖有大才,但是不懂人情世故。說白點就是情商不高,雖有才華,卻被才華所害。做臣子如果不懂收斂自己,早晚斃命,就如許攸也是一樣的,居功自傲,被許褚斬殺。

古代很多謀士進言並不是直言相告,再舉個例子,鳳雛龐統,當初劉備問他如何奪下益州,他就獻上三計,讓劉備自選,很明顯其中二策一聽就不得行,最後劉備選了鳳雛精心準備的一計。斬楊懷高沛,拿下益州。

臣子和君王獻計,講話都是大有內涵和技巧的。但是楊修不懂。

所以楊修這點上,差太遠了,然後又眾多因素彙集一身,導致他被曹操斬首。


謝謝諸位閱讀


一別成久違



楊秀太聰明瞭!聰明的過頭了!讓人反感!如果我是曹操就這麼個人在身邊,什麼都被看穿,耍小聰明,你忍得了嗎?我可忍不了!曹操是什麼人,你在他面前曬小聰明,很多次了比如(一人一口酥)事件,還有很多,曹操忍他很多次了,受不了了,曹操是什麼人?他面前的聰明人還少嗎?荀彧,荀攸,郭嘉,司馬懿,哪個比他差,就他愛出頭,還不知收斂,打仗的時候還雞肋,看穿了要撤兵,到處去說,曹操終於忍不住了,才殺他,正好穩定一下軍心,死在沒有情商,人是非常有才華,但是死於多嘴,這就叫小聰明丟命。


歷史的波瀾壯闊


楊修,字德祖,太尉楊彪之子。算得上是一個聰明有才華的人,連狂士禰衡也認可他。人們一般認為,楊修的不幸是緣於立儲之爭。曹操決定立曹丕為儲後,為了防止楊修從中添亂,弄得兄弟相爭,禍起蕭牆,就於臨終前把他給解決了。

據有關史料來看,也不盡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真地不懂曹操!

一、楊修之殞命,與立儲之爭關係不大。

曹丕和曹植爭當王儲時,楊修是幫助過曹植。曹丕被立為王儲後,楊修想離開曹植,可曹植一再拉攏他,他“亦不敢絕”。

曹植(右)與楊修(劇照)

曹植畢竟是曹操的愛子,即使不能成為王儲,也是不能隨便得罪的。因此,彼此間來來往往是很正常的。

但是,楊修與曹丕也不錯。他曾把一把“王髦之劍”獻給曹丕,曹丕非常喜歡,經常佩戴在身上。曹丕稱帝以後,還追念此事,並因此賞賜了鑄劍之人王髦。這說明,曹丕與楊修的感情還是不錯的。

曹丕(劇照)

曹丕都不想處置的人,曹操何必多此一舉?因此說,楊修殞命於立儲之爭,似乎不太可能。

那他被曹操懲處的真正原因是啥?

二、楊修之絕命,緣於他的自作聰明威脅到了曹操的存在。

楊修臨終前曾對人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如果,他以為他的不幸是受曹植的牽連,那他真是枉稱聰慧了。

楊修生前真正沒弄明白的是,他生活在一個專制的體制當中,而曹操又是這種體制下的一個“雄猜之主”。這類人物的猜忌心和防範心都是很重的。

他們最忌恨的便是別人猜透他們的心思,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的獨裁統治,就必須實行愚民政策和特務政治。別人的一切他都要掌握,自己的想法卻不能讓別人知道。

總之,獨裁者必須把自己神秘化,才能顯得本尊“天威難測”;才能讓別人時刻戰戰兢兢,自己處處遊刃自在。

可是,楊修對曹操的心思,洞若觀火,清楚得很。

如,有一次,曹操讓曹丕、曹植兄弟分別出鄴城辦事。事先,曹操命令城門守衛不得放行。

楊修猜知曹操必然有此安排,便跟曹植說,萬一城門守衛不放行,你就以“王命”為由殺了他。結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沒出去。但曹操的這一安排,是對兄弟倆的綜合考察。既想看其才,更要察其德。曹植雖然成功出城,卻給曹操留下了曹丕仁厚、曹植殘忍的印象。這一場較量,曹植實際上是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楊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謀事並不周全。這就是楊修,小聰明而已!

自恃聰明的楊修(劇照)

再如,楊修身為曹操主簿,卻不能安分守職,老想著自由活動,可又怕曹操有問題要問。

於是,每當外出時,他就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然後寫好答案,放在桌子上。並吩咐侍從,如果丞相有令詢問,就按照這個次序一一作答。

沒想到,一陣風吹來,問題羅列的順序全亂了。侍從只好按照混亂後的次序作答,自然是驢唇不對馬嘴。

為此,曹操怒責楊修。楊修不敢隱瞞,只得如實交代。曹操見楊修這樣應付他,自然異常不滿。

天威難測的曹操(劇照)

不但知道自己有什麼想法,而且知道自己考慮問題的順序,這實在令人肝顫了!有這麼一個人待在自己身邊,曹操的威嚴何在?神聖焉存?

如果楊修猜出曹操的想法,但不說出來,也許還好一點。可是,他偏偏要到處顯擺,讓曹操隨時“現形”。

如,曹操視察了新建的丞相府後,當時沒有說什麼,只是在大門上寫了個“活”字。曹操走後,工匠們一頭霧水,不知何意。

曹操於大門上寫“活”字(場景)

楊修見了立即讓工匠們把門拆掉重建。並解釋說,“門”中“活”就是“闊”,丞相嫌門太大了。

再如,公元219年,曹操率領大軍進軍漢中,攻擊劉備。可是,劉備憑藉險要之地,堅守不戰。於是,曹操一時不知如何是好,處於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一天部下請示軍中口令時,曹操隨口以“雞肋”回答。楊修聽說後立即收拾行裝。大家問他何故,楊修說,雞肋這東西,吃它沒有什麼滋味,扔了它又覺得可惜,丞相打算回師了。

雞肋(像)

曹丞相果然撤軍了!半年左右後,楊修也果然殞命了。理由是:“漏洩言教,交關諸侯”?


老王頭談歷史


楊秀太過於懂曹操,就是因為太懂,聰明反被聰明誤,故才落了個因言獲罪的下場。

楊修之所以有這般下場,純屬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個人喜歡耍耍小聰明,曹操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楊修就命人把門拆了,曹操在酥餅盒上寫一盒酥,楊修隨即將酥餅分給了眾人,曹操將雞肋作為漢中爭奪戰撤軍的口令,楊修馬上令士兵收拾行裝。總之一句話,楊修雖然瞭解曹操,但是他把曹操心裡一些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想法,公之於眾。所謂伴君如伴虎,楊修這番該是在劫難逃。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用人方面,曹操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思維超前的人,在封建階級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戰亂時期,他能三次下達招賢令,放低姿態吸納英才,實屬不易。很多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小輩,跟隨了曹操後,自身的本領和潛能才能挖掘出來,比如著名猛將於禁、張遼等等,可見曹操看人眼光之狠之準。

但楊秀一而再再而三的,將曹操心裡一些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想法,公之於眾。才為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灥靐飍羴麤龘


楊修雖然智慧過人,穎悟超群,看似絕頂聰明,其實卻是個糊塗蛋,在我看來,他還是不懂曹操。

曹操為什麼要處死楊修?很多人認為,是因為楊修太聰明瞭,曹操平生為人,最嫉恨的就是太聰明的人,而且生怕別人比自己的智商還高。楊修比曹操的智商還高,所以非殺不可。其實不然,楊修其實是那種不聰明的聰明人,他錯誤的估計了曹操的心思。他認為曹操愛才,會將王位傳給有才的曹植,那麼他就會成為曹植的親信,從而一步登天。其實,對中國的統治者來說,每當接觸到實際的繼承問題時,所謂的“才”,決不是首先考慮的條件。如何保持這個政權,便成了第一位的選擇標準。“才”,包括才幹、才能、才智、才氣,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國之君來說,無才,國家機器照常運轉,而有才,則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壞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楊修太看重才,曹操當然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江山大業,大文學家曹操就得讓位於大政治家曹操,他必須得把王位傳給曹丕,這就是必然的選擇。

還有一點,眾所周知,作為下屬,你的智商可能高於領導,但是在領導面前是絕對不能表現出高於領導的智商。即便是你出的主意,你是首創,你也應該把它當成是領導出的主意,而且做得天衣無縫。何況是把領導心裡想說還沒有說的話,你就提前抖露出來,那是絕對犯忌的。楊修沒有處理好上下級關係,所以必死無疑。這是楊修的性格毛病造成的。一個人有才,但不能太洩露才,尤其是在處理上下級關係的時候,更應該好好擺正自己的位置。楊修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罪有應得。不要說是一個君王,即使是普通人,也並不願意讓別人揭開自己的內心隱私,觸到痛處。楊修的這種輕薄行為,落在了剛吃了敗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裡,當然是找死了。


看著天空的貓


楊修這個人你可以說他懂曹操,曹操做夢殺人其實就是怕有人暗殺自己做的戲,當所有人都相信了以後唯獨楊修戳穿了曹操,曹操焉能不氣,後來因為通過曹操說雞肋這兩個字就推測曹操想要退兵,因為雞肋就是食之無味但是卻棄之可惜的,可見曹操的心思都逃不過楊修的法眼。

不得不說楊修這個人聰明,可是一個人聰明是好事,但要是小聰明則誤事,楊修懂曹操,所以楊修屢屢猜中曹操的心思,但是楊修卻沒有真正的瞭解曹操,曹操是一位梟雄啊,一位真正的梟雄怎麼可能時刻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思呢?楊修自以為聰明實則是被聰明自誤了。

當然了既然說到曹操是梟雄,其實曹操的心胸還是很開闊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啊,僅僅是因為楊修總是故作聰明就殺了楊修曹操還不會如此,楊修之死還有一點原因就是楊修一直在暗中幫助曹植爭奪世子之位,還告過曹丕的狀,這也是曹操厭惡楊修的原因。

當然了楊修之死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楊修身後的家族勢力太大,而楊修的父親一直不服也不歸順曹操,楊修之死一是因為楊修的自作聰明其次也是曹操殺雞儆猴的一種震懾手段,其實有時候看透不說透也是一種自保的手段,有道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啊,楊修之死可惜了。





婉兮歷史


楊修之死(或楊修現象)應歸結為三大教訓。一是急功近利,應該說楊修還是有才的,其碼他的洞察能力比較強(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他能夠很快看出對方(曹操)的真實意圖,他會動腦筋,腦子此較靈活。他深知,自已要充分施展才華(當大官,辦大事),必須得到曹操(頂級控盤手)的賞識。因此他抓住一切機會在曹操面前展現才能。但心緒浮躁的楊修並沒有短時間受到曹操的重視反而使曹覺得,你太浮躁了,我怎敢將大任交於你呢?二是,楊修情商低,他不懂情操,不懂首長心理(不知道曹會怎麼想,不知道曹會如何操縱自已的感情),他不會情操(不會操縱自已的感情)。現實社會中也如此,你工作能力再強,如果情商不高,不懂情操,不懂潛規則,沒有人際關係,也不會有多大出息。而楊修由此搶了曹風頭(功高震主),觸犯了曹的權威與統治利益,被曹操定為眼中釘,肉中刺,是執行自己權力的阻力(命令未下達,楊卻叫人收拾行裝),被私心重的曹操處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三是,曹操私心,疑心重,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他的權威不允許任何人昌犯。他的道德情操與胸懷都沒有達到最高境界。如何換作李世民或者劉邦,在用人之際,他們都能忍,能包容天才們的缺點,竭力創造條件,提供平臺,增加待遇,使天才們的才能能得到盡情地發揮。這就是相當一部分掌權者的共同弱點!


邱際鵬


看似楊修太聰明,實則是不夠聰明,至少在政治智慧上要矮其他人一頭。

瞭解《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當時曹操因為進兵和收兵兩難抉擇,遂以“雞肋”為夜間口號。可楊修知道這事後,就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結果惹得曹操不爽,以“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的理由殺了楊修。

可是事實真是這樣嗎?在《三國志》中說曹操敗走漢中,“夏五月,引軍還長安”。可見雞肋事件要發生在還長安之前。可是裴松之在他注引的《典略》中寫:“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可見,這中間是有時間差的。曹操要是因為雞肋之事要殺楊修,為何要回了長安幾個月後才動手呢?


這裡有一件事也許可能說明一切。曹操讓曹丕與曹植各自出鄴城門,又命門吏不放二人出城。曹丕先到,被門吏攔下後,就退了回去。而曹植聽從楊修的建議,殺掉門吏出城去。按理說門吏攔曹植曹丕二人是曹操指使的,曹操應該怪罪曹植才對,但他卻“以植為能”。

這是為何?原因就在於楊修看明白了曹操是在試探誰更能治理眾人、殺伐果斷更像他,所以建議曹植: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擋者,竟斬之可也。”

然而事情卻再次急轉而下,曹操得知是楊修在後面出主意後,對曹植大為不滿,他認為曹植表現出來的殺伐果斷不是他本身具備的,而是旁人指點的結果。而且楊修這人素來為他不喜,多次不請示就擅作主張,更重要的是曹操和楊修的父親楊彪就有矛盾,看楊修可能本就不那麼順眼。

在《三國志》中有寫: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破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

而楊修自己卻並沒有那種覺悟,本來出身就可能會引起曹操的敵意,還恃才傲物,不知天高地厚,最重要的竟然敢幹涉曹操繼承人的大事。楊修死前自己也明白了,他才對人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楊修死後不久,一個月後曹操就病逝了。曹丕即位,馬上殺了丁儀。而楊修和丁儀都是曹植的主要謀士。

楊修在政治鬥爭中還是處於小兒科的水平,他頂多懂得曹操做事的用意,卻沒搞懂在位者最忌諱的是什麼,所以只能算是華而不實,愛耍小聰明,數犯曹操之忌,最終身死。


邯鄲醉


楊修,只懂曹操在某件事情上是怎麼想的;卻不懂曹操在知道了有人知道他的想法後是怎麼想的!不然,他就不會因賣弄小聰明,而丟掉性命。





用戶長華


楊修是懂曹操的,確切的說楊修是心理學大師,在揣摩人心已登峰造極,但是境界還是差點,人心可揣摩,人性不臆測,看破便點破是聰明,看破不說破是睿智,而且當時楊修乃曹植的智囊,這樣揣摩人心耍小聰明的人而且深得曹植信任,假如曹植入登大堂,後果堪憂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