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終於明白古玩市場為何大量關門倒閉,越來越冷清了...

  絕大多數人接觸到古玩收藏基本都是通過網絡,真正搞家族傳承式收藏的人很少,畢竟經濟條件限制在。但網絡和現實其實是兩個世界,在網上滔滔不絕善於辯論的人可能在現實中卻沉默寡言。透過表象看實質,古玩行業曾經熱門過,被大眾追捧過,所謂的開張吃三年是多少人的夢想,但為何作為現實代表的古玩市場,卻越來越蕭條了呢?



接連不斷有古玩城因經營不善關門倒閉,如今很多市場都是攤位比遊客還多,再也不復多年前的繁華景象。究其原因有三點,第一是很多商家已經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線上,利用網絡的便利來發展。第二是投資論調的過份炒作,加上某些專家學者的非正常介入,導致市場風氣普遍是一種浮躁的非理性狀態,說白了就是人人都想撿漏,都想一夜暴富。第三是在人心浮躁的大環境下,古玩企業資金盲目跟進,拍賣騙局的渾水摸魚還有無處不在的製假售假。以上種種,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老貨很難賣(因為貴),新貨很搶手(不僅便宜還滿足了“撿漏”夢想)。然後老玩家自身難保,新入行的人卻個個心比天高,不吃大虧絕不回頭!


如今聽到最多的話有兩種且截然不同,行家說:“真貨難尋啊,想找到一件精品都是奢望。”藏友卻說:“我手裡的寶貝難出手啊,沒有買家,到處都是騙局。”其實之所以產生這種矛盾,是因為有了信息代差。知識學的越多人就會越謹慎,相反很多人肚子裡沒貨,只靠著自己“腦補”出來的東西就以為了解了全部。古玩市場過去為什麼興盛?那是因為在電視裡,某些專家說這個瓷器幾百萬,那個佛像幾千萬,拍賣會上今天拍出一個乾隆官窯要2000萬,明天又拍出張大千、齊白石的字畫動輒上億,不斷刷新的拍賣記錄,也在不斷刷新著收藏者們的“野心”。於是古玩市場也隨波逐流,開始往“高端”發展。


沒有投入的回報只是空談”道理人人都懂,不過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很多人都選擇性失明瞭。想要賣高價,又想時間快,還要不投入錢,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過去的老玩家都說“爺爺買,孫子賣”才是古玩真正體現價值的地方。但人們都等不急,拿著“祖傳”的寶貝,或者在市場上低價“撿漏”過來的國寶,想馬上變現。過份自信等來的不是土豪買家,而是各種收取昂貴前期費用的文化公司、藝術品拍賣公司。人家擺明了就是利用大家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交費前各種吹的天花亂墜,一旦交完錢,肯定就賣不掉的結果。



財富是和一個人的能力劃等號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一個只玩仿品的人看什麼都是“國寶”,一個只玩老普的人看什麼精品都像假貨,相反一個不斷精益求精保持去偽存真精神的人,玩到最後自然越玩越高端,手中藏品的價值也愈發體現出來。看了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操作,終於還是明白了,在這行,靠譜的人永遠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