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的朱高熾,真如《大明風華》中樑冠華飾演的這麼窩囊嗎?

東風談感悟


近段時間,《大明風華》電視劇在熱播,劇中梁冠華扮演明仁宗朱高熾,在劇中大家可以發現,他是一位窩囊太子,身體肥胖,處處被老爹朱棣嚇唬,被頗有心機的二弟朱高煦欺負,因此不免讓觀眾心生疑惑,很多人對此很好奇,歷史上的朱高熾,真的如《大明風華》中梁冠華飾演的這麼窩囊嗎?

歷史上的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屬於嫡長子,生於洪武十一年,當時他的父親朱棣還是燕王,年僅18歲。

朱高熾他確實身體肥胖,史料記載,朱高熾平時需要由兩個太監攙扶,才能站起來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可見身材的肥胖真的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歷史上的朱高熾因為身體肥胖,身體比較虛弱,並不喜歡武功,也不喜歡舞刀弄槍,卻非常喜歡讀書,這點和自己的老爹朱棣一點也不像,因此朱高熾從小並沒有得到父親過多的寵愛。

雖然朱高熾能力一般,也不像自己的父親,可是朱棣對朱高熾還是很看重的,畢竟朱高熾屬於嫡長子,是朱棣和徐皇后所生,只要他不犯什麼大錯,都不會把朱高熾的太子之位給廢掉的。

朱高熾看著有點窩囊,其實是屬於敦厚類型的,大智若愚型的,絕不是窩囊,朱高熾在洪武二十八年被立為世子,史書記載,朱高熾端重沉靜,在他兒童時期,就接受了最正統的儒家學術教育。

朱高熾也是有能力的,朱棣起兵靖難之役的時候,曾經命令朱高熾留守燕京,朱高熾當時團結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燕京城,這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之役的史書上留下的最為耀眼的一筆。

而且由於朱高熾身體肥胖,不便隨軍作戰,因此朱棣經常把他留到後方,讓朱高熾監國,朱高熾處理起來朝政大事也是有條不紊,井井有條,而且具有責任感和判斷力,讓大臣們稱歎,而且在此職務上的表現贏得了他的老師們的尊敬,同時他本人也獲得了寶貴的實際行政經驗。

靖難之役成功後,朱棣登上了皇位,朱高熾由於仁愛又儒雅深得朝臣的愛戴,而且朱高熾是嫡長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於是在永樂二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歲的朱棣病逝,在同年九月七日朱高熾正式登基成為皇帝,他在位期間施行了一系列仁政,因為他崇尚儒學,在他統治時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且善於納諫,他也不沉迷女色,算是一位仁君。

雖然朱高熾屬於一位仁君,但是因為朱高熾的身體並不好,因此他在位還不到一年,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在宮內的欽安殿,終年47歲。


小聰歷史客棧


朱高熾是什麼樣的人:朱高熾是一個身體上有殘疾、思考問題沉著冷靜的人。

2006年,明月的一篇《明朝那些事》將明朝拉入了人門的眼球中,而近期一部熱劇《大明風華》,又在2019年颳起了一陣明朝風。在該部劇中,大家看到的朱高熾,是一種軟軟諾諾的樣子,而且劇中過多“接地氣”的成分,更讓人們認為朱高熾是一個可愛的小胖子,可在歷史上,他卻不是一個如此歡樂的人,他的弟弟朱高煦也不是如此逗比的人。



身形有先天殘疾,不被朱棣所滿意

可能是一種父輩對於子輩的美好寄託,故而民間的父輩總會希望自己的後代文武雙全,有才有貌,地方尚且如此,身為九五的朱棣,當然更對自己的兒子懷有較高的期盼。朱高熾是朱棣的大兒子,在學識和談吐上有著大儒的氣質,人們曾讚歎其為“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雖然這個大兒子的學識、智慧以及各方面“軟實力”都不錯,可朱高熾的“硬件”卻讓朱棣大大不滿。他因先天、以及後天的逐漸惡化,導致了身材過度肥胖,看起來極其臃腫;除了這些,朱高熾還患有先天腳疾,走起路來極為不便,甚至有時還需“兩個侍衛”對其攙扶。正是這樣的先天殘疾和缺陷,導致了朱棣很鬱悶,認為太子很不像自己,害怕朱高熾難以肩負大明朝的重任。



喜靜厭動、性情沉悶

在歷史上,關於朱高熾的記載還有“喜靜厭動”,就此點來說就比較耐人尋味了。畢竟通過一個人的性格,去逐漸推出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百試不爽的方法。喜靜厭動的他相比弟弟漢王,兩人形成了鮮明對比。而且他明白,朱棣對於漢王也有一種莫名的喜歡,那是因為朱高煦很像朱棣,能征善戰不說,他在靖難之役中曾為朱棣成為九五立下了汗馬功勞。故而面對這種局勢,朱高熾的內心是一定是沉悶的,更多的是一種焦慮。擔心本該自己的位置被弟弟搶走。故而朱高熾也是一個所有事情都會悶在心裡的人。



善於做事、做事幹練、勁氣內斂

雖然朱高熾在靖難中沒有像自己的弟弟那樣,在戰場上給予父親直接有效的幫助,但他在後方固守北京、抵抗李景隆幾十萬大軍的衝擊上則表現積極,敢於任人做事,僅僅利用一萬人馬,便幫助燕王朱棣穩固了後方,有利於其在前方毫無顧慮的繼續推進。



綜上所述,朱高熾是一個身體上有殘疾、思考問題沉著冷靜的人。

我是史廖未籍,一個愛好歷史的吃貨。


史廖未籍


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北征勝利,但是在返回途中朱棣突發疾病身亡,臨終前他傳下遺詔讓遠在京城的皇太子朱高熾繼位。朱高熾登基後大赦天下,之後他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明朝從朱元璋建國開始為了穩定內部政權,實行嚴刑峻法,之後朱棣登基後,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統性,繼續堅持朱元璋的那一套法律規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朱元璋、朱棣二人的做法慢慢與時代脫節,不僅沒能緩和階級內部矛盾,反而使這種矛盾更加尖銳起來。朱高熾上臺後為了解決這種弊政,首先他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為他們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

其次對於在永樂時期實行的那些勞民傷財之舉他基本上予以停止,從而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當然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下詔實行休養生息之策,對於受到自然災害的老百姓,他不僅免除他們的田賦,還免費給他們提供糧食等其他救濟品,對於在永樂時期因為各種稅目引起的百姓逃離問題,他也給予很好的安置解決。這一切在他當政的短短10個月內,都給予了妥善的處置。

另外對於人才的使用他也是廣開言路,善於納諫,因此湧現了許多類似於三楊這樣的人才。除了以上之外,比如改組內閣,對科舉制度在選人方面予以改善等等。他的這些仁政愛民之舉最終讓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經濟等各方面也是突飛猛進,明朝由此在永樂盛世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頂峰時期,也即仁宣盛世的開端由他奠定。

可惜因為身體肥胖等方面的原因,他在帝位不足一年便不幸的離世,之後為了感念他所做的一切,在給他蓋棺定論之時,給予了他仁宗的廟號。


滿堂阿明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中梁冠華飾演的胖胖的明仁宗朱高熾,著實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眼球,在這部電視劇中,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甚至感覺有些許窩囊的朱高熾的藝術形象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但是藝術畢竟是藝術,回顧歷史,讓我們來看看真正的朱高熾,他非但不窩囊還是位大智若愚的典型。

歷史上真正的朱高熾作為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在青年時代就顯示了他的才華,在“靖難之役”防守北平,穩定後方,在輔佐他的父親成祖朱棣奪取政權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太子時期,由於成祖朱棣連年征戰,朱高熾“六次監國”,保障了明廷內部的穩定,即位以後,他積極調整內政外交,對以後的明王朝發展影響非常大。他只做了短短的九個月皇帝,在以往的歷史中往往被忽略,但是卻不失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朱高熾其實很聰明

朱高熾在童年時期就表現的非常出眾,《明史》記載:“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朱高熾從小就喜歡讀書,“四五歲宮中聞讀書輒喜,自是書冊翰墨不去手。”且“好學問,從儒臣講論不輟”除了喜歡讀書,他的射箭本領高強,基本是百發百中。明洪武二十八年的時候也就是朱高熾十八歲的時候,他的爺爺朱元璋任命他為燕王世子。而且據歷史記載,朱元璋對朱高熾是非常喜愛的,這足能證明朱高熾有著自身的獨到之處,而不是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熒屏形象。

從太子到皇帝的曲折過程

朱高熾長大以後非常的胖,而且性格敦厚仁慈,和他的父親成祖朱棣英武的性格幾乎沒有相似點。不但如此他還有兩個不安分的弟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在跟隨他老爸興兵南下,取得政權的過程中戰功赫赫,取得了武將集團的大力支持,而且成祖朱棣對這個二兒子也是非常的喜歡,有一次朱棣對老二許諾,你大哥身體不好,你好好幹,江山遲早是你的。這更刺激了老二的不安分,一直蠢蠢欲動。當然朱高熾也知道這些,於是在他老爸在世的時候,他的“忍”字功夫是一流的,甚至裝傻充愣,不過在關鍵的時候確實非常的理智,一點都不糊塗。朱棣南下攻打南京時候,當時北平受到襲擾,而朱高熾審時度勢,精心佈置,親自上城督陣,激勵將士,保證了北平城這個老根據地的安全。而且在朱棣對他的檢視中一直沒有不軌行為,這個老實人最聰明的地方就是認清了老爸的為人和自己的處境,一直夾著尾巴老老實實做人,最終熬到了皇帝位置,和他兩個不安分的兄弟相比,笑到了最後。

做皇帝以後的政策調整

仁宗繼位以後,赦免了許多建文朝的舊臣,更正了許多的冤案,廢除了多項苛政,調整理內外政策,對外停滯了大規模的用兵,讓百姓得到了休息,對內大力發展生產,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改變了從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開創性對外政策,開創了“仁宣之治”盛世。

實際證明,朱高熾非但不愚蠢,而且是大智若愚的典型代表,他的大部分政治生涯是在永樂時期渡過的,為永樂時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繼位以後,在繼承他爺爺和老爸基業的同時,努力消除弊端,從而推動了明代社會的正常發展,進一步鞏固了明朝的統治。


千秋文史


最近《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中的朱棣三個兒子非常的有趣,大兒子朱高熾明明是太子,卻表現的非常的窩囊,總是被兩個弟弟欺負,在父親朱棣面前,更是怕得連話都說不清楚,表現的十分委屈,總是靠兒子朱瞻基替他解圍,導致連朱瞻基都有些輕視他了。

劇中的朱高熾是一個胖胖的形象,走路都需要人攙扶,在雄才大略的朱棣面前,朱高熾總是表現的非常懦弱和委屈,比如劇中有這麼一段,朱棣親征,讓朱高熾監國,結果朱棣回來就要看朱高熾在監國期間的奏摺,朱高熾委屈對兒子哭道:“我監國已經累成這樣了,你爺爺還是不相信我。”本就肥胖的他一時間竟站不起來了,被兒子攙起來後,由兩名太監架著回屋。

而二兒子朱高煦則看起來軍功赫赫,盛氣凌人,更加襯托的朱高熾懦弱無能,不少不懂歷史背景的觀眾都吐槽,朱棣怎麼會選這樣一個人,來當自己的繼承人。除了大兒子朱高熾,不是還有二兒子朱高煦和三兒子朱高燧嗎?

其實這是大傢伙誤會朱高熾了,朱高熾並不像他表現的那麼懦弱無能,而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大明風華》還原的朱高熾還是很不錯的,在加上老戲骨梁冠華的演繹,把朱高熾演繹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朱高熾是朱棣在當燕王的時候出生的,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洪武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立為世子,朱高熾從小接受儒學和武術教育,因為他的儒雅和仁愛深得朱元璋的喜愛。

朱元璋還專門考校過朱高熾,一次是讓他檢閱軍隊,結果朱高熾很快就回來了,朱元璋就很奇怪,就問朱高熾怎麼這麼快,朱高熾就回答,早上士兵要吃早飯,吃完早飯再檢閱,我先回來覆命;足見朱高熾對仁愛已經刻到了骨子裡;還有一次就是住院讓讓朱高熾審閱官員奏章,朱高熾將奏章按照文武分好類,並做了相應的應答,朱元璋非常的滿意,對朱高熾的治國才能非常的讚賞。

而大臣們對於朱高熾也非常的喜歡,因為朱高熾是一個儒雅的人,而且能夠聽從大臣意見的人,總比一個雄才大略,堅持己見,又喜歡動武的人要更加招文臣的喜歡,朱元璋是這樣的人,朱棣也是這樣的人,好不容易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是一個儒雅的人,但卻死的早,而建文帝又過於循規蹈矩,朱高熾作為太子的出現,在朱棣的高壓下,文臣們終於有了盼頭。

朱高熾之所以在電視劇中表現的這麼窩囊,實在是因為形式不同了,當時作為燕王世子的時候,朱棣雖然對朱高熾不喜歡,但是也沒有要把朱高熾世子的位置廢掉,而且這個世子的名號還是朱元璋欽點的,朱高燧和朱高煦雖然也眼饞世子的位置,但畢竟不是太子。

朱棣在發起靖難之役的時候,命朱高熾留守北京。朱高熾團結北京城的士兵,雖然一直處於劣勢,但是朱高熾始終能夠穩住軍心,並且當李景隆的50萬大軍攻打北京的時候,朱高熾更是以一己之力堅守城池,李景隆的50萬大軍愣是沒有攻下北京城,北京保衛戰的成功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而且在李景隆攻城期間,建文帝曾使用反間計,遣書給朱高熾,許給朱高熾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朱高熾接到書信之後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就這份膽識、毅力以及心計,也是朱高煦和朱高熾沒法比的。

而劇中的時間是朱棣已經登上了皇位,朱高熾依然是世子,而朱高煦是跟隨朱棣參加靖難之役的,對於性格頗像自己的朱高煦非常喜歡,還曾經許諾立朱高煦為太子,天下大定以後,朱棣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十分的猶豫,他認為朱高熾過於仁弱,會被大臣們脅迫,但朱高熾作為嫡長子,在靖難之役之中也是有功的,朱棣很是為難,而這關鍵的人物就是朱瞻基。

永樂二年,朱棣在決定立太子的時候,曾經諮詢過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的大儒解縉的意見時,解縉所說的“世子(朱高熾)仁厚,應該立為太子”,但這並不是朱棣想要的答案,朱棣隨後補上的“好聖孫”三個字卻發揮了關鍵作用,朱棣是非常喜歡自己的孫子朱瞻基的,《大明風華》的劇情也說明了這一切,朱棣對於朱瞻基還是另眼相看的。

事實也是如此,朱高熾的隱忍是迫不得已,有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父親,不會有一個鋒芒畢露的太子,正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他們在躁動的同時,都沒有躲開被廢的結局。朱高熾在朱棣面前藏拙,卻一邊利用朱瞻基和朱棣的關係,以及大臣對自己的支持,再加上嫡長子的位置,最終還是保住了太子的位置,並且登基為帝,雖然在位不到一年,卻為仁宣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朱高熾的廟號是明仁宗,中國歷史上能夠得到仁這個廟號的是屈指可數,而朱高熾則是實至名歸。


小青看世界


最近電視劇在湖南衛視熱播,其中梁冠華飾演的明仁宗朱高熾,成功的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他胖胖的挺搞笑,唯唯諾諾感覺很軟弱的樣子,你看到的畢竟是演戲小說,而非歷史上真實的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歡讀書。歷史上第一個朱高熾的確胖胖的,身體不好。這一點真不像他老爸,明成祖朱棣常年領兵作戰的人,善於騎射,身材高大魁梧,一級棒[捂臉][捂臉]。朱高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胖子,喜靜不喜動,電視劇中梁冠華演的是真好,但是胖和身體弱不代表軟弱,明仁宗雖仁,但不軟弱。

朱高熾的是個有謀略堅毅的人。據記載,朱棣起兵靖難期間,朱高熾鎮守北京,他善撫士卒,僅以萬人據南軍李景隆五十萬之眾圍攻,解決了朱棣後顧之憂,假如是個軟弱的人早就嚇尿了,畢竟五十萬人,黑壓壓一片[捂臉][捂臉]。

朱高熾在被圍困北京的時候,建文帝還給朱高熾寫信,想離間他和朱棣關係,許其王位,朱高熾轉手就把信交給了朱棣。成功挫敗了建文帝的反間計,他不可能是一個軟弱的人。

明成祖多年征戰,都是太子朱高熾監國,將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朝無廢事!雖胖胖的武力值不高,但是政治才能一點也不差。二弟三弟都和朱高熾明裡暗裡的爭皇位,最後都沒有動搖朱棣的決心,說明他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所以人家真是胖胖胖胖胖的小可愛,但不弱哦。





最宿遷


《大明風華》只是改編自小說,裡面的劇情當然和歷史還是有區別。比如劇裡面朱棣問楊士奇該不該叫太子接班的劇情就不是真正的歷史,真正的歷史則是朱棣問的謝縉這件事,也是謝縉最後用“好聖孫”三個字堵住了朱棣想易儲的心。

《大明風華》裡面的朱高熾窩囊嗎?

《大明風華》裡面的朱高熾很窩囊嗎?表面看上去,《大明風華》裡面朱高熾確實很窩囊,但這些窩囊都是裝出來的。劇裡面營造的那樣一個大環境,朱高熾又沒有戰功,而有戰功的又想爭皇位,朱棣又時不時給他們下套,明爭暗鬥,朱高熾把這一切看得很明白,大智若愚,裝窩囊朱高熾他才能保住自己的本,才能有機會笑到最後。所以就算是在《大明風華》劇裡面,朱高熾也不是真的窩囊,而是因看得非常明白假裝出來的窩囊。


歷史上的朱高熾

在正史中,朱高熾的儲君位置幾度不保,若不是有大臣保住朱高熾的位置,又若不是有一個讓朱棣喜歡的好孫子朱瞻基,那麼朱高熾很可能當不了皇帝。面對位置不保,朱高熾表現出來的是隱忍,是大度,是待人以誠。這是需要耐心的,需要膽量的,所以他並不窩囊。正史中朱高熾真的很肥胖,腿腳也不便,他無法隨父一起出徵,立戰功,他需要用自己的行為來保住太子之位。

朱高熾當上皇帝之後,朱高熾的內心基本上算是表現出來了。當時有個叫做李時勉的人向朱高熾直諫,說的話很難聽,就算是到了偏殿亦是如此,朱高熾特別生氣,所以朱高熾就命武士用金瓜打斷了李時勉的至少三根肋骨。而且還不放過他,繼續整他,到朱高熾臨終的時候還記著這事情。從這個事情就開始看出,朱高熾一點都不窩囊,相反他的脾氣也屬於烈的那一種,只是首先不能表現出來而已,因為表現出來了那麼就非常可能繼承不了皇位了。



電視劇就是電視劇,想要了解歷史,看紀錄片好過於電視劇太多。劇裡面其他的且不多說,這望遠鏡是萬曆年間才發明的,更多可以吐槽的地方也不多說了,最後只說一句,莫把劇和歷史混淆即可。


淡看天上月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死後,其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先後即位。朱高熾就是明仁宗;朱瞻基就是明宣宗。在歷史上,明仁宗、明宣宗常常被比作周朝的周成王、周康王,漢朝的漢文帝、漢景帝。繼“成康之治”“文景之治”之後,“仁宣之治”是又一個守成君王的好典型。所謂“好”,指的是能繼承創業君王的遺志,較好地治理國家。

明仁宗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就被冊立為燕世子,成為燕王朱棣的法定繼承人。


一次,朱元璋叫四位世子分頭閱看臣子們上呈的章表奏文。朱高熾在向朱元璋彙報時,只講章表奏之中有關軍民利害的事情,從來不提其中偶爾出現的文字謬誤。朱元璋曾問他:“堯的時候有大水災,湯的時候有大旱災,老百姓有什麼依靠呢?”朱高熾回答道:“老百姓靠的是當君王的是聖人,聖人有體恤老百姓的好政策。”經過這幾次考察,朱元璋很喜歡這個孫子,認為他有當君王的見識。

朱棣去世,朱高熾即位。朱高熾一當皇帝,就對臣下表示:“以前一些當皇帝的人,妄自尊大,不喜歡聽直話,下面那些當臣子的,投其所好,阿諛奉承,結果導致國家衰敗,自已垮臺。聯和你們都應當引以為戒!”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朝廷中逐漸形成一種直言不諱的好風氣。

朱高熾還廢除了永樂年間的一些嚴苛政策。對建文帝的舊臣,朱高熾也進行了赦免和冤案平反。

永樂一朝用兵頻繁,百姓終日不得安寧。朱高熾即位後,大力發展生產,注重以農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用兵,使得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時間。為明朝的第一個盛世復興“仁宣之治,”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這樣的朱高熾,就算他在位的時間非常短,(在位時間只有八個多月)他已經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楓葉永刀


是的!爹太強還多疑兒子必然這樣,不然早掛了。就像唐高宗一樣,都嚇出高血壓了。太子朱標也可能是被他爹嚇死的。


海豚飯店77319747


然而電視劇中的朱高熾並不軟弱,只是示敵以弱。

偽裝的軟弱外表,既能自保,又維護了兄弟,不至於同室操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