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的太子真如《大明風華》者樑冠華演的這麼委屈、窩囊嗎?

火星上的豹子


《大明風華》的整體色調、佈景我都還挺喜歡的,就是人設有點崩。女主角孫若微,在歷史上本是永城縣主簿之女,不是什麼御史大夫的女兒,和朱家更沒有血海深仇。

小小年紀就因有美名而被朱高熾的外婆推薦入宮,由朱高熾的妻子親自教養,預備讓她嫁給兒子朱瞻基為正妻。

不料朱瞻基到了成親的年紀時,朱棣聽了方士的話,另選胡善祥為皇孫妃,孫若微只是嬪。但朱瞻基和孫若微青梅竹馬,早已有了感情,登基後還是找理由廢了胡善祥,立孫若微為後。

(孫若微)

朱高熾的人設也崩了,要論委屈,他在朱棣面前是委屈的,卻也沒像電視劇裡那樣有裝瘋賣傻抖機靈的嫌疑;要說窩囊,他可不窩囊。身為皇帝的嫡長子,哪怕老爸再不喜歡他,他活得也不窩囊。

朱棣不喜歡朱高熾,理由很充分。他尚武,朱高熾身體肥胖行動不便,別說武了,正常走路都要兩個內侍扶著;他像父親朱元璋一樣,主張從嚴治政,朱高熾卻溫和仁善,兩人的治國方針完全不一樣。

如果沒有對比,朱棣勉勉強強也能接受這樣的長子,奈何旁邊有個次子朱高煦對比著,朱高煦無論從性格愛好還是外形上來說,都極像朱棣,用古人的話來說,叫做“深肖其父”。當朱高熾只能

朱棣很喜歡朱高煦,某次戰役中朱高煦表現出色,朱高熾撫著他的背說:“勉之!世子多疾!”這意思是說,你多努力吧,你哥身體不好,有可能活不了多久,他一死,世子之位就是你的了。

(朱高熾)

所以說朱高煦的野心是朱棣養出來的,此後常常為難朱高熾。有一次,皇子皇孫們去拜謁孝陵(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陵),朱高熾走在最前面,因身體羸弱而跌了個跟頭,走在他後面的朱高煦就嘲笑道:“前人蹉跌,後人知警”。

朱高熾拙於言詞,不知道怎麼回擊。朱高煦洋洋得意,朱瞻基在後面高聲道:“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顧失色,覺得這侄子不是普通人。

朱瞻基的確不普通,英武勇毅,自幼聰慧,朱棣最終選擇朱高熾為太子,和朱瞻基是很有關係的。諸皇孫中,朱棣最喜歡的就是朱瞻基,著名文臣解縉稱之為“好聖孫”,促使朱棣下定了決心。

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認為朱高熾一無是處。事實上,朱棣雖然偏愛次子朱高煦,但幾乎所有的朝中大臣都偏向朱高熾,在他們看來,朱高熾遵循孔孟之道,溫和仁慈,善於納諫,是最好的儲君人選。

(朱瞻基)

而朱高煦從小就不愛學習,舉止輕浮,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就特別不喜歡他。何況朱高煦性情暴烈,稍有不合心意就要殺人,還在涿州擊殺過驛丞,導致當時的燕王朱棣都被朝臣們彈劾。

如果朱棣一意孤行,立朱高煦為太子,肯定會有許多大臣死諫。而這也是朱棣沒有選朱高煦的原因之一。

所以,朱高熾受到文官集團的擁戴,身份上又是名正言順的是嫡長子,沒什麼可窩囊的。哪怕他在朱棣面前謹守兒臣本分,那也不叫窩囊。

《大明風華》裡的朱高熾,真的有點崩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委屈是真的,但是窩囊是不可能的。

先說大明風華里的太子,他是朱棣的大兒子,叫朱高熾。

歷史上的朱高熾倒真的是一個大胖子,他身體肥壯,走路的時候,需要兩個侍從扶著。

朱高熾雖說很胖,但是絕不平庸,更不窩囊。

他本人的執政水平很強。還是燕王世子的時候,就曾經替父親看守燕京城。

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帶著自己的兵在外面打仗,而在家處理各項日常雜物,守城,提供糧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由朱高熾去主持,並且做得還不錯。

後來李景隆率50萬大軍攻打北平,而是他與徐後,以一萬兵力相抗,最張守住了城池。

而後來燕王登基之後,更是多次親征大軍,討伐北元餘孽,而在這個過程中,都是由朱高熾監國。

只不過,他由於比較胖肥,為人仁慈,和朱棣從長相到性格,都差距很大,於是朱棣便很不喜歡他,並且多次有廢太子,並二子朱高煦為太子的想法。

而二子朱高煦長相帥氣,武藝高強,在靖難戰爭中,多次隨父親衝鋒陷陣,在軍方也有著不錯的人緣。並且,由於靖難之役中,他曾經救過朱棣的命,曾被朱棣許諾,將來把皇位傳給他(這他李淵有著諸多相似吧)。

而雙方鬥來鬥去,但是朱高熾有一個好兒子朱瞻基,一直受到朱棣的喜愛。後來,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成祖終於下定了決心,於公元1404年立朱高熾為太子。

雖說後來朱高熾只是當了九個月的皇帝,還是有不少政績的。比如說赦免一些曾經支持建文帝的臣子及他們的後人等,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木子君的小屋


歷史的發生,為歷史發聲!

引言

《大明風華》的熱播,讓看慣了清朝宮廷戲的觀眾忽覺耳目一新,老戲骨精湛的演技讓人折服。向來肯說“元芳你怎麼看”的狄大人,搖身一變成了朱高熾,恍惚感覺到了最後一刻才會亮明自己的“閣老”身份。劇中梁冠華所飾演的朱高熾顯得有些窩囊、委屈,真實的明仁宗是怎麼樣呢?

歷史上的朱高熾表面看著窩囊、委屈,實則有仁愛之心,頗具軍事才能,顧全大局,尊長護幼。登基之後以仁施政,和兒子朱瞻基的政績被後人稱之為“仁宣之治”。

朱高熾其人

朱棣一共四個兒子,除了四子夭折,三個兒子均是徐皇后所生,而徐皇后正是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的女兒。朱高熾體型較胖,身體虛弱,行動不便,走路時需要有人攙扶。朱棣戎馬一生,對於這個兒子並不喜歡,倒是鐘意驍勇善戰的次子朱高煦。立誰為太子,朱棣無法抉擇,朝中也有不同的聲音。朱棣有一次問才子解縉,向他徵求繼承人的選擇,解縉力挺朱高熾,朱棣不語。解縉便說:“好聖孫”。朱棣隨即大笑。好聖孫正指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所以後世傳言朱高熾能坐上皇位也沾了兒子的光。

朱高熾在位期間,仁愛治國,政治清明,革新弊政,經濟繁榮。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但後人對他的評價頗高。

01 仁愛貫穿一生

朱高熾打小就待人寬厚,考慮周到。朱元璋讓他和幾個藩王的兒子檢閱衛士,他最後一個回來。朱元璋詢問原因,他說早晨天氣寒冷,等到衛士們吃過早飯後才檢閱,所以回來的晚,朱元璋龍顏大悅。

旦寒甚,俟朝食而後閱。-《明史》

朱高熾繼承皇位後,赦免因靖難之役遭受迫害的建文帝遺臣,並大赦天下。聽說有的地方受災嚴重,他為民著想,免除當年的稅收以及秋糧的一半,並催促大臣救民於水火不可遲疑。

02 靖難之役彰顯軍事才能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率大軍南下,北平交於朱高熾統領。李景隆大軍壓境,朱高熾佈置有序,抵擋住了數倍於己的攻城士兵,對於朱棣取得最終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03 政績斐然,開啟“仁宣之治”。

朱高熾在政期間,任用賢臣,淘汰冗官,革新弊政。一改朱棣在位時的鐵腕統治,愛民如子,妥善安置流民,讓百姓休養生息,明朝經濟得到發展,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明史》

總結

明仁宗朱高熾的一生正如他的廟號,“仁”。他外表看似窩囊、委屈,實際上大智若愚,是一代明君。


歷史的發生



疫情嚴重,宅在家裡只能看劇,剛好最近在看《大明風華》,看到這個題目,出來聊兩句。

第一眼看到朱高熾時,確實有題主的感覺:委屈、窩囊,有好幾次見朱棣,都得用自己的兒子在前面做擋箭牌,甚至有幾次被朱棣問話問的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回頭給自己的兒子朱瞻基使眼色,朱瞻基出來幫忙說話。再加上樑冠華的身材,確實會給我這種感覺。但影視劇就是影視劇,演繹的成分佔多數,所以,咱們還是來聊聊歷史上的朱高熾。


史書對朱高熾的記載有這麼一句話:

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稍長習舍,發無不中,好學問,從儒臣講論不輟。

從這幾句話來看,其實,朱高熾給人的印象不錯,從小聰慧,文武全才,是個可造之材。但歷史上的朱高熾與梁冠華扮演的相像之處在於,歷史上的朱高熾,確實宅心仁厚,這與後來登基後為“仁宗”,還是有一定關係的。有這個底子,朱高熾不會窩囊到哪兒去,但你要說朱高熾委屈,那確實有,接下來咱們就來說說朱高熾的“委屈”。

朱高熾生於鳳陽,沒錯,就是大明王朝先祖陵墓所在地,父親朱棣被爺爺朱元璋任命藩王后,也就全家都搬到了北平,開始了鎮守大明朝北門的義務。因為北方戰事不斷,所以,朱棣基本上就是平戰亂的路上走過來的。一個戰功赫赫的父親,對自己的兒子肯定也給予厚望,能夠父子並肩作戰,上場殺敵。但沒想到的是,朱高熾並不怎麼喜歡武功,這位燕王的世子,從小受儒家思想薰陶,對讀書習字那是非常喜歡,而且從小也體弱多病,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造成朱高熾從小身體就不怎麼好,這下子就打消了朱棣對他的期望,所以,朱棣也慢慢的對他由期望轉成了失望。更無巧不巧的是,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戰場老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可見朱高熾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會怎樣。


但朱高熾雖說不如自己的兩個弟弟,可以陪著父親一起上戰場,但朱高熾也有過成功的案例,在朱元璋駕崩,建文帝上臺開始削藩後,朱棣首當其衝,第一個被打擊的對象,朱棣當然不會束手就擒,於是朱棣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內戰,從北平一路打到南京,而他在離開北平時,將朱高煦帶在了身邊,將朱高熾放在北平,看守家園。也就在這個時候,朱高熾團結北平的士兵,愣是將北平保下來了,沒有被李景隆的大軍攻下。後方安寧,也是給朱棣在前線的一個有力保證。所以,由此更能說明朱高熾不窩囊,相反,由此可見朱高熾是一個聰慧的人,也是一個堅毅的人。

但即使朱高熾保下了北平,並沒有換來朱棣多少的改觀,朱棣心裡還是對朱高熾不太滿意,特別是在後來朱棣登基後,也只是迫於大臣們的壓力,將朱高熾立為太子,將朱高煦立為漢王。有人說,那朱高熾到此是不是就安全了呢?答案是沒有。


雖然成為了太子,朱高熾一樣不安全,首先是來自父親朱棣的不喜歡,其次就是弟弟朱高煦的成長,前文我們說過朱高煦常年跟隨父親征戰沙場,很是得到父親朱棣的喜歡,隨著自己的功勞變大,朱高煦也愈發的囂張跋扈,對朱高熾也越來越不放在眼裡,以至於策劃了奪嫡的事情,當然,最後這事兒被朱棣發現了,朱棣對朱高煦也進行了重懲。朱高煦得到了懲罰,卻再一次顯現出朱高熾的宅心仁厚,朱高熾幫助了朱高煦,以至於讓朱高煦免於被朱棣處死,而能活著去到自己的封地。


所以,朱高熾不窩囊,只是委屈,我覺得朱高熾委屈,還有一點就是,朱高熾在後來即位後,只當了10個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短暫的皇上生涯,再加上世子和太子時期的表現,給後人留下了一種窩囊的印象,所以,我說他委屈。


但其實朱高熾在這10個月的皇帝生涯中,不是沒有亮點,在朱高熾當上皇帝后,朱高熾沒有像自己的父親,繼續征戰,相反,他開始休養生息,減免賦稅,並釋放許多倍朱棣關押的大臣,真正的想讓國家開始昌盛,只可惜,給他的時間太短了,以至於他還沒有開始好好發揮,就結束了。


綜上,朱高熾不窩囊,但還是很委屈,但委屈歸委屈,無法掩蓋他是一個好人。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其實在鵬正眼裡,梁冠華演的朱高熾有那麼一點意思,演的是非常不錯的。

在鵬正眼裡,朱高熾算是基本還原,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首先咱們先來看一看歷史上的朱高熾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吧。

歷史上的朱高熾其實是一個可愛的大胖紙,劇中也是還原,隨後就是朱高熾的性格和歷史上基本也相差無誤,歷史上朱高熾其實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假裝不明白,其實都明白,這也是為什麼屢次老二老三鬥不過朱高熾的原因。所以懦弱和窩囊只是表面而已,實則是暗地裡積蓄力量。矇蔽對手罷了。

歷史上的朱高熾喜靜厭動所以朱高熾有著沉著冷靜的性格以及遇事不慌的良好品格,這點朱元璋是非常喜歡的,其實是朱高熾太會隱忍,而且在處理政務方面朱高熾展現出超高的能力,連朱棣都為之嘆服,曾經朱棣年輕的時候以為生下來一個廢物,根本和老二老三沒法比,但是回想起來,朱棣發現自己錯了。尤其是靖難之時,朱高熾率軍抵擋住了李景隆50萬大軍,讓人刮目相看。而且朱棣知道自己的兒子朱高熾非常的忠誠而且也極為顧家,隨著朱棣年齡的增長開始越來越喜歡朱高熾,認為老二老三是當時的年輕氣盛,而在電視劇中也表現的惟妙惟肖。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網絡)


鵬正


歷史上的皇太子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仁宗,並非如影視劇中所演繹的如此委屈窩囊。

據明史記載:

“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稍長習舍,發無不中。好學問,從儒臣講論不輟。”

可以說,高熾最初被選為燕世子(朱棣當初稱燕王)是有原因的,他自幼便聰慧沉穩,文武雙全,是個可造之才。

朱高熾之所以登基後稱為“仁宗”與他的“仁慈”之心有關。據記載,當時高祖朱元璋在世之時,分別命秦王、晉王和燕王三人的世子檢閱衛士,高熾最後才回來,問他原因他說“旦寒甚,俟朝食而後閱,故後”。因為天氣嚴寒所以要等他們吃完飯之後才檢閱的。可見他的仁愛之心。

在具體的對奏過程中,高熾也是“獨取切軍民利病者白之”。可以說他時刻將軍民利病放在首位。朱元璋問他:堯舜水旱之時,百姓靠什麼活下來呢?高熾回答說“恃聖人有恤民之政。”朱元璋聽後大喜“孫有君人之識也。”因此,朱高熾在少年之時,因仁愛而深得高祖賞識,而且也頗具君王的姿態。

那麼朱高熾是不是因為過於仁慈而懦弱呢?當然不是。據明史記載,當時朱棣南下攻南京之時,令世子守北平城,當時朱高熾“以萬人拒李景隆十萬眾,城賴以全”可以說,高熾同樣是有勇有謀的軍事人才。

當然,歷史上確實有奪嫡的事情發生。當時世子高熾留守北平,而次子高煦、三子高燧隨軍出征有功,恃寵而驕,於是陰謀奪嫡。並讒言高熾與南京朝廷勾結,朱棣當時確實動了要殺高熾的念頭,但高熾沒有作聲,待成祖的使者彙報完畢後,成祖才發現自己誤會了高熾,並說“幾殺吾子”,對高熾十分慚愧。

此後,高煦和高燧雖然也屢次構陷,但高熾依然執政如常,朱棣問他“亦知有讒人乎?”你知道有誣衊你的人嗎?高熾回答說“不知也,吾知儘子職而已。”高熾的這個回答可以說展現了一個子臣的大度,也標明瞭自己不會參與朋黨之爭,也不會爭奪帝位,而是盡好自己的本份,踏踏實實監國罷了。這樣的回答勢必會博得皇上的好感,可以說高熾何其聰明。這顯然不是一個窩囊之人所能具有的謀略。

可以說,真實的朱高熾是一個有勇有謀,有膽有識。較之朱棣的次子和三子,他更加沉穩而大度,頗具君王之氣。且他對待軍民百姓的態度,皆以仁為本,深得高祖、成祖的喜歡。對於陰謀奪取自己之位的弟弟也表現出十分大度的姿態,如此境界,也便使得在此後的奪嫡過程中,能夠站穩腳跟,深得皇帝喜愛。果然不久,高煦和高燧獲罪,高熾太子之位得以保全。

在奪嫡之爭中,以不變硬萬變,不爭即是爭,一般來說,這往往是保全自身的良策,高熾自幼沒有白白讀書,深諳其中的道理,在奪嫡的漩渦中保全了自身,贏得了帝位,可以說是膽識過人。


史海爛柯人


大明風華梁冠華劇照

歷史上的明仁宗算是明代歷史上一位政績上很有成就的皇帝,他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建文帝朱允炆派大將李景隆摔五十萬大軍進攻北京,留守北京的朱高熾保住了北京城,這對朱棣能在靖難之役勝出起到了關鍵作用。明仁宗在任期間,讓民眾休養生息,對於建文帝的舊臣也是寬容地赦免了很多,正是他的努力,為明代三大盛世之一的仁宣之治的創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明仁宗歷史上算是一位儒雅隨和的君主,並不算窩囊。望採納謝謝!(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有趣的歷史段子


梁冠華身寬體胖,他在《大明風華》裡演的是朱高熾。

歷史上的朱高熾就是個大胖子,所以讓梁冠華演朱高熾,除了年齡偏大一點,演技還是在線的。


雖然一開場,梁冠華出場的時候,有一種狄仁傑出來斷案的錯覺,但他一開口說話,狄仁傑就不見了,朱高熾出來了。

不過,《大明風華》裡的朱高熾有點窩囊,有的委屈,有點仁弱,動不動就滴幾滴眼淚,像劉備似的,歷史上的朱高熾真的如此“軟弱”嗎?

不是的。

《大明風華》中有個片段,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朱高熾被朱棣訓一頓之後,滿臉沮喪地回了家。

老婆看到了朱高熾那副倒黴樣,責問道:“老朱,你怎麼這麼慫啊?你看看你都被老二欺負成啥樣了?”


朱高熾嘆了口氣,說道:“老婆,你哪裡知道,俺爹篡的是朱允炆的權,所以他心裡有個疙瘩,特別擔心俺們兄弟幾個自相殘殺,假如我稍微對二弟硬氣一點,俺爹就會猜忌我。”

朱高熾瞥了一眼老婆,發現她傻傻地聽著,似乎沒大聽懂,朱高熾不耐煩道:“你女人家只管生孩子好了,說多了你也不懂!”

“切!”老婆氣呼呼地走了。

朱高熾這一席話其實非常有道理。

試想,假如你是大臣,你會擁立一個宅心仁厚、溫和寬容的朱高熾呢?還是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朱高煦呢?

怕都是前者吧!所以,朱高熾表現的越仁厚,越“窩囊”,大臣反倒越擁護他,這正是朱高熾的高明之處。


還有一件事,更能說明這一點。

一天,朱棣帶著皇子皇孫到孝陵給朱元璋燒紙,朱高熾是太子,所以緊跟朱棣後面,之後是朱高煦他們,再往後是朱瞻基這些孫子輩的。

朱高熾因為胖,走路顫顫巍巍地,結果一個不小心踩到了石塊,噗通一聲跌倒於地,十分狼狽。

朱高煦見狀,不僅不去扶,反倒幸災樂禍道:“哥,你跌倒了,給了後面的人提了一醒,俺們就不會跌倒了。多謝提醒!”

朱高熾疼的哎喲哎喲的,朱瞻基趕忙跑上前去 把老爹扶了起來,恨恨地撇了一眼二叔,說道:“更有後人知警也!”


朱高煦一聽此言,大驚失色,這個小子不簡單啊,看來我得提防著他點,後來果然朱高煦死於朱瞻基之手。

朱高熾是個聰明人,他的表現的那麼一點窩囊,那麼一點無能,反倒獲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別人會說:“瞧,朱高熾真是個好人,老二真不是東西。”


一半秋色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朱棣成為燕王時,他就成為了世子。他為人很沉靜,喜愛讀書,兒童時代就接受了正規教育,因此深得他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由於朱高熾不愛運動,所以體態肥胖,行動不便,可是朱棣尚武,因此不喜歡朱高熾。



從歷史描述來看,《大明風華》中的朱高熾還是很符合歷史事實。靖難之役時,朱棣出征率軍攻打南京,朱高熾留在北京守城,並且打敗了朝廷的軍隊。從這些事蹟來看,朱高熾並不是很軟弱,但是歷史上和電視劇裡他對自己的兄弟確實表現的很謙讓,這是怎麼回事呢?朱棣登基二年後,才立了朱高熾為太子,因為他喜歡朱高煦,但是大臣們支持朱高熾,這讓朱棣很為難,最後,解縉一句好聖孫,讓朱棣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了。



但是朱高煦不滿意了,屢次陷害朱高熾及其身邊的幕僚,比如解縉最後被朱高煦陷害致死。朱高熾卻一味地忍讓,因為他父親朱棣是靠政變做的皇帝,如果他再與兄弟鬧矛盾,那麼皇家就會讓人看笑話,他們朱家三番五次的互相打,鬧不團結,這個皇帝要怎麼做,才能坐得穩,所以為了大局,他忍了。後來在他登基後,他還大加賞賜他的兄弟們,來安撫他們,這樣也是為了穩住自己的位置,也為他的子孫謀福利。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朱高熾還是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朱高煦並不聰明,他在朱瞻基登基後造反了,但是他的軍隊內部倒戈,迫使他投降,最後朱瞻基把他殺了。所以這樣看來,朱高熾把朱高煦留給了他兒子朱瞻基來處理,幫朱瞻基立威,說明朱高熾也是一個高明的人。


肖邦老師的課堂


《大明風華》中,朱高熾的言行舉止,很容易給人一種感覺——又慫又笨。但《大明風華》畢竟是文藝作品,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

明仁宗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也是徐達的外孫。他作為繼世之君,在位僅十個月,也沒有父親爺爺那般雄才大略,但卻處於明朝從創業到守城的關鍵時刻。他的歷史作用在於調整國策與指導思想,為後來者守成創造條件,對明朝的穩定發揮過積極作用。

從藩王世子到坐穩太子,一路磕磕絆絆

洪武十一年,朱高熾出生於鳳陽。這年,朱元璋命令朱棣去鳳陽待命。鳳陽是大明王朝先祖陵墓所在,朱元璋令諸王就藩前先辭祖廟。兩年後,朱棣就藩北平,在北方立下赫赫戰功。朱高熾雖生活於尚武的王府之家,卻有宅心仁厚的性格。

明朝帝王立嫡長子為嗣,朱高熾作為長子,於洪武二十八年被冊封為燕王世子。這位世子從小就受儒家思想薰陶,熟悉儒家的治國之道,被朱元璋讚賞為“有君人之識”。但是,朱高熾沉靜好文,體弱多病,無論個性還是身體狀況,都讓朱棣大失所望。他的同母弟弟朱高煦卻因勇武過人而深受父親喜愛。朱棣當藩王時,朱高熾的世子位置還比較穩。

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繼位,即建文帝。太祖遺詔,禁止藩王進京奔喪,命諸王派兒子臨喪,三年後回封地,這實際上是防範藩王干擾朱允炆繼位的措施。當時,朱棣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在南京。

朱允炆繼位後,馬上就開始削藩,朱棣成了主要打擊對象。朱棣稱病,上書要求放回其子。朱允炆這時就犯傻了,竟然真的放朱高熾等人離京。

朱棣本就對朝廷削藩不滿,父子團聚後,沒了後顧之憂,就開始起兵爭奪皇位。在長達四年的內戰中,朱高熾鎮守北平,朱高煦隨父出征。朱高熾雖也有亮點,還擊退朝廷大軍,但功勞卻不如朱高煦。

朱棣繼位後,因朱高煦沒有明顯過錯,並且還是太祖所立世子,而內閣文臣又堅定立長子,於是,將朱高熾立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

朱高熾雖是太子,卻有三個不穩定因素:

一、朱棣對他不感冒,甚至立他為太子都有點勉為其難;

二、功勞相對較小,在軍中缺少威望;

三、朱高煦曾立下大功,有軍方將領支持,還深受朱棣喜愛,並且對朱高煦不服。因此,他多次給朱高熾挖坑,以至於朱棣時有改立之意。

仗著自己的功勞大,朱高煦越發囂張跋扈,不僅不去封地,而且積極策劃奪嫡活動。他曾求得天策衛為護衛,自比李世民。有一次,朱棣北征時,朱高煦募兵三千,到處劫掠,連朝廷大員也不肯放過。朱棣回京後,得知朱高煦罪狀,忍無可忍,將其拘禁。由於朱高熾的營救,朱棣才赦免朱高煦之罪,但將其趕往山東。

朱高煦奪嫡失敗後,朱高熾並沒有安全。朱高燧覺又跳了出來,多次撥弄是非,挑撥太子與朱棣的關係,但朱高煦每次都能轉危為安。見挑撥不成,朱高燧甚至準備政變,結果被人告發,最後又是朱高熾出來求情。

經過數次良好的表現,朱高熾也逐漸得到朱棣的信任,太子之位也越做越穩。

繼位之後,一改明朝往日作風,贏得世人支持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途中去世,朱高煦有驚無險地繼承皇位,是為明仁宗。當時的明朝,經過多年軍事征戰,已經疲憊不堪,國庫空虛,老百姓生活貧困。尤其是大規模的宮殿建設,勞民傷財。朱高熾繼位後,對朱棣的做法很不以為然,立刻停止之前的窮兵黷武,休養生息,減免賦稅。他採納大臣的建議,停止下西洋以及各地採辦金銀。

在用人方面,朱高熾釋放許多被朱棣關押的大臣,包括建文帝的諸臣家屬。他的這個舉動,開了明朝新帝繼位平反冤獄的先例。這些被平反的人,自然對他感恩戴德。

此外,朱高煦重用文臣,提高閣臣權力和地位,讓內閣實際成為協助皇帝決策的機構。內閣臣子還要兼職教導太子、太孫,對儲位的確立和傳承起到很大作用。

秋媚說:如果說朱元璋、朱棣的執政風格是法家那一套,那朱高熾就是就是典型的儒家踐行者。他在位時間雖短,但行事風格處處都體現出“仁”,符合儒家的行為準則,因此,也就能受到文人的普遍擁戴,好名聲也就隨之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