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关于斯皮尔伯格导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辛德勒的名单》《头号玩家》《侏罗纪公园》均是他的导演杰作。

中国著名刊物《电影文学》曾这样评价这位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一位人情味十足的导演,总是对大众抱有关怀意识。而他的电影也总能蕴含着对生活富有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生活状态和最普遍情感的反思与关怀,直白地展露人类的内心世界。”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细数这位导演的成就,绝对是影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奥斯卡金像奖两次授予他最佳导演,一次最佳影片;1995年获得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2009年获得美国金球奖「终身成就奖」;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影史100部最伟大电影,斯皮尔伯格占了5部,是所有导演中最多的......

撇开这些巨大的成就,在商业电影领域,他也难寻敌手。

从影生涯40余年,他总共执导30多部电影,相较于卡梅隆的十年磨一剑,斯皮尔伯格可以说是高产高质的代表人物。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截止到去年上映的《头号玩家》,斯皮尔伯格个人导演的全球票房累计超过105.41亿美元,是全球影史累计总票房第一位破100亿美元的导演。

斯皮尔伯格已经可以与经典齐名,而他的那些作品,随着时间的增长,正在一部部成为经典。

所以,本文就来聊聊斯皮尔伯格的一部经典战争作品——《拯救大兵瑞恩》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这部电影在1998年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式影片;

1999年包揽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在内的5项大奖;

2006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百部最鼓舞人心的电影”榜单中,影片名列第10;

2014年,影片入选2014年美国“国宝影片”名单......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除了如此硕果累累的战绩之外,影片在20年后仍散发它的魅力,上世纪的这部战争电影,到底有什么魔力?

这部电影是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由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主演的一部战争电影。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它取材于真实历史,讲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小儿子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美国陆军参谋长得知此事后,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找到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全片除了一段仅有几分钟时长的美国政府和瑞恩家中的场景之外,其他都是战地场景,可谓是实打实的战争电影。

因此,影片主要通过战争场面和战地生活这两个角度,来复刻二战的重大历史事件——诺曼底登陆。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一是战争场面:大小规模战役,穿插全片。

开头的抢滩登陆战与最后的守桥伏击战说是战争片的巅峰也不为过。

抢滩登陆战中,在海与陆地的交界处,子弹激起水花,炮弹炸飞泥土。

枪林弹雨中的血肉横飞,子弹击穿士兵的冰冷无情,最终血水交织,染遍整个海滩边缘。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而抢滩战最经典的是在密集射击下的真空耳鸣。

当杂糅在一起的枪声、浪声、叫喊声、脚步声被瞬间“降噪”,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长达一分钟的耳鸣。

镜头跟随着主角四处环顾,这种静,是瘆人的,是比动更有侵略性的。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动静交加,全程让人窒息,惨烈的景象和翻涌的血水让人意识到战争的残酷。

而在片尾的守桥伏击战中,战斗场景切换到了残破不堪的内陆地区。

士兵们利用地形伏击,更是身临其境,近距离作战,袜子粘炮,高楼狙击,补充弹药,敌我分明,德军的坦克最后以美军的空中战机所终结。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的区分度极高,一场进攻,一场守卫,一方面遵循了电影整体的视听语言,另一方面则是避免了观众的观影疲劳。

除了首尾两场大开大合的战役外,八人小队在寻找瑞恩途中遭遇了小规模的巷战、碉堡战、狙击战,而这些小战役圆润了电影的故事和角色。

比如端掉敌人的一个狙击点、救一个小女孩、选择瑞恩一起守大桥等。

不仅匀速推进了电影的剧情进程,而且还稳住了整部电影的节奏。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于战争场面的拍摄处理。

无论大小规模战役,都采用了手持摄影、晃动镜头的方式。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战斗场面不平稳,再加上对战争场面的设计,爆炸、血腥、伤亡,塑造了极致逼真的“战乱”,致使观众的第一观感就是对战争的本能恐惧,然后才是基于观影视角的震撼和刺激。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临场感和身心上的不适感会同时存在;

对于电影而言,镜头直面生死,纪实感的强烈不言而喻。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二是战地生活:硝烟暂止,和平高光。

战争能训练判断力,磨炼意志,增强体格,也能催化心智上的成熟,知晓一切得来不易,知道珍惜平日里的任何安稳与平静。

所以,这部分作为暂时无战里的片刻喘息,与战争场面互为补充。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往往在大战的背景下,我们才能得以知晓小人物真切的想法。

譬如,在废墟里打开留声机的片段,简直是这部电影的柔情高光。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当歌颂爱情的音乐在战场上肆意响起,在一层梦幻的光影里,战士们谈论荷尔蒙和爱情,没有人提起国家或者殖民地这样的词语,只是想早点回家。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所以,这部电影厉害的不仅仅是火星四溅、血肉横飞的真实战争场面,而是以细腻平实的人物性格塑造。

它立住了每一个小人物的情感,把每一个饱受战争之累的士兵拍成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印象最深的是,在微弱的灯光下,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哽咽地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不加拘束地分享这种与生俱来的爱。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眼泪不仅仅包裹着思念,还有害怕。

他害怕再也见不到母亲,他害怕如果自己战死,母亲会老无所依。

而这一切复杂情绪的根源都是战争,所以他也痛恨。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正如米勒说的那句话:拯救瑞恩真的重要吗?重要的是赢得这场战争,让每个人都能回到家里,回到自己的生活。

最后切回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八个人救一个人,这值得吗?

战争向来是反人类的,它无关正义邪恶,它的代价必然是牺牲,它是恐怖的、无奈的、血肉模糊的。

但在战争的压抑环境下,仍有人留有善良的情感,为了拯救一个家庭、一个母亲最后的希望,不惜一切代价。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它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是人道至上,是士兵们抵抗法西斯的勇敢与刚毅。

因为这些牺牲的士兵的奋战,年轻的瑞恩得以从残酷的世界大战中幸存;

因为这一片十字架和家人的守护,年迈的瑞恩对历史依然敬畏。

片名为《拯救大兵瑞恩》,如此硬核的标题表达的却是拯救世间的“小爱”和守护和平的“大爱”。

最后,愿战争不再发生,和平永远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主题。

1998年,经典战争片,头尾两场大规模战役,一场进攻一场守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