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陶器篇-7#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以及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一直走到亚洲系列的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现在,2020年重头戏“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图:伊朗彩陶碗,公元前2800年—前2400年;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陶牛圈(模型),公元前15世纪—前13世纪;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馆藏】

前面说到:原始先民受自然现象的启发制作出了人类有意识制作的第一类物品——陶器;进而又发明了各种制作陶器的方法以及烧制陶器的窑炉,并掌握了通过控制窑炉“气氛”制作不同颜色陶器的经验与方法。在此过程中,陶器不仅成就了人类DIY手工制作的梦想,还成为了人类早期美术作品的物质载体。人们通过对陶器器表的美化处理,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今天,咱们就从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形式之一——陶器纹饰说开去。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陶壶,公元前2500年;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在前面“陶器制作”一文中我们曾介绍过:原始先民在制作陶器时先要做出所需器型的陶坯;之后,为了使陶坯内质均匀结实,外表光滑美观,陶工们需要对陶坯的外表进行打磨。打磨的工具通常为竹、骨、石等硬质器物。陶工们手执打磨工具在陶坯表面沿同一方向进行刮、磨,使其在增加器壁质密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器表的光泽度。

虽然打磨的本身能够很好地增加器表的光泽度与光滑度,但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打磨工具留在器表的印痕、刮痕、甚至是手指按在器表上的指纹印也别有一番“好看”。于是,人们尝试着主动在陶器器表上印刻一些他们或随意、或刻意设计的印痕。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带有印纹的陶罐,公元前16世纪;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尽管早期陶器上的印痕,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直线或者无规则的符号等,但它却是人类美学意识懵懂初开的先兆,这些简单的印痕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带有印纹的陶鬲(li),约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带有印纹的陶罐,距今约8000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馆藏(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作品,侵权必究)。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带有印刻纹的陶壶,公元前3200年—前2800年;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稻纹陶钵,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另外,原始先民在制作陶器时,为了对陶坯器型进行修整(同时也为了器壁均匀结实,外表光滑美观),需要使用陶拍(垫)对已具初型的陶坯进行相关操作。他们一手执陶垫于陶坯内顶住其内壁,另一手持陶拍于陶坯外壁进行拍打,两手里外配合内顶外拍,使陶坯形状达到理想。

但是,可能就有那么几次,拍打外壁的陶拍上偶然粘了几根野草或者碎石渣,又恰巧这位工匠的眼神不好或者粗心大意,于是这些野草或石渣就这么偶然地被拍到了陶坯的外壁上。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绳纹陶碗,公元前7800年—前7300年,甘肃省博物馆藏)

AUV!当野草、石渣纹被印在陶坯壁上时,该工匠才突然发现工作出了岔(按工作守则陶拍每次使用前应该清理并检查拍面是否清洁)。不过,他忽然觉得“这个花纹还不错,挺好看哒”。于是,他叫来小伙伴们:快来看呀,我创新的这个花纹是不是比原来光秃秃的陶器外表要好看呢?

小伙伴们一致认可了他的这个“创新”。于是,绳纹纹饰被发扬光大起来。人们将草绳、藤条等缠在陶拍上对陶坯器表进行拍打形成绳纹纹饰。

不仅如此,人们还举一反三地发明了滚印花纹等印纹方法。滚印花纹,将草绳等缠在木棍上,手执木棍沿器表滚印所形成的纹饰。呃,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有盖绳纹陶罐,公元前3200年—前2800年;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网纹陶釜,约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有颈绳纹陶罐,公元前3200年—前2800年;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席纹陶钵,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绳纹深钵,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作品,侵权必究)。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绳纹深钵,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人类幼年时期最精彩的美术作品,竟是受到绳子的启发

(陶偶,日本绳文时代晚期;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陶器制作之初,原始先人们并没有刻意要美化陶器表面的美学意识。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大脑逐步开智进化,美的意识随之闪现。一次次陶器表面所出现的偶然印痕,使人类美的意识得到启蒙。原始先人们开始尝试着把这些偶然的“花纹”固定到陶器的表面,让它们看起来有趣并好看。

就这样,陶器的纹饰从早期简单的点、线、符号逐步发展成为复杂的、精致的、具有美学意境的图案纹饰。所幸的是,这些闪耀着人类文明初始之光的美术作品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全部遗失,以致今天的我们还能够在博物馆中见识到让人如此惊叹的人类幼年时期所创作的美术奇迹。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