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与蝗虫斗了几千年,我们积累了什么经验?


2020年的打开方式有些特别,澳洲山火,中国新冠肺炎,美国流感,日本印尼火山喷发,禽流感在多国爆发。现在,肆虐非洲多日的蝗虫,已经长途奔袭到亚洲的巴基斯坦、印度。非洲经济困难,以农业为主,导致多个非洲国家陷入粮食短缺的境地。联合国呼吁各国紧急施以援手,帮助非洲兄弟填饱肚子。

与蝗虫斗了几千年,我们积累了什么经验?


蝗虫正在肆虐巴基斯坦、印度,这两个都是人口大国。专家警告说,如果巴基斯坦沦陷,蝗虫可能进入我国。巴基斯坦已经拨款百亿购买各种防蝗药物,每天用飞机喷洒,但是收效甚微。一个中等数量的蝗虫群,每天可以吃掉肯尼亚人一天的口粮,肯尼亚的人口数是4900万。蝗虫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

蝗灾的爆发一般伴随着旱灾,古代素有“旱极而蝗”的说法。正常情况下,农田里也会有蝗虫,它们胆小、独居,危害有限,农村孩子经常捉来玩。但是在干旱环境下,蝗虫会大量产卵繁殖,如果周边植物众多,蝗虫进一步规模化繁殖,进而形成恐怖的蝗虫族群。蝗虫多了,它们的身体受到触碰,就会变得喜欢群居,大量聚集、集体行动,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

与蝗虫斗了几千年,我们积累了什么经验?


蝗灾在中国古代与旱灾、水灾并列前三,而且“久旱必有蝗”,蝗虫过境,经常造成农作物绝收。古时社会生产力落后,官府行动速度慢,粮食转运慢,路上损耗大,加上贪官等因素,蝗灾经常造成千里无人烟,大量百姓死亡、以致发生动乱。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史,对蝗灾并不陌生。秦汉时期每八九年爆发一次,随着气候逐渐干旱,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加剧,森林、草地越来越少,蝗灾越来越频繁。元朝不修水利,每1.6年爆发一次;明清重视水利建设,每2.8年爆发一次。

与蝗虫斗了几千年,我们积累了什么经验?


从农耕时代开始,人们就与蝗灾打交道,积累了什么经验呢?

其实,在很长时间里,无论朝廷还是百姓,对蝗灾都是恐惧的,并不敢积极治理。老百姓认为蝗灾的形成是“蝗神”发怒,他们会修建蝗神庙,举行各种拜神、祭祀活动,期待蝗神尽快离去,保佑自己风调雨顺。事实上,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蝗虫虽然很快会离去,但是农作物也被糟蹋光了。

与蝗虫斗了几千年,我们积累了什么经验?


官府也认为蝗虫肆虐是天灾。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在御花园解闷,看到满园蝗虫,气得抓住一只就吃,大臣担心龙体急忙阻止,李世民说:“朕希望这些灾难就都到朕一个人的身上,莫要再害百姓”。在他看来,蝗虫是天灾,没有办法治理。

在古代,人们认为吃蝗虫是一件危险的事,没人轻易尝试。用吃货消灭蝗灾也不可能,因为蝗虫糟蹋完庄稼,又集体飞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吃不了几顿。

与蝗虫斗了几千年,我们积累了什么经验?


随着经验增长,古人开始积极治理蝗虫,但是似乎都是无能为力的。唐朝名相姚崇,面对空前蝗灾,组织百姓挖坑填埋。元朝时百姓想了一些预防办法,比如把土里的虫卵刨出来,利用强烈的“秋老虎”阳光,将其晒死,避免来年爆发蝗灾。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系统整理了对付蝗灾的办法。

清朝道光年间,山西爆发蝗灾,当地政府组织百姓地毯式捕杀,将捉到的蝗虫集中填埋。妇女儿童平时不干重活,把他们组织起来捕捉田里的蝗虫,由政府统一收购,这就是“以工代赈”了。但是这也还是不能消灭根本—虫卵。

与蝗虫斗了几千年,我们积累了什么经验?


还有利用蝗虫天敌的办法。唐朝时,“贝州蝗,有白鸟数千万,群飞食之,一夕而尽,禾稼不伤”,这种白鸟就是天敌,但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鸟。鸡、鸭、田野里的很多鸟,其实都吃蝗虫,但是面对漫山遍野的蝗虫,杯水车薪呀!

民国时期,蝗灾还经常爆发。最近几十年,好像消失了。蝗虫不会自己消失,主要是我们的农业科技进步了,与蝗虫成为美食无关。依靠技术进步,我们能兴修水利工程,能培育抗虫害能力更强的种子,减少蝗灾发生的可能性;蝗虫来临了,我们能用飞机施药。这些条件,古人是不具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