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运营之光》读后感

花了两周的时间,把别人推荐的《运营之光》读完了,合上书,我脑海里面最深刻的就是,其他讲述运营的书,大多侧重于讲运营的硬技能,而这本书,更侧重于讲思维、战术,但又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模式,是紧密结合着运营的思维。

顶尖运营和初级运营的显著区别,除了文案、创意、活动、传播、渠道推广、数据这些运营硬技能,顶尖运营还具备不一样的思维能力:

1、目标导向意识:以客服为例,初级运营只是交付性的回答客户问题,顶尖运营会把客服当成业务过程必要的一环,以获取客户反馈、优化产品业务为出发点,所以对客户问题不是生硬的回答,而是主动的交流、信息挖掘;

2、效率意识,即投产意识、价值意识:如流量翻番的问题,初级运营可能直接拍脑袋,多投点广告流量不就上来了,而顶尖运营会先把流量来源做拆解,流量来自老用户还是新用户,老用户有多大拉升空间,新用户又主要从哪些渠道来,先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有产出的地方,再开始执行;这个跟我们通常所说的流程化思维也是一个道理;

3、在复杂的多个“”不确定“”的环境下怎么做运营:如筹备一个活动,有N多依赖条件、N多不确定因素时怎么办?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因素,以最小成本搭建一个真实应用场景,验证是否会真的产生你预期的行为。

4、顶尖运营会“做局”:做局就是可以设计出可以拉动N多人一起参与的事情,搭建一个“生态”。具有生态化思维的人,往往也是有“大局观”,有能力梳理出一个框架或体系的人,把所有支离破碎的点逐渐串联起来,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

5、顶尖运营“破局”:破局就是找到一个点,可以在做的局中穿针引线,让假想从一点点变为现实,这个跟常说的“杠杆思维”有点类似。特别是在复杂的多个“不确定”的环境下怎么做?如筹备一个需要用户付费的线上寒假班,授课老师在哪里?有没有学生家长愿意付费?什么时间合适?有N多依赖条件、N多不确定因素时怎么办?1)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因素--有家长愿意付费吗?2)然后以最小成本搭建一个真实应用场景,验证是否会真的产生你预期的行为---设计一个介绍寒假班的宣传海报,测试有没有人愿意先支付一块钱进行预定,让人如果提前预定可以享受后面开课真正报名时打8折。

总结:一个人30岁以前往往跟其他人拼能力,30岁以后则更应该跟其他人拼思维。如果说硬技能是人的战斗力,那么思维就是战术,《运营之光》给我们的,就是运营之路的战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