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蔭 餘 堂

蔭餘堂是原位於安徽休寧縣黃村的一座普通古民居,從被拆解然後運到美國,再在迪美博物館進行一磚一瓦的復原,整整歷時7年,耗資1.25億美元。從內到外,每個細節,都完整恢復原貌。

2003年,這座在家鄉可能會被拆毀的老房子,漂洋過海在異域他鄉得以新生。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遷徙到迪美博物館的「蔭餘堂」

作為千年古村落,黃村的古建築,部分在20世紀中期遭到毀壞。同時,不少古建築原有的風貌,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和老化。蔭餘堂就是這些古宅中的一員。

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的蔭餘堂,已有兩百多年曆史,是黃氏商人的私人住宅,因希望世世代代“求祖蔭,祈富餘”,故名為蔭餘堂。這是一棟兩層樓、四水歸堂式的典型傳統徽州建築,內設有16間臥室、中堂、天井等。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安徽江南民居特有的平面佈局方式,因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稱為“四水歸堂”。

黃氏八代子孫都曾在這棟祖傳老宅里居住。到了1980年代,黃氏家族後代都離開了黃村,蔭餘堂也由此空置,面臨出售和拆除的命運。

然而,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改寫了它的命運。

【01】

1985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美國學者白鈴安(Nancy Berliner)來到徽州,當時她被一座座鱗次櫛比、粉牆瓦黛的古建村落所吸引,希望將徽派文化藝術介紹到美國。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白鈴安(Nancy Berliner)

1996年,對徽州建築藝術念念不忘的白鈴安,與助手王樹楷一起來到安徽黃山市休寧縣黃村挑選古民居。

白鈴安迄今對初見蔭餘堂時的感受,仍記憶猶新:“無人居住的徽州老宅,早已破敗不堪,牆體開裂,幾乎要坍塌了,卻像時空的琥珀,不僅建築上保留著地方特色和精巧的工藝,走在院子裡仍能隱約感到這房子被拋棄之前的生活氣息。”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蔭餘堂內的木質門窗

於是,經過了與中國文化、文物、行政部門的交涉,還有黃氏後代的一致同意後,1997年,整整兩個月時間,由蔭餘堂拆下的2700塊木件、8500塊磚瓦、500石件,還包括當時屋內擺放的傢俱、生活用品,甚至連同院牆、門口鋪設的石板、地基也都原裝搬到美國,共動用了19個40英尺的集裝箱裝運,它們開始被分拆裝運至美國迪美博物館,並進行原裝重組,清朝的徽派古建築,終於完整的重現於美國迪美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 PEM)。迪美博物館藏有全世界第一座遷徙到海外的清朝徽派古建築。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遷到美國後的「蔭餘堂」

【02】

耗費了5年時間,白鈴安和團隊終於將它們重新拼接起來。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蔭餘堂窗上的木雕和牆角的石雕,都被原裝運到美國。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中美的建築師和文物專家合力重裝「蔭餘堂」

黃氏屋主的家書、日記、照片和清朝末年女人的髮簪和貼有清國郵票的信封,都被原樣擺放。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在蔭餘堂找到的老照片和海報

有的擺設是由黃氏後人所提供,例如相關的黃氏宗親族譜、黃石祖先的畫像、日記、賬本、詩集等。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他們還以物換物的形式,收集了黃家原來的生活器皿和傢俱,香皂盒、麻將、木桶、筲箕等,每一件都是絕版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也有的物件是從黃村的農家購買,比如,廚房就是根據黃村裡一戶人的廚房進行完整的復刻。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整個建築儘可能地保留了它在中國時,最後遺留的所有信息。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03】

2003年6月,蔭餘堂重建工程終於完工,並對外開放。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蔭餘堂官網:http://yinyutang.pem.org

這個由中美兩國文物專家共同完成的中國古代民宅建築保護計劃,可算是世界建築保護歷上的一處奇觀。這樣的古建遷徙,也讓更多中國人意識到,普通、老舊的古民居,也是有其保護和修繕的意義。

由此,蔭餘堂亦可能成為最後一座,身處他鄉的清朝徽派古建築。

一座漂洋過海的安徽古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